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3月中旬開始,“消零派”橫空出世。4月份以來,隊伍不斷壯大。從編號看,可能有100名以上的參與者。但從發布4月份總結的看,是46個用戶參與。數據有出入,可能是新加盟者尚未統計在內。
筆者一度對“清零派”是不以為然的,為此還寫了一個帖子《說一說簡書中的“清零派”》,主要是質疑部分清零派人士在做了好事后大肆張揚,觀感不好。這兩天看了掌門人任真女士4月28日發的帖子《簡村消零派的消零指南及其他》,了解了成立“消零派”的初衷和后續的設想,感覺任真女士不愧為“認真女士”,對此必須點贊。
瀏覽消零派人士發布的四月份消零月度報告,許多人說每天花在消零上面的時間是1.5-2小時,的確是不辭辛勞,可敬可佩。
4月份,46個用戶參與消零,如果每天完成20個帖子,就接近1000個。現在簡書每天的發帖總量不清楚,考慮到有超過27000個用戶參與日更,有的用戶還一天發帖2-3個甚至更多,加上還有部分用戶是間歇性發帖,估計每天發帖量在5萬個以上。以此計算,消零派完成的消零帖子占每天全部發帖量的2%。
但是,要使消零真正有意義,應該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惟其如此,才能體現成立“消零派”的初衷。
說到底,消零具有幫扶性質,讓更多人沐浴愛,讓簡村具有溫度。對此,消零就涉及對象的選擇問題。具體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用戶的選擇;二是帖子的選擇。其中,后者以前者為基礎。
首先,是對象的選擇。
昨天,看到一個自稱持鉆超過200萬的用戶5月10日發帖后,帖子很快被某消零派人士坐了沙發,并收錄進消零專題。該用戶因為位高權重,最近一段時間的帖子在發出后往往能夠收獲80個乃至超過100個贊。該消零派人士如同禿鷹,機警觀察,待“獵物”現身,然后眼疾手快,收入囊中,其敏銳性、責任心當予嘉獎,但對對象的選擇方面卻出了差池。
竊以為,消零的對象主要是:
——“懵懂的小白”。許多人筆端的“小白”怎么界定?恐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簡單說,就是“新手”。既然是新手上路,就需要扶持與鼓勵,給他們以信心,扶上馬、送一程。一般可以從最開始發帖時間(比如半年內)、發帖量(比如100篇以下)、發帖總字數(比如5萬字以下)、粉絲數(比如200以下)、總資產額(考慮到用戶有購買會員資格、交易或轉換鉆貝的問題,可以設定為1000以下)等幾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后加以研判。只要滿足其中三個條件,即可認定為小白。
——“回頭的浪子”。社交媒體中人來人往、進進出出很正常。對初來乍到者要歡迎,對去而復返者同樣也要歡迎。這些所謂回頭的浪子,包括注銷后重新注冊和雖然沒有注銷但至少三個月沒有更新或發布新帖。比較而言,浪子回頭金不換,更加需要鼓勵,因為他們在先前離開或短暫休憩的過程中,有作為參與者的切身體驗。
其次,是帖子的選擇。
對帖子的選擇,是在對象選擇基礎上進行的。就帖子本身而言,主要是以下條件且必須全部具備:
——有一定質量的帖子。既然是點贊,就意味著嘉許,或者深以為然,也意味著向其擁有的粉絲做接力賽的推薦,那么,該帖至少做到在思想、事實、文字方面沒有明顯瑕疵。同時,新手并不意味著文筆稚嫩,不意味著對社會缺乏深刻體驗,必然也有上乘之作,倘若幸而得遇,對此點贊或許更好。與“伯樂派”的工作相比,“消零派”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推薦雅、好、優、新之帖文為先決條件,只不過前者聚焦于已經有一定簡書經驗,其帖文有了一定驗證的用戶,且被推薦帖文有成為爆款文的潛質,后者是主要聚焦于簡書中的新手;前者視界需要更為開闊,后者付出的勞動更為繁雜。
——發帖時間限于4-72小時之間。有的時候,人家剛剛發帖,你就去消零或收錄進消零專題,就顯得比較盲目,因為此時還不能證明該帖是否真的無人問津。因此,用戶發帖與消零派去消零之間要有一定的時間差。但是,也不能向前延伸太遠。從發帖者心理看,一般在72小時內發布的帖文被點贊,會有一定的感動。相反,如果是陳年舊帖,新鮮感降低。
——同一用戶的帖子,每天限消零一個。
按照現在簡書的運作機制,沒有點贊就沒有二次傳播乃至N次傳播的可能,因此消零有其積極意義。信息是需要流動的,沒有在傳播鏈的接力,就消解了它的傳播力。沒有了傳播力,就難以更深入地談影響力。
不過,消零派的存在,畢竟受人手的限制、持續之后的可能倦怠等因素的制約,對于增強簡書的活躍度和提高消零對象的積極性等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只是權宜之計和無奈之舉。
要從根本上解決簡書作為社交媒體在信息流動性不強、活躍度不高等方面的問題,避免死循環、內循環、小循環等情況的發生,需要在機制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尤其是打破既得利益者占有超高話語權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