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自己有個毛病:做事情的時候心里特別浮躁,手上做著這一件事,心里總想著下一件事該怎么做?就比如剛剛看學習視頻時,想著今晚上簡書打卡寫什么?結果兩件事都耽誤了。在知乎里看見一個有人問“如何保持內心的寧靜,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下面一個叫谷候子的用戶回答我覺得有點道理。下面把這個回答引用過來,供有同樣困惑的小伙伴參考!
我們反過來問這個問題:為何不能保持內心寧靜,專注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知道為何不能做到,反過來就可以找到如何能做到。
我們想一想: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什么情況下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專注的做好這一件事情?
大體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對于這件事情,自己實在不具備做好的能力,因此內心著急、折磨,無法平靜,自然也無法專注做好這件事情;
2. 對于這件事情,自己實在沒有什么興趣,只是應付了事,做事情無法投入,不能專注,專注和平靜有時候是同時存在的。
3. 對于這件事情,自己過于心急、沒有耐心,這是一種常見狀態,就是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很著急的想趕快完成這件事情,接著做下一件事情。心思不在當下的事情上,總是急匆匆的趕往下一件事情,自然內心無法平靜,本身就沒有專注當下這件事情,實際上也沒有專注下一件事情,干脆說就沒有專注。
所以,反過來,我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來實現內心的平靜和專注。
1. 做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最好是有一定挑戰,但是挑戰預期可以做到的事情;
2.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感興趣的事情,也努力挖掘其中的意義,從而讓能做一件事情,專注一件事情;
3. 做事情的時候,心思在當下的事情,不要想著趕快完成當前的事情,不著急趕往下一件事情,要有耐心,耐心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我是第3種情況比較嚴重,谷候子給的建議是培養耐心、活在當下。我對這8個字的理解是:
1.明確目標。事情要做完多少,要達到什么效果。給自己設置一個完成時間(一定要靈活)作為參考,以達到既定目標作為完成事情的標志(哪怕是超過設置的完成時間)。
2.明確重點。處理事情的時候要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重要緊急的事情一定要先做(哪怕自己不想做,先做上10分鐘就進入狀態了),這樣即使某件事情是為了質量延長了處理時間,也不會耽誤大事。
3.明白自己。了解自己為什么著急趕往下一件事情,是想娛樂?有活動?當下事情不感興趣?喜歡完成事情的快感?……找到深層原因,然后解決消滅這個源頭。精神力量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