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500,11-15-1,告子章句上15-1》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
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戊午日,十月初十,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
王夫之先生指出,一部《孟子》,“鈞是人也”這一章,深切著明,如果對這一章沒有做到精審體驗,則似不曾讀《孟子》。
公都子問,同樣都是人,長的都是一般的形體,為什么有人被稱為大人,為世人所尊敬,有人被稱為小人,為眾人所鄙視呢?
孟子說,大人小人的區別,只看一點就能夠分清楚,就是審查其所從違而已。信從和違背的是什么,決定成為大人或者小人。
人之一身,體有大小,一身的舉動,如果能夠做到惟以大體為主張,那么,小體沒有不聽命于大體的,這叫做從其大體。大體的作用這么大,那怎么實現大體呢?大體作用的原理是什么呢?以志帥氣,則四肢百骸都能夠得到管攝,浩然之氣充其向往之念,念念所在,思想旨趣,可以引領他成為圣人賢人,人皆仰之,不就是大人了嗎?每天背兩三遍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和《誡子書》,簡短凝練,對于掌握立志的方法,體驗立志的心態,鞏固立志的成果,大有裨益。
一身的舉動,如果一味地因循茍且于小體的主張,那么,大體反而不能夠發揮主張,這叫做從其小體。小體的危害這么大,警惕防范十分必要,那么,小體的作用原理又是什么呢?心為形役,就是無形的心被有形的身體的欲望所奴役驅使,導致方寸之中,全無執持,推究如此委靡的害處,最終會看到一個人墮落成愚昧和不肖之人,必將遭到人們的鄙視輕賤,不就是小人了嗎?
大人和小人的分別,就在于“所從不同”,一個人所信從的不同。這個“從”字,是一個引發萬鈞之力的字眼。
由這一節的闡述可知,人的抉擇,豈容不慎!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資治通鑒直解》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滕文公、告子》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