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別人求我三冬暖,我求別人六月霜”
第一次聽到,覺得太有道理:別人一求我,我就幫助他;我求別人,別人就拒絕我。似乎自己好高尚,別人好自私,一種優越感油然而生,一種自傲心言溢于表。
第二次讀到,感到有點不對。憑什么我要對人“三春暖”,為什么認為別人給我六月霜呢!當時苦苦思索,久久分析,終于好像想明白點了——前句是說觀點,勸導我們善待求者,是道德要求,;后句是講事實,告訴我們要正視求人難堪的現實,是心理安撫。
第三次想起,又想起一層。我們不能苛待自己,接受得了就幫,接受不了就拒,平常心待之。我們也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肯定有熱情善心的人,確實也會碰到需要求助的時候,關鍵是找到適合的人。
二
現實中多數人,是不太愿求助于人。一是受不了別人的臉色;二是怕欠別人人情;感覺沒面子。
但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順,需要別人搭一把手,引一下路。
因此,求人是必要的,不求人是萬萬不可行的,關鍵是怎么求,誰求。
三
先看一則故事
我有一個不太熟悉的老鄉,有一天,跑來向他叔叔借錢。他來之千里,他叔拒之千里。他磨破了嘴皮,說干了口水,他叔叔就一句話:“沒有!”最后空手而來,空手而回。
當天,我也在旁邊,有點看不下去,也不好插嘴。待他走后,我才問他叔。他叔有點恨鐵不成鋼地說:年紀輕輕,連個吃飯還要借錢!
后來,我從他叔口中得知。他在外不好好工作,三月兩頭換工作,不是他炒老板,就是老板炒他。因此手頭沒什么錢,就到處找人借了,借了也拖著不還,大家都避著他。
你看,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是不會幫助他的,也不敢,怕攤上個大麻煩。就像《歡樂領》樊勝美的家人,誰都不敢插手,那是個無底洞,誰插手誰萬劫不復!
四
今天讀到一則文
作有說他創業初,他幾百塊都借不到,就像我的那個老鄉。后來,他事業做大,他還沒說缺資金,就有不少銀行忙不迭地找他。當然,他開口求助,更是樂于效勞。
其實,作者還有重要一點沒說到,那就是誠信。像前年,我身無分文。我打電話給朋友,朋友二話不說,就把錢打給我。朋友憑什么對我這么好?因為他知道我的為人——講信用。確實,我也及時還給了他。
所以呀,要人幫,一個你要有回報能力,就像作者;一個你得讓別人信任,相信幫助你,是會得到回報,至少也不會得不償失。
五
最后一點
就是為了別人的需要而求人,比如,我寫了這篇文章,發布并向各讀友推薦,希望得到更多讀友的喜歡及點評,并互相學習。我也有我的目的,但也可能有讀友想要的。
這時,求助是互相進步,共同成長的。
六
總結一下哈
求人有三個層次
一`“被動”求人,是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而求助,像我那個老鄉。
二“主動”求人,是為了個人發展去找人幫忙,大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幫忙。
三`“互動”求人,既滿足別人需要,也有助于自己發展。求人是以“助人”為前提,“助人”是以“求人”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