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既然是創作平臺,當然應該是以作品立足。媒體是信息的輸出與輸入平臺,是通過策動、組織、推薦把作者的觀點、見解與思考向讀者分享的推進器。沒有內容生產,就沒有媒體。那么,內容生產是媒體的立足之根、發展之魂。
對社交媒體上的東西,我習慣稱之為“帖子”,而不是“文章”。有道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又如:文章爾雅,訓詞深厚。至于帖子,是指在網絡空間自由、即興表達的文字。相比文章,帖子通常只是不完整的雜記、偶感、隨筆,沒有縝密的內在邏輯。我自己在簡書寫的,大部分也只是帖子。仔細檢索一下,能夠稱為文章的也許只有1、2篇,占比約為5%。貿貿然把帖子稱為文章,是對文章的褻瀆。
當然,有些帖子含金量也比較高,雖然三言兩語,但有主題、有素材、有立意,也有思想、有見地,能夠使人茅塞頓開、醍醐灌頂。
問題在于,水帖橫行與“內容為王”漸行漸遠。
02
水至清則無魚。通常在社交媒體,會適度允許水帖的存在。水帖往往以頑童的面目呈現,用自我解嘲的方式、玩世不恭的話語、木知木覺的形象、包容一切的態度,成為社群中似乎天憐可見的一號人物,進而滿足他者被置于高地后虛幻的高高在上的感覺,達到活躍氣氛,帶來幾許輕松,增強用戶粘性的效果。
事實上,那些會“水”的帖子有時候還挺有市場。因為是球迷的緣故,為了了解相關信息,我有一段時間混球迷貼吧。在混過的一個球迷貼吧,有個郊區的張姓球迷,自稱83年出生,光頭、肚子滾圓,早幾年的時候,乍一看,40出頭可能還不止,人家稱他是“吧寵”,更多人稱他是“水王”,還有人戲謔他“張總”的,他都不以為意。
這個人在球迷貼吧有什么特點?
——一日數帖,每個帖子寥寥數語,甚至只有一句話。
——以提問為主,相當于把貼吧當成“某度知道”。
——特別喜歡發主題帖,基本上不在人家發的帖子中出現。
——基本上不參與討論俱樂部、球隊等話題。盡是“今天吃了什么”、“你今年幾歲”之類的生活瑣事。即使是與球隊相關的,也是“用四個字點評本場比賽”“與某某隊比賽,你想到了什么?”“比賽結束,打分”等,而且是跟隨不同比賽的節奏周期性地發。
——裝萌賣傻。如果看比賽,坐上了地鐵或者進了體育場就發帖《偶遇水王》等。再如發帖問人家今年幾歲,人家如果回復比他大兩三歲,就趕緊叫人家“大哥”;大個十二三歲,就稱呼人家“叔叔”;碰到是女同志,就趕緊叫“阿姨”,人家也不好意思,留言的說“你看上去不是35,而是53,好意思叫出口”,他也是呵呵一笑。
——隔不多久就更換頭像,基本上是美女頭像。
誰都不否認他是忠實球迷,但誰都不認為他是有思想、有見地的球迷。在球迷貼吧,他的人氣很高,他發的雞零狗碎的帖子下面回復量還挺多。加上他早早就買了會員,因此他在那個貼吧的經驗值等級遙遙領先,其他人望塵莫及。
03
無獨有偶,簡書中似乎也是水帖風光八面。這兩天偶然看見一個帖子《一點點小驚訝,一點點小發現,一點點小感》,說的是作者發現100多個帖子里面,有一個之前發的帖子經常被點贊,且成為閱讀量最多的一個帖子,而其他帖子的閱讀量最多的也不到該帖閱讀量的一半。什么帖子呢?作者用了“震驚體”,說的是TA抽中了一萬的收益加成卡。面對此情此景,作者自己又一次震驚了,于是感慨萬千:
這是真的讓我沒想到的,因為這篇文章我個人覺得并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而且我還向簡書會員應援計劃投稿后被拒了,證明它沒達到投稿的標準。
連那些我覺得自己寫的挺好的,或者投稿都過了,中了很多投稿的文章,還有被大佬們支持的文章都僅僅五六百的閱讀量,實在是很奇怪呢。
簡書里面有沒有類似的“水王”?我看大有人在。這些人的帖子基本上是與“簡書”相關,如日更多少天啊,我與阿簡的邂逅啊,怎么清零啊,怎么賺取更多收益啊,貝的價格啊.....一言以蔽之:人家是在簡“書”,TA卻在書“簡”。查看這些人過往發的帖子,85%是沒有任何營養、沒有任何內涵的帖子,在我看來就是貨真價實的水帖。恰恰是這些沒有含金量的帖子,得到的點贊還挺多,這使得他們興奮不已,于是,時不時就發帖炫耀一下排名進步了多少多少。
這些水帖的招搖過市,就好比黃沙掩蓋了黃金,占用了流量,搶占了跑道,有點相當于劣幣驅逐了良幣。久而久之,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實際上是惡化了內容生態,也影響了整體質量。
04
吊詭的是,管理層似乎沒有阻止這些水帖的存在,反而是縱容。不然,為什么專門設置“我與簡書的故事”“日更教會我的那些事兒”“簡書制作人招募令”“簡書會員應援計劃”諸如此類的專題征文并且一次性就以一個小白約30-50個帖子才能獲得的簡貝予以獎賞?
查看簡書規則,其實也是不允許水帖招搖過市的。之所以如此,可能與認知差異有關。在我看來,創作平臺的素材應該是家事國事世事、人心人情人性、風貌風景風物......大到蒼天滄海,小到礫土粒子,都是可書、可寫的對象。換言之,是簡“書”,而非書“簡”。
水帖之橫行,固然與平臺及其運營方、管理層的導向不無關聯,更在于用戶的各種動因:一是百無聊賴,借以消磨時光;二是對內容生產有一定難度,需要腦力、心力、腳力、筆力的文字望而生畏,或無從駕馭;三是排解內心孤苦,寄放躁動心靈,通過隔空傾訴,以求一吐為快;四是活躍氣氛,娛己也娛人,把創作當“游戲”;五是刷存在感,出風頭;六是片面追逐經驗值或收益值,獲得虛幻的滿足感。
水帖的主要受益者是發布水帖的用戶,但是,如果水帖橫行對于平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不利于建構個性化品牌,并在獨樹一幟中尋求健康發展。
——既在或潛在用戶有身處“垃圾山”之感,難免退避三舍。
——惡化內容生態環境,嚴重損害平臺形象。
——無意義水帖吞噬了其他用戶的利益,損害了公平性。
——監管部門可能就此提出整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