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的三個價值觀:
1. 看一個人是不是有創新力,先看一點,是不是敢想敢干。
2. 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產品改變世界來得徹底。
3. 與眾不同。think different。
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的競爭對手打,但有一個對手你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趨勢一旦爆發,就不會是一種線性的發展。它會積蓄力量于無形,最后突然爆發出雪崩效應。任何不愿意改變的力量都會在雪崩面前被毀滅,被市場邊緣化。
黑天鵝后來泛指那些不可預測,意料之外卻又改變一切的東西。
30持之以恒的解決安全問題,獲得了用戶信任,形成了用戶基數,在不知不覺之間建立了商業模式。
互聯網是一個價值的創造者,但它首先是一個價值的毀滅者,它在毀滅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誰離互聯網最近,互聯網就先毀滅誰。
今天互聯網改變了一切,消費者的話語權越來越大,產品做得好不好,體驗做的好不好,是成功的關鍵。
核心是產品體驗:用戶為什么非要這款產品?這款產品能為用戶解決什么問題?這款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有哪些不同?
思考以下問題:
我要做的東西,用戶是什么人?
用在用我的產品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問題?
有什么問題是競爭對手沒有解決好的?
有什么問題我做的不好,可以做的更好的?
用戶現在越來越主動。
現在有了微信,微博這樣的工具,如果你批評一個產品不滿意,就會有成百上千的朋友能看到。
從用戶的角度看:能解決問題的產品才是好產品;能方便,快速地解決問題的產品,那就是一流的產品了。
商業模式不等同于賺錢模式,商業模式的基礎是用戶,沒有用戶,任何商業模式都是浮云。
商業模式的核心是產品,本質是通過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
商業模式: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推廣模式
產品模式:提供一款什么樣的產品?為用戶創造什么價值?解決哪一類用戶的問題?能不不能把貴的產品變成便宜的,甚至免費的?
用戶模式:找到對產品需求最強烈的用戶。
推廣模式:以怎么樣的方式接近目標用戶群。
收入模式:overture,AdWords(一種付費網絡的推廣方式)。
沒有用戶價值,就沒有商業價值。
互聯網化:
商業模式的互聯網化
產品體驗的互聯網化
市場推廣的互聯網化
產品銷售的互聯網化
超出預期的才叫用戶體驗。
先創造用戶價值,再產生商業價值。
體驗需要追求極致。
做產品的時候忘掉那些概念,忘掉那些大趨勢,盡量去觀察用戶。
細節,還是細節。
一定要聚焦。
大道至簡-聚焦人性。
互聯網方法論:在微創新的時候,不要老想著做平臺。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轉型的傳統企業,最忌諱的就是一上來就沖宏大的平臺思維做,用戶不會因為一個平臺接受你的產品。
微創新:
1. 小處著眼,貼近用戶需求心理。
2. 小步快跑,快速出擊,不斷試錯。
再大的平臺,也需要引爆點進行突破。
中國的文化,對企業價值的判斷,不是看企業有么有創新,有沒有為用戶創造價值,而是看它有沒有賺錢,有沒有上市,有沒有市值過百億千億。
我們文化深層次的一個問題,接受的教育就是從眾。我們其實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有人特立獨行、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特別是少數派,我們都不看好他。
創新99%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創新一定是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我們現在是一元價值觀,誰最有錢,誰是中國首富,誰做到市值最大,大家就崇拜他。當你真正去創新的時候,很多時候不是缺智商和情商,而是缺膽量。
硅谷精神:
1. 與眾不同的精神:這些人會有形形色色奇怪的想法,甚至令人匪夷所思。
2. 產品經理精神:我所遇到的創業者都是津津樂道地跟你談他做的一款產品,大家都會把目標聚焦在產品上,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
3. 顛覆精神:一個毛頭小伙子,十八九歲,那勁頭感覺他就能改變世界,他就能干掉今天的某家大公司。
4. 做很具體的東西,不會談什么宏大的愿景。
任何偉大的公司都是從一個產品開始,中國的創業者很喜歡談概念。
中國的創業者缺少一種膽量,缺少一種氣魄。
1. 開辟新的領域,產品很多新的想法。
2. 做大家都知道的領域,想得比別人深。
創新一定是干別人沒干過的事情,想別人沒想過的事,創新一定是少數派,正如蘋果的理念所說,think different。
所有的戰略都是用戶戰略和產品戰略,不斷發現用戶需求,不斷滿足用戶需求,把產品做到極致。
互聯網產品秘籍:
產品要有靈魂,符合相關領域的游戲規則,能打動用戶的心。
產品需要不斷運營,持續打磨。
產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學會減法,而不是加法。要先找對一個點做到極致,否則什么功能都做,最后都不突出,沒有鮮明的賣點。
強需求和弱需求:多用戶而言,是必須有,還是可以有?
產品人的假設:
假設用戶一定需要
假設用戶一定知道功能存在
假設用戶一定安裝自己設計的方式使用。
每一款產品最后能成功,都不是一招制敵,更不是一炮而紅,而是至少經過了三年五年不斷的打磨,不斷的失敗,不斷的嘗試。產品經理沒有堅韌不拔的心態很難成功。做產品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做藝術品。
評價員工,團隊和公司,價值標準永遠是能不能做出對用戶有價值的產品。
會制造噪聲的團隊,才會磨出美麗的石頭。
A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護。
真正的魔法,是用5000個點子磨出一個產品,認為只要有一個很棒的想法,就能出好產品,顯然是錯的。
做出好產品的關鍵因素,不在于很會管理流程,在于會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