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晚飯后,閑來無事,順手打開電視,正在播出的是一檔平時關注不多的綜藝節目,一個可愛的6歲的小女孩站在臺上,也許本人正處于“母愛泛濫”時期,只要是孩子便能吸引我的眼球。
然而,就是這個小女孩深深的震撼了我,才五六歲的光景,對于中國古典文學掌握的淋漓盡致,出口成章,也許你會認為張口四書五經,閉口孔孟百家,會是一個帶著厚厚的啤酒瓶底似的近視眼鏡,十足的書呆子模樣的小學究,其實不然,她和每個現代的女孩一樣古靈精怪,反而多了些沉穩聰慧的氣質,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便是這個道理吧。這讓三十而立、每天自詡喜歡文學的我,的確有些汗顏,除了上學時誦讀的幾句論語,《三字經》的前幾句,連諸子百家都不知有誰,更不要談能夠在生活或者寫作中能夠融會貫通他們的經典詩句。
于是,在這位小女孩的刺激和鼓舞下,我開始重新接觸國學。那么什么是國學呢?“國學”一詞,古已有之,現如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經受歷史的錘煉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終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
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經典著作作為源頭活水,這個民族才會生生不息,如果文化斷絕了,那這個民族也將失去其靈魂。《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等皆為國學啟蒙寶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包含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堪稱國學經典。
有人認為國學無用,不能當飯吃,不能做衣穿,不能當權用,不能做錢花,可是學習四書五經,我們能與孔孟交流,以圣賢為友,清新儒雅;誦讀唐詩宋詞,我們能穿越時空,領略圣朝古風,存儲或支取昂貴的精神財富。在現代這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如若能口誦經典,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定能夠呈現出中國人真正的底蘊。
從明天開始,我將從最簡單易懂的《三字經》開始,如果你也愿意,讓我們一起學習國學經典吧,我將從原文中摘取典故,結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如果你也有特別的感想或者不一樣的論點,歡迎在文章中評論,精彩評論將在第二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