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736x/30/aa/a2/30aaa2a5153f325045607eb630facd5e.jpg)
一、產品介紹
背景:消費者面臨消費升級、決策服務是風口、商家不愿意上團購。
目標人群:20-30歲,對生活有追求,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白領人群。
定位:做本地(廣東三線城市)美食精選平臺,先在微信服務號上試運行。
二、如何解決流量問題
流量!流量!流量!流量電商的命脈!
1、產品前期的流量主要靠自己運營的做本地美食挖掘的訂閱號(10W粉絲)引流。這導致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向的群體和我們原來所想的目標人群可能不一致。事實上也真的出現這種情況。
2、由于SKU的不足和產品更速度慢(需要業務洽談),用戶很少會主動來瀏覽,一般都是有更新或者搞專題活動的時候推送消息,去喚醒用戶。
三、遇到什么問題,做了哪些調整和優化
一些問題:
1、微信屏蔽支付寶:導致很多用戶不能支付。導致大量的訂單不能支付。
2、短信通道不穩定:由于短信通道效果不好(便宜)很多用戶表示接受不到短信。
3、用戶比價成本很低:有些商家上了團購,價格比我們還便宜。
4、太有遠見了(想太多):在下單流程里面加了登陸注冊,這大概阻止50%訂單。但是因為所謂的用戶統一什么的,沒有去取消這一步驟,其實直接可以下單在填寫手機號就直接生成一個賬號就好了。
5、對消費場景的不了解:以為只要消費者關注或者看過產品就能記得或者下單先放著,有空再去。但實際上很多的消費場景是去到了再購買,但是想不起來了,或者找不到。
6、方向搖擺不定:原本產品面向收入中高檔的白領人群,但是我們的傳播渠道所面向的卻是一幫年輕的女性用戶,所以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多人餐的下單量很少,交通不便的地方的產品很難賣。
7、又因為沒有找對目標人群,所以以為產品方向不對,就馬上各種調整各種嘗試。很多時候的產品是走秒殺限購模式,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誤解。復購率不高代表產品粘性不足,我把所有訂單數據導出來分析了一次。十元以上的訂單有500個,但是二次購買的只有12人。
8、隨意上產品,有很多產品是憑著跟商戶的關系免費贈送的。所以經常有1元秒殺之類的產品商家。這會讓消費者對平臺的認知受影響。
9、產品功能不完善,如:基本的退款功能都沒有,全靠人工手動退款,大大降低效率。
10、由于模式太重,對這類產品不了解,導致很多功能缺陷或體驗不好,花了很多時間在打補丁上。
一些優化:
1、產品的選擇,一開始是挑選了比較重的餐來做(價格高、人數多),后來發現這些類型的產品訂單量非常少。通過導出后臺和支付寶的下單數據看到,購買我們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女的,并且主要年齡在18-25之間。這說明我們的用戶群消費力不高。后面調整為單價較便宜和適合女孩子的美食,訂單量也有所改善。
2、從引流數據分析看,訂閱號帶來的流量不高,主要原因是入口不明顯,只有“閱讀原文”一個入口。后來不再在圖文內對產品進行闡述,通過簡單一張圖引導到產品購買頁面。還有通過對活躍粉絲的推動,多了一次推送機會,并且能直達商品購買頁面,轉化率也比較好。
四、剖析產品和總結
1、產品沒創新
從產品發展到現在,在嘗試了各種秒殺搶購后,會發現這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微信商城而已。沒有什么特色的。所以消費者沒有理由能記得住。
2、渠道沒創新
通過微信公眾號和小范圍門店鋪物料的方式來賣貨,跟新美大沒有區別。
3、模式太重也沒創新
做一個比團購模式還要重的產品。因為除了同樣是O2O項目(需要服務商家和消費者),我們還肩負著要去教育市場,教育商家的任務。告知現在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已經變啦。但是奈何力量太小。當然也考慮過把共享經濟模式搬進來,但是也因各種原因一直未推動下去。
4、成員沒經驗
說一些團隊成員:只有10個人(其中兩個總經理不直接干活),1個PM,1個編輯,1個業務,2個設計,3個技術,并且技術不是完全的為項目組提供支持。主力成員基本是應屆畢業的大專或本科生,能力有限。
5、老板太坑
對產品出來后,說“沒感覺”、“這里調大點”、“這里加一個功能”,或者看到微信的一篇“新聞稿”就當“干貨”的轉到微信群說,這模式好!我們也做!不僅會影響進度還會給成員感覺老板浮躁。
五、未來方向
我認為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出發。
沒錢但有資源,那就只做年輕女性的本地美食精選電商。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想著一下子就裂變全國推行。這個市場份額也不小,在更垂直的市場也能避開新美大。
<b>怎么做 </b>
1、從粉絲群里面挑選甜品愛好者的種子用戶。
2、做社群,通過分享甜品知識來做切入點賣甜品。
3、產品精挑細選,堅決不上秒殺。
4、做好商家及用戶調研,優化產品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