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寫給教練的書籍,書中講述了教練對話的理念、工具、方法,這些溝通技巧同樣適用于我們日常對話。運用它們調整我們的溝通技巧,幫助看到思維過程的核心,讓對話從5米高度達到50米高度,讓對話帶來“AHA”的感覺,產生行動,彼此賦能。在選擇拆頁時,會刻意避開只適合教練操作的內容,會偏向大家日常對話可以用到的內容。
先來一個故事,來自第一章,可以幫助理解拆頁一的內容。
米爾頓和喬治的故事 - 簡書http://www.lxweimin.com/p/60059af255de
拆頁一?來自《第一章 關系始于親和的建立》
P6? 親和力與轉化式對話
轉化式對話是一種談話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你自己和他人成為身心一致、目標明確的人。這種對話,讓人們能夠從內在的真實出發去表達自己,去安排生活,同時也能夠支持他人這樣做。而親和關系,是所有轉化式對話的核心所在。
“ Rapport”這個詞來自希臘語,意思是:將某人自身的體驗帶回給他們。
米爾頓和喬治的故事就是有效親和的好例子。
建立親和關系就是愿意去理解或體驗另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就好像你就是那個人一樣。如果你要了解另一個人知道些什么,體驗他(她)體驗過的東西,想著他(她)想要的東西,你將很自然地進入到這個人的身體和語調的習慣之中,獲得他們的世界觀。完全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看問題是不太可能的,而強有力的溝通者建立親和感的方式,是通過理解和尊重對方的世界模式來做到。關鍵在于,我們要找到雙方共同的東西,認可對方,進而通過提問有力的問題,和帶著好奇與尊重的聆聽,來達成效果。
深層的思想要先尋求理解,然后才能在對話中發揮出它的智慧。與他人建立親和關系,即走進他們的世界,就是最容易、最快速地與深層思想交流的方法。
人類的情緒腦喜歡同一性。跟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時,情緒腦會感到安全和舒適,那些人會被看作是自己部落或家族的成員。在談話中使用基本的親和技巧,你就能使對方的情緒腦放松下來,內心愿意為轉化式的對話而敞開。這就意味著你同此人建立了共同的價值感,由此,對方就會與你建立起關系。
離開親和關系,教練對話不可能有效果。一個人必須在感到安全和被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對深層思想開放。我們跟我們珍視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夠有轉化式的對話。
「I,重述知識」
1)什么是轉化式對話?
2)親和關系有哪些方向性的做法?親和關系的底層原理是什么?
轉化式對話是一種有助于建立親和關系的談話方式,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深度鏈接,這是一種與他人的深度鏈接,在充分理解對方的內在(個人喜好、價值觀等)以及外在(行為方式、語言特點、身體語言等)的基礎上,以對方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談話和溝通。第二,換位思考,這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真正地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世界觀里看待事物,第三,營造安全氛圍,要想真正獲得對方發自內心的信任,必須營造一種讓彼此感到安全的氛圍,讓對方能夠打開心扉,在輕松愉快的感覺中傾訴心聲。
想要創造親和關系,我們可以這樣做:進入他的世界——知道對方關心什么、主動去體驗對方體驗了什么,模仿他的語言模式以及身體形態;感受他的感受——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他這么做的感受是什么樣的;理解他的行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行為,背后的動機或原因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自己有效地創造親和關系。
親和關系的建立,是基于人類情緒有趨同傾向的特點。當我們感到被認可,被理解,我們會認為此時此刻的氛圍是安全的,愿意打開自己的內心,并與人主動產生鏈接。而這時,共同的價值感就在安全的談話氛圍中產生了,親和關系也由此逐步建立。
拆頁二 本章談到了8個親和的方法,這里挑選語言柔順劑。
P10 工具一:語言柔順劑
我們之前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你對他是真誠的關心、理解和尊重的時候,最深層的親和就建立起來了。在溝通中,一個挑戰性的問題,或者直接的提問,會破壞已經建立的親和和信任關系。
例如,想象你正在參加一個聚會,結識新朋友,找點樂子。一位你并不太認識、只說了幾分鐘話的男士突然問:“你明年的愿景是什么?”你會對他說什么?對這個問題你會有什么感覺?你會跟他分享最深層的事實嗎?如果你有點像我,可能會尋思:他為什么會問這種問題?可能你會想:“這是誰啊?他打算干什么?他想向我推銷什么嗎?”你可能只會防備起來,而不會對一個剛剛認識的人開放,不會誠實而直截了當地回答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問出一個有挑戰的、刺激性的,或者可能被人當作冒犯的問題的時候,如果你在對話中使用語言的“柔順劑”,就會繼續保持并增強親和關系。例如,不要像上文中的男士那樣直白地問“你明年的愿景是什么?”,換種說法,可以這么問:“你知道,我很好奇,你看起來是個很有趣的人,跟你講話真的很享受。我在想,你介不介意告訴我你明年的愿景呢?
注意,提問之前所有這些話都是為了創造一個放松的環境,將問題變柔軟,這種提問的方式不會激起他人的自我保護反應。實際上,讓客戶感覺到,你希望與對方真誠地分享一些東西,而不要讓對方懷疑有暗藏的意圖,或在兜攬生意。
在提任何有關個人的,或者帶有侵入性問題的時候,語言柔順劑會表達我們對對方的尊重。就像我們在請求對方的允許,看是否可以提問這個問題,高效的溝通者會采用教練的方法,使用語言柔順劑,并關注結果。通常,如果柔順劑使用得當的話,對方會放松下來,感到教練是真正對他們感興趣,而不是為了挑戰或是操控他們。
柔順劑舉例
你介不介意我問一下你對…的看法?
我很想聽你的看法,你對……是怎么想的呢?
我能不能問問你……?
我很好奇,你介不介意告訴我……?
你能不能告訴我……,我真的很想知道
如果我說錯了,就請你糾正,不過…
我在想你能否告訴我
你跟我說話的時候,我想到
你有沒有注意到
你有沒有意識到…
這很有意思,你認為
你介不介意告訴我…
我有個問題,能問問你嗎?
「I,重述知識」
語言柔順劑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常用在哪些談話中?
語言柔順劑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能夠神奇地讓對話的氛圍變得輕松愉快,讓談話者放下戒備的心理,讓彼此能夠敞開心扉,讓對話更順暢地繼續。它經常用于初次見面、客戶談判、上下級溝通、親子溝通中,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營造安全的對話氛圍。
「A1,激活經驗」
曾經某次你與某個不太熟悉的人,或者一個還算熟悉但不是好友的人,你問了一個問題,對方很尷尬,當時是什么場景,你問的問題是什么?
請挑選一個拆頁中的柔順劑,將當時的問題重新問一次。
讓社群活動中的提問更柔軟
記得有在拆書幫線下活動中,作為主持人的我,非常關心第一次來參加線下活動學習者的感受,想知道他們對活動有什么建議,對拆書有哪些問題,于是在中場休息時,我分別問了幾位小伙伴幾個問題,比如,大家是第幾次來拆書,為什么來拆書,覺得這次活動怎么樣,哪些知識讓自己有啟發。其他小伙伴都比較隨意,大家聊聊天就過去了,后來,問到一位比較靦腆的小姑娘,第一次來,而且是一個人坐在一個角落,而我想要照顧到現場的每一位小伙伴,尤其是初次見面的。于是我問她:“你覺得我們的活動怎么樣呢?”她告訴我:“挺好的,能學到很多東西”,我又問她:“你覺得哪些東西能幫到你呢?”,“對我們活動有什么建議嗎?”,我注意到她神情有一些不安,然后她告訴我:“我覺得都挺好的,活動也挺不錯的。”然后我們就結束了這段對話。
現在想想,我是出于想要調研,改善活動的目的,但是忘記了營造安全氛圍,讓對話顯得有些尷尬,對方給的回答比較客氣,但是我卻沒有照顧到她不安的情緒。
如果讓我用語言柔順劑的方法,重新問一次,我會這么對她說:
“我有注意到你剛才在拆書家分享時間管理片段的時候非常專注,你知道嗎,這種專注吸引了我,你介不介意告訴我,是什么地方讓你這么專注呢?”
“我很好奇,剛才你非常專注的在聽我們拆書家的分享,是關于時間管理內容的,我有個問題,能問問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