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說了下自己對投資的理解:投資投的是價值的增長。
買入股票,其實是買入股票背后企業的部分所有權,只要企業能夠創造利潤,那么它的價值就是在增長的。但這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分享到企業增長的收益,不然的話,其實是一個失敗的投資。
如果我們買入的價格大大高于企業價值,首先企業的盈利需要覆蓋我們溢價部分的成本,然后我們才能分享到企業增長的收益,不是么?相對于企業的價值,我們最好買得足夠便宜。
我們希望以便宜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企業。所以,對于價值投資,我是像逛淘寶一樣去理解的:
價值投資其實就是要讓我們的買入做到物美價廉。
所以對我來說,價值投資不單指投資股票,不過我們下面的展開還是以股票為例。
1 物美
人們在證券市場投資,在下跌的時候不肯割肉,期盼價格能夠漲回來。那么漲回來的基礎是什么?
對于指數基金而言,因為指數本身在不斷新陳代謝,去掉不良的企業,更換符合要求的企業。只要國家的未來是好的,那么我們并不擔心它不能漲回來。
對于企業,它的股價能夠漲回來的基礎是利潤。我們要求買入的企業不僅僅能夠創造利潤,而且還能夠創造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甚至持續不斷地創造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
這樣的企業足夠優質,即使因為市場的原因而下跌,但因為企業的內在價值在不斷增加,遲早會反映在股價上。
其實剛剛,我們提到了優質企業的其中兩個條件:
能夠創造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潤
具有持續創造這樣利潤的能力
這也是我認為,優質企業最重要的兩個條件。
如果一個企業有較高的負債,但它的利潤能夠覆蓋利息,并且超過獲得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你說債權人會擔心債務么?就像我們借錢給的人,他每個月都能夠獲得較高的工資,在吃飯之外還大有盈余,我們會擔心他還不起錢嗎?信用卡其實做的就是借錢的事,因為相信持卡人能夠還得起錢,還使勁想方設法借錢給他。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創造高于平均水平利潤,并且可以持續創造這樣的利潤,那么它肯定具有別的企業所不具備的一些優勢。用巴菲特的話來說,這些優勢就是企業的護城河。一個擁有護城河的城堡,可以相對輕松地應對外部的入侵。
2 價廉
很多人喜歡買入低價的股票,因為他們認為價格低就是便宜,所以低價成為了一個有效的選股因子。
但只要稍稍懂一點,就知道這是錯誤的概念。便宜的概念是相對于企業自身的內部價值而言的,是市場中的價格相對于企業的價值存在多大的折扣。
一個杯子價值10塊錢,我們可以8塊買到,折扣是20%,一個保溫瓶100塊錢,我們可以50塊買到,折扣是50%,完全可以說這個保溫瓶要比杯子更加便宜,因為折扣更大。
但有時候,對于企業內部價值的估計,并不能做到完全準確。就像這個杯子,我們估計它是10塊錢,但是它的實際價值可能在8塊錢到12塊錢之間,如果我們8塊錢買入,其實是不賺不虧;而對于這個保溫瓶,我們估計它值100塊,實際上它的價值可能在80塊到120塊之間,即使價值是80塊,我們通過50塊的價格買入,依然活得了62.5%的折扣。
當股票足夠便宜,也就是具有較大折扣的時候,我們買入就穩妥多了。這個折扣,也就是常說的安全邊際。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止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