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資應該投價值增長的企業,可是市場中企業那么多,我們怎么才能找到符合要求的企業呢?
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一些指標進行初步的篩選。我在文章《像逛淘寶一樣去做投資》中提到,優質企業應該是能夠持續創造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的,并且具備持續高于平均水平的能力。
首先,我們做一個假設。當一個企業近幾年的收益,超過市場平均水平時,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它未來的收益能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呢?就像是優秀的學生,考的好的概率常常比平庸學生要大。
所以,我第一個想到的篩選條件是凈利率,這是一個扣除了營業成本和三費的指標,可以很好地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凈利率是凈利潤和營業收入的比值,并不能說明這個凈利潤是在什么樣的公司規模下實現的。同樣的凈利率,肯定是公司規模小的盈利能力更強啊。
然后我就想啊,如果用凈利潤和凈資產相比,比值凈資產收益率(ROE)是否可以用來進行橫向比較呢?這家企業利用股東的每一元錢,能夠賺取多少錢利潤,就可以通過凈資產收益率體現出來。
通過這個值我們可以跨行業進行比較,不管是什么行業,都是基于股東權益的基礎上,賺取利潤的,收益率越大不就說明這個企業越能賺錢么?
2
不過,通過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存在一點問題。因為我們買入一個公司的股票,不僅是買入它的資產(股東權益),同時也買入了它的負債。股東權益和負債一起,就是公司的總資產。
一個公司的負債,其實也是支撐公司運營,讓企業可以創造利潤的組成部分。在此之前,我們先列一些下公式
總資產 = 股東權益 + 總負債
凈資產收益率(ROE) = 凈利潤 / 股東權益
總資產收益率(ROA) = 凈利潤 / 總資產
一個企業總資產收益率(ROA)不高,但是凈資產收益率(ROE)很高,說明企業的股東權益比例不高,負債比例很高,高收益是通過高負債實現的。通過負債實現的高凈資產收益率,我們能說它的盈利能力很強嗎?
假如有這樣的兩家企業:
企業A凈資產為1000萬元,凈利潤為200萬元,總資產為3000萬元;
企業B凈資產為1000萬元,凈利潤為200萬元,總資產為1500萬元。
那么通過計算得到:
企業A的ROE= 200 / 1000 = 20%,ROA = 200 / 3000 = 6.67%;
企業B的ROE= 200 / 1000 = 20%,ROA = 200 / 1500 = 13.33%。
從凈資產收益率來看,企業A和企業B的值是一樣的,我們可以認為他們的盈利能力一樣。但是由于負債不一樣,兩者總資產的收益率不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顯然企業B的盈利能力更強。
3
我們是否還有其他指標,可以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判定呢?畢竟只用凈資產收益率篩選比較片面,同時使用兩個指標進行篩選,又不是那么方便。
資產規模不同的公司,盈利水平不一樣,我們希望這個進行篩選的值,既可以衡量企業的利潤水平,又能衡量賺取利潤所使用的資產大小。
同樣的利潤,如果使用的資產少,盈利能力不就強么?
使用同樣的資產,賺取的利潤越多,盈利能力不就越強么?
所以這個指標,分子應該代表著企業的盈利水平,分母應該代表著企業獲得利潤所使用的資產規模。
首先,我們來看分子。使用凈利潤是不大合適的,因為在計算凈利潤的過程中,利息和稅是被扣除了的。利息只代表著企業負債的情況,和盈利能力是沒有關系的。有些公司有政策的傾斜,可以少交稅,但是這樣的政策傾斜可以持續多長時間呢?因此稅也不能代表公司的盈利能力。
所以在計算分子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息稅前利潤(EBIT = 凈利潤 + 利息 + 稅)來衡量公司的盈利水平,但由于在年報和三表中沒有獨立的利息支出這一項,我們可以使用財務費用來代替。需要注意的是,財務費用往往是大于利息支出的。
其次,我們來看分母。在計算產生利潤所使用資產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資產起到作用。
無形資產、會計商譽、在建工程其實都是沒有納入進來的必要的,應該減去,也就是分母的計算可以是所使用的資產 = 總資產 - 無形資產 - 會計商譽 - 在建工程。
另外,也有人覺得,所使用的資產應該是投入到公司里面,支持公司長期運營的投入資本。在這個投入資本里面,股東權益肯定是算上的,有息負債因為需要支付利息,應該算上,無息的長期負債是被動投入公司支持公司運營,應該算上。所以分母的計算方式是投入資本 = 股東權益 + 有息負債 + 無息長期負債。
還有人覺得,其實無息短期負債,也應該算到投入資本里面,然后計算的方式就是**(期初投入資本 + 期末投入資本)/ 2 **。
雖然分母計算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核心準則還是獲得利潤所投入的資產。
這個指標是叫什么呢?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通過這個指標,我們可以有效地跨行業進行對比,篩選出那些盈利能力強的公司了。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止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