婆媳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夫妻感情。也時刻考驗著夫妻之間的恩愛程度。
生活中,太多的婆媳矛盾,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干擾著我們的神經。
莫言曾說:“無恩不結父子,無仇不結婆媳。”
每個家庭和婚姻里,都難逃婆媳關系這本難念的經。
是否就沒有相處好的婆媳關系呢?當然不是。
盡管少,但聰明婆婆還是有的。
01?
?聰明婆婆懂得夸媳婦
鄰家二嫂是一位文化不高,卻通情達理的人。
兒子浩浩,長得高大帥氣,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兒媳小軍聰慧甜美,在一家中學里當音樂教師。
大孫子亮亮今年十歲,上小學四年級。二寶弟弟現在也已經八個月了。
周圍很多家庭,自打兒子結婚后要么分開住,要么關系緊張。而二嫂一家,一直幸福地住在樓上樓下一所小院里。
每次與二嫂聊起家常,二嫂就夸不完媳婦小軍。說小軍性格好,做飯好吃,別人做飯也不挑剔。
“小軍平時想得可周全了。看到外面有合適的,就給我買過來…..”說到最后,總會來一句,攤上這么好的兒媳婦,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二嫂如此夸小軍。在親戚朋友眼里,小軍自然就是賢良淑德的好媳婦。
有時見到小軍,給她提起婆婆夸她賢惠。小軍總會靦腆地說:“在我媽眼里,我什么都好,其實是她老人家對我更寬容,不計較罷了。”
想必也是,進進出出一家人,不可能沒有半點矛盾。
但是聰明的婆婆,不是到處宣揚兒媳的不好,而是忽略缺點,放大其優點。這樣的婆婆,兒媳婦又怎能不喜歡呢?
02?
?聰明婆婆懂得尊重媳婦
周老師,是老公部隊當兵時,一位老首長的妻子。說是老師,其實是一所大學的哲學教授。
周老師常年戴一副金邊眼鏡。說話慢聲細語,真的是一幅學者風范。
就是這樣一位婆婆。兒媳婦早期懷孕,需要保胎。年過六十的周老師,開車拉著媳婦,一趟趟去醫院拿藥和進行產檢。
小孫子剛出生,媳婦按照網上的科學育兒方式,要求周老師配合月嫂。見嬰兒要穿隔離衣,尿布要用沸水洗燙三遍,抱嬰兒之前,要把手洗干凈,嬰兒兩歲前不能吃鹽等。
換作別的婆婆,可能委屈地不行。可周老師從一開始,就是尊重媳婦的育兒方式。
她說:“現在年輕人,非常聰明。比不得我們那個舊年代。她是孩子的母親,她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更有發言權。”
在別人眼里,極可能被當做矯情,而在周老師這里,變成了尊重媳婦的支持者和執行者。
孩子現在已經五歲了。周老師一直和媳婦住在一起,每天她負責看孩子,老首長負責買菜。
聰明婆婆不倚老賣老,固守自己老套的育兒觀念,而是退位思考:認為兒子和媳婦才是孩子第一位的撫養人,婆婆所能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意見,并看好孩子。
03????
?聰明婆婆不重男輕女
孫姐,是一個正處級干部。其老公是我們的老鄉—楊哥。
平日,因為工作關系,很是忙碌。其孫女剛出生的時候,孫姐還未退休。
曾經聽說過,有的婆婆一聽說兒媳生了個女兒,有不侍弄月子的,有不去醫院送飯的,有說難聽話的。
當孩子快滿月時,我們前去孫姐家賀喜。孫姐高興地抱著粉嘟嘟的小孫女,高興地說:“快看看我們的大寶貝,寵愛之情溢于言表”。站在一旁的兒媳,雙眼含笑望著婆婆。
兒媳小杰說,當初就怕婆婆嫌棄是姑娘。如今看到婆婆下了班,就忙里忙外地照顧她和女兒,她覺得很幸福。
問孫姐婆媳關系怎么相處這么好?
孫姐說:“有一次,她看到兒媳在偷偷摸眼淚,二話沒說,把兒子叫過來批評了一頓。”
后來,媳婦告訴她:“可能是自己有了輕微的產后抑郁,不怨孫姐兒子。”
孫姐說,人家女兒嫁到咱們家來,咱不能讓孩子受委屈啊!
一句不加任何修飾的樸實話語,道出了孫姐內心,作為婆婆難得的一份情感!
現在,孫姐為了小孫女上學,和楊哥在兒子和媳婦附近,租了一套小戶型房子。便于接送孫女,也方便兒子媳婦上班近一些。
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影響了多少個的家庭的夫妻感情,聰明的婆婆,懂得新時代、新文明,不把傳宗接代的舊觀念、舊思想,強壓到孩子身上。
04??
?聰明婆婆知進退和放手
美國約翰?戈特曼心理學教授,從事家庭關系方面研究長達40年,被媒體譽為“婚姻教皇”,他這樣詮釋婆媳關系:
“婆媳關系緊張的核心,是兩個女人為了得到一個男人的愛而發動的地盤爭奪戰。妻子想看她的丈夫是支持她還是支持他母親,她覺得奇怪,你到底屬于哪個家庭?而這個丈夫的母親也常常在問同樣的問題。”
作為丈夫,一個是與他有著血緣關系最親的人—母親,一個是與他無血緣關系卻與他共度余生,關系最近的人—妻子。支持一個,必將傷害另一個。
聰明的婆婆雖然不一定深諳這樣的道理。但是,她默默付出的行動說明,在兒子結婚后,她懂得了進退和放手。
二嫂,不爭不搶,把贊美毫不吝嗇地給了媳婦!
周老師,兒子和媳婦才是孫子的第一撫養人,爺爺奶奶是其次,只占第二位。
孫姐,生男生女都一樣,不能一昧指責媳婦,要疼愛嫁過來的媳婦。
她們的做法,無疑是給媳婦和自己一個相處空間。也給兒子一個寬松做丈夫和兒子的空間。
真的希望越來越多的婆婆,能聰明如此。讓更多的家庭充滿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