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僅3歲的Facebook舉辦了第一屆“F8開發者大會”,公布了一系列API,宣布允許開發者在Facebook平臺上,利于社交平臺的流量和關系鏈構建自己的應用。同一時間,Facebook還公布了第一批與之合作的應用。
中美差異
在這次F8大會之后,Facebook不再僅僅是一家超高速成長的社交網絡,同時更被認為是新一代的軟件平臺。由此,Facebook與Friendster、MySpace等同時期的社交平臺也形成了差異。
“平臺”這個詞最初在科技領域被廣泛使用,主要是用于討論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禙acebook Effect》一書說,也正是Bill Gates本人,將這個詞引入了大眾的語匯。Windows允許開發者自身開發一系列軟件,極大豐富了操作系統的可用性,為它的長期壟斷奠定了基礎。而Facebook在F8大會上所宣布的方向,與微軟的做法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圍繞Facebook,也確實形成了一眾軟件開發企業,特別是游戲開發商。
同一時間在中國,騰訊已經確立了在社交領域的領導地位。彼時,騰訊正密集地嘗試如何將這種領導地位和流量優勢轉化為財務成功和其他領域的更大發展。一方面,騰訊找到了游戲這個變現的利器;另一方面,2005至2007期間,騰訊接連推出了拍拍、搜搜等與阿里、百度直接競爭的產品。
真實的情況是,除了要與阿里、百度爭取市場之外,對于中小開發商先行驗證過的好點子,騰訊也可以借流量優勢迅速復制、優化和做大。這種策略,直接導致騰訊成為行業公敵,也引出了2010年一篇著名的文章《狗日的騰訊》。
平臺戰略
從經濟理性的角度看,在國內處于絕對領先地位的騰訊,與2007年的Facebook處于不同的競爭態勢(Facebook當時未超過MySpace),確實有理由嘗試各類業務,在自有流量上獲取最多的收益。但是“3Q大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騰訊內部對自身業務的反思。
讓行業依附于自身平臺,好過讓行業與自身為敵,同時數量眾多的開發者確實有益于提升平臺的豐富度和服務水平。于是騰訊逐步呈現了更為開放的對外態度,也堅定實行了中國版的平臺戰略,允許開放者利用QQ空間、應用寶等平臺進行開發接入。
不過,讓開發者接入并不意味著就形成了所謂“開放平臺”,所有的開發者仍然需要受到平臺的監管,只是控制程度不同。例如蘋果的移動平臺,也允許開發者進入,但由于嚴格的應用審核,蘋果平臺被認為是完全封閉的體系。真正決定平臺開放性的,是開放和控制之間的平衡度。
開放的邏輯
蘋果的平臺,是封閉的平臺;騰訊的平臺,是流量分發的平臺,除了流量,開發者很少能得到更多的東西;Facebook的平臺,則開放到讓我產生不解。
中美社交巨頭,在開放這件事上的關鍵差異是對“關系鏈”(Facebook叫"social graph")這件核心無形資產的保護程度。騰訊只在2015年對幾家重要的外部投資公司(如“大眾點評”)開放了關系鏈,而對數量更為龐大的開發商而言,社交關系鏈只是個妄想。
而Facebook則比較極端。第三方應用可以通過Facebook Connect,允許用戶用Facebook帳號在自身軟件上登錄,同時獲得用戶的好友列表。用戶在第三方軟件產生的信息,也允許反向輸出到Facebook的信息流;Facebook甚至考慮利用api將信息流功能輸出給第三方,意即Facebook變成一種基礎設施,用戶甚至無需登錄到FB本身就可以用到FB News Feed。
Facebook的邏輯是,越多的第三方把自己當成基礎設施,自身平臺的價值就越高,地位越穩固。但是FB的做法,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一些隱患。如果騰訊在國內做同樣的事情,可以預見的結果是,競爭對手紛紛爬走騰訊的關系鏈,試圖建立獨立于騰訊的新的社交王國,復制騰訊的成功。所以Facebook的開放,反而讓我產生疑惑:為什么它能長期成功而不被顛覆?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如果公平地向所有人開放關系鏈,那么就很難有一家開發商能夠僅憑Facebook的關系鏈而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并最終具備挑戰Facebook的能力。這讓我想到游泳賽場上“鯊魚皮泳衣”的故事。鯊魚皮是Speedo推出的能顯著提升游泳速度的一種泳衣。?推出之初,只有少數運動員采用,使用這種泳衣能立竿見影、摘金奪銀。但一段時間之后,當人人都擁有這種泳衣時,就再沒有人能僅僅通過鯊魚皮獲勝了。
但Facebook并非開放到對競爭不管不問。對自己的API的使用方式,仍會有嚴密的監控。并且對Path等社交領域的潛在競爭對手,也發生過API封禁的故事,原因是因為這些應用“只從平臺上索取,而不知道貢獻”。
鯊魚皮泳衣
看上去,騰訊和Facebook對自己擁有的“鯊魚皮”(關系鏈)技術采取了不同的保護策略。
騰訊的做法是,將鯊魚皮小心保護,以便將裸泳的運動員們遠遠甩開。而Facebook,雖然從整體上的確更為開放,允許所有人使用自己的鯊魚皮技術同場競技,但是這種開放性有可能導致了社交類競爭對手誰也無法快速勝出,反而眾多社交產品都使用Facebook登錄成就了Facebook另一種競爭優勢。同時,Facebook還擁有隨時收回“鯊魚皮”技術的權利。
生意往往就是這樣。
考拉產品觀察是我的個人觀察,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原始鏈接及版權聲明。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言之有物,不妨點擊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