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們必須深刻的明白一點,你誰也不是,你的人生路和任何人都不一樣,你會是你自己。
你聽說過,這樣的話沒:“你像你媽媽,脾氣都很溫和,容易受欺負,你像你爺爺,脾氣都很暴,你看像....,你這長相不行,不能當演員;我就不信,他這輩子能翻身.....”
我們總是被自己,被別人定義,判斷。
上初中的時候,去給我們化學老師改卷子,同學改到我的分數(shù),大聲的說,我考了多少分,我們化學老師馬上拿過來,說不可能,我出的題最多能出現(xiàn)幾個90分以上的。
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情,反正這件事現(xiàn)在還記得,那個時候自己的尷尬,和別的復雜心緒。
我們避免不了別人評斷我們,我們甚至會主動尋求別人的評斷,我們總是會不自覺的的受周圍影響,接受別人的暗示。
看楊紫的訪談,在她演《家有兒女》的時候,丹丹老師說她長的不漂亮,就不要走演員這條路了,然后她就一直覺得自己不漂亮,在演員這條路上走不順走不長,但是她內(nèi)心又渴望當演員,經(jīng)過內(nèi)心的掙扎與復雜,她走過來了。
丹丹老師是以她的經(jīng)驗說話,是好意,長輩們,給我們他們最好的經(jīng)驗和教訓,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只能說,你得思考,最終怎么走,你得思考。
但,我們會接受暗示,所以掙扎。
在《摔跤吧,爸爸》里,最后姐妹倆到體育學院受訓,教練說只要拿個銅牌就好了,我們沒有拿冠軍的本事,吉塔連輸幾場比賽也心灰意冷,覺得自己很失敗,也許真的沒那個能力,但是她妹妹說:“如果,你得不了冠軍,我想不到在印度有誰能得了。”他爸爸也說:“吉塔有得冠軍的能力,我對她有信心,但是教練說得個銅牌就行。”
看,不管,好的壞的,我們都會受別人的影響。
前幾天《邪惡力量》十三季更新,看第三集,路西法的兒子,是一個剛出生沒幾天的嬰兒,但是卻有著成人的外表,他很困惑,迪恩認為他是邪惡的,覺得他會像他父親一樣邪惡,要殺他,薩姆認為他值得被拯救,天使卡西洗腦般的認為他是善良的。
然后這個成人嬰兒就困惑了,這個時候他聽到了他媽媽的留言,他媽媽說:“別讓別人告訴你,你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你不會成為我或者你父親,你自己決定你該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會很棒。”
“你不會成為被人口中的認為,也不會成為我或者你父親,你自己決定你該成為什么樣的人”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決定不困惑了呢。
聽過這樣的研究,說:“百分之80%的人會延續(xù)父母的婚姻模式,受家庭的影響。”這個研究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也自己身上得到了驗證,有的人聽了會受到影響,苦惱,甚至影響自己的婚戀觀。但是你看看上面那句話呀。話也可以這樣說:“你們不會是別人口中說的婚姻關系,你們不是你爸媽那種家庭模式,也不是他/她爸媽那種婚姻關系,你們有你們自己的婚姻關系,你們會創(chuàng)造你們自己的婚戀觀。”
從模式和框框里跳脫出來,從經(jīng)驗和經(jīng)典里解脫。
你自己決定你該成為什么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如果你決定成為什么人了,過著怎樣的生活了,那么忠于你自己。
(多看書,多思考,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決定,別人的意見是不是正確的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