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壽命的長短,不只由上天決定。只要自己保養得當,也可益壽延年。
怎樣保養身體?無論多大年齡,都要保持心情愉快,要活動身體,怡養心神。
怎樣使自己心情愉快?生活中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多一點笑容,少一點惱怒;多做些好事、善事,與家人、鄰居和睦相處,心情自然就好。心情一舒暢,人體免疫力增強,身體自然會好。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說:生命在于運動!
我說,運動固然重要,但不能過分。尤其老年人,要根據自身條件,適可而止。
剛退休時,我曾積極參加社區、老年大學活動:唱歌、跳舞、時裝秀,再加上出門旅游、在家碼字。那一段時間里,我忙里忙外、生龍活虎。十年后,漸漸感到體力不支,由于運動過多,膝關節出了問題,走路一步一痛。無奈之下,退出活動量較大的跳舞、時裝秀,靜下心來,讀書碼字,寫寫散文、游記,小有成就。于是,更加來勁,一坐幾個小時不動窩,想啊、寫啊。誰知由于靜多動少,久坐不起,得了痔瘡,痛苦不已,每天出血,不得不上醫院手術治療。
在家休養的日子里,我反思自己,起初動靜結合,身體不錯。后來由于年齡增加,運動量過大,膝關節受不了了。再后來運動少了,久坐不動,又引發了痔瘡。看起來,人不僅得精神愉快,還得身動心靜、動靜結合,才能保持身體健康。于是,等身體恢復后,我就吸取人家多種鍛煉方式,編造了一套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每天早晨起來漱口、喝水,然后躺在較硬的沙發上,從頭至腳活動。先按摩頭頂百會穴,然后按摩耳輪、脖頸,再輕輕拍打胸部兩側、中間,按摩胸椎、腹部……最讓我得意的是根據自身曾經的病痛進行雙腿運動:把雙腳抬起,讓自己身體呈直角,把腳尖向上伸直三十到四十次;然后,彎曲小腿,使之與大腿成直角,轉動雙腳,向右轉三十下,向左轉三十下,再把雙腿向身體上部盡量蜷縮,根據體力,能做多少個,就做多少個。這樣做的好處是,在沒有負重的情況下,既活動了膝關節,又對做過手術部位的肌肉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平時,在碼字或讀書一小時左右后,一定起身運動一下,或做一套廣播操,或跳一個輕柔舞蹈,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是放松自我、快樂一刻的時候。盡量做到身動心靜,適可而止。
如今的我基本健康。人家說我不像古稀之人,照常唱歌、碼字,旅游、運動。
健康地活著,是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