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已發布
道形聲字。字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辵”指“行走”。“辵”與“首”聯合起來表示“從頭開始行走”。
《易·系辭》一陰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德字由甲骨文到現代字的演變。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邊是“彳”( chì)形符號,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動的符號,其右邊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條垂直線,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這個字的意思是: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這就是“德”。
——在金文中的會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這就是說:遵循本心,順乎自然就是“德”。
——在小篆中,仍然是會意:其右邊的上方變成了“直”,“直心”為“德”。
經字從糸從巠,巠亦聲。“巠”義為“繃直”、“筆直”、“僵直”。“糸”與“巠”聯合起來表示“繃直的絲線”。本義為紡織機上等列布設的縱向的繃緊的絲線,以供緯線穿梭交織。
道德經:道就是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則,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而德的本意是遵循本性,順乎自然。道是事物發展的整個過程,直心為德,經以具現,由虛而實,以人合道,以致天人合一。
原文第一章:
道可道 , 非常道 。名可名 , 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 ﹔ 有,名萬物之母 。故 常無 , 欲以觀其妙 ;常有 , 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事物的發展規則是可以把握的,但卻沒有一條通用的規則。事物的名稱是可以定義的,卻沒有一個恒定的名稱。天地起源于無,生長于有。所有常回到事物發展的起源去觀察它的微妙,通過事物的發展過程,去體察它的廣博。這兩個階段,都是指的同一件事物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名稱,這兩個階段是在變化,而且是有規律的無窮變化。通過觀察事物不停發展與變化的過程,就可以探究到萬物的美好。
注:妙,從女,從少,少亦聲。本義:美,好
原文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四方萬邦都知道安定與吉祥,那是因為有不好的事。有和無是相互轉化的,難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長和短是相互襯托的,高和低是相互充實的,音和聲是互相對應的,前和后是相互跟隨的,這是不會變化的。因此,圣人安定于事物的發展規則,全心全意行走在事物自然變化的道路上;萬物已經萌芽卻不視為還在起源,萬物開始生長卻不視為可以收獲,能夠把握現在卻不認為事物不會變化,已經做成了的事卻不居守、不停滯。只有不居守、不停滯才能不偏離事物發展的規律。
注:
美,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另外羊是象形字,象征人佩戴羊角,牛角,古人認為這樣很美。
惡:從心,從亞,亞亦聲。本義,心里憋悶、憋屈。引申義:難受的事、不好的事。
善,從言,從羊,言是講話,羊是吉祥的象征。本義,吉祥。
處,繁體字從虍(hū),從処(chǔ)。“処”意為“在茶幾旁”。“虍”指虎皮,意為“保護”,引申為“安全”。“虍”與“処”聯合起來表示“安享飲食”。本義:安享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