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熊早戒了微信朋友圈,所以對這兩天在朋友圈很熱的“一笑事件”知道得比較晚,也算后知后覺。
因涉及得了重病的孩子,筆下得注意點。除了這個名字,別的不涉及孩子。
看到一笑這名字,作為讀金庸的,本熊腦子里首先反應出的肯定是青翼蝠王。
在“倚天屠龍記”中,韋一笑有兩個特色:一是輕功卓絕,無人能及;二是運功一定要吸人熱血,否則會寒毒發作而死。
名字有起錯,外號沒有起錯的,他的外號很好地概括了這兩個特點。在江湖上,正道人士稱他為吸血魔王、吸血鬼。
乍看一下,這個人這么殘忍可惡,實在該死。比如他第一次和峨嵋派交鋒,抓住靜虛師太,一邊跑一邊吸她血。連一貫高傲的滅絕師太也承認,“師父沒追上他,沒能救得靜虛之命,便是他勝了。”
但在張無忌看來,這個吸血惡魔還沒有滅絕師太可怕。滅絕師太制服銳金旗眾人,要靜玄將他們都先砍掉一只胳膊。張無忌看不過眼,出面阻止。
靜玄道:那個青翼蝠王吸血殺人,害死我師妹師弟,乃是你親眼目睹,這不是妖邪,甚么才是妖邪?”張無忌道:“那青翼蝠王只殺二人,你們所殺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齒殺人,尊師用倚天劍殺人,一般的殺,有何善惡之分?”
既然吸血和用劍殺人同樣是殺人,那也就沒有上下高低和是非善惡之分了。在江湖上力強者勝,殺人本來就不是大不了的事,哪個高手手上沒有幾條人命呢?
本熊總結的第三條江湖定律就是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殺人不算什么,殺得人多反可能更好。
吸血并非罪大惡極,因為它符合江湖規則和眾人心目中的認識。有人殺人用刀劍,有人用暗器,有人用拳腳,有人用毒藥,毒手藥王無嗔大師就說過:本門擅于使毒,旁人深惡痛絕,其實下毒傷人,比之兵刃拳腳卻多了一層慈悲心腸。下毒之后,如果對方悔悟求饒,立誓改過,又或是發覺傷錯了人,都可解救。
用毒和吸血,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那同樣是公號發文、商業推廣、個人求助募款,為什么對一笑的父親反應這么大?
無論個人有無資格發起眾籌,在網上求助有問題嗎?沒有。就像電商改變的是銷售方式,而不是銷售本身。
家人病了寫文章募款有問題嗎?沒有。以前求助可以在街上畫個圈兒,然后表演把式,等圍觀人群打賞。今天寫字的人靠文章要打賞不是一樣?就像今天的白領放在以前不也是民工嗎?
商業機構一邊靠轉發拉捐款一邊為自己吸粉有問題嗎?沒有。在商業社會中其實正常,如果能救助不就行了。
以本熊看來,這么多議論只有一個問題是關鍵。那就是欺詐問題。
那文中說,孩子每天醫藥費要1萬多塊,最多要3萬塊,其中只能報銷一半。然后那個醫院公布了患者費用清單,一共花了8萬多塊,需要患者負擔的大概2萬多塊。
求助沒關系、發文沒關系,公眾號轉發求打賞沒關系,商業機構吸金拉粉也沒關系,甚至你有三套房都沒關系,只要說出實情就好。如果大家覺得你有三套房但才花了兩萬,但就是覺得孩子可憐、愿意給你捐款,那就無可厚非。
最不應該的是夸大孩子病情,把自己扮成窮苦無依的可憐人,去消費社會的慈悲和誠信。
對這種故事,我們早就耳熟能詳。第一次喊狼來了沒問題,第一次點起烽火也沒問題。但喊多了、點多了,誰還來救你?一個摔倒的老人誣陷救助者,誰還來扶老人?
以后那些真正處于困境的人求助時,還有心懷善念的人愿意解囊么?
吸血不一定比吸金的罪過更嚴重,前者殺一人之命,后者殺眾人之心;在前者的社會規則中,殺人并非十惡不赦,在后者的社會規則中,殺心實在流毒無窮。
前一個一笑有罪,但其一死可贖;后一個一笑之相關人等未必夠得上有罪,但其雖死不可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