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而立之年的女子,任性地想要離職去讀研。這個年紀,家人也是希望我先結婚,即使他們沒有強硬要求。作為女兒,機智地用一個托詞來鎮住父母:“如果哪家男孩不介意我婚后離職去讀書的,那就去見見。”
本想著這應該沒有任何人會同意的,也安心地度過了27-29歲這三年。沒想到這個30關口,老媽還真找了一個人家,急匆匆電話讓我與他聊聊見見。抱著極大的好奇心,也就應承了下來。
(1)
與他一開始的聊天真地是相當不客氣。
我上來第一句就問:“介紹人和你說了么?我想要考研去讀書,我沒有開玩笑的。”
他答:“是和我說起過了。真地好有毅力!”
我在想,這些奉承的話多少還是多了幾分模糊之感,以為我是開玩笑的。重申了一遍我的問題:“你爸媽也能接受一個女孩子婚后就去讀書?”
在任何一個三線城市,老一輩的思維都是覺得一個女孩子安安穩穩地吃公家飯,結婚生子一輩子。尤其我的職業是教師,更是覺得女孩子的最理想職業,寒暑假帶孩子也方便。
他回避了我的問題:“你打算考哪里?”
“上海!”
“讀完研究生回來再找工作嗎?”
憑我處女座的敏感度,果然是在意女孩子有沒有穩定的工作,內心也已經是很不耐放地應答了。
“不一定,或許留在外面也可能。”
他又回了奉承性的話語:“你一個女孩子真地很有毅力。”
“你打算今晚都是夸我嗎?”我不客氣地回復。
“我是真覺得女孩子這樣不容易。”
“反正年紀大了,就隨自己性子了。你今天是打算和我聊天?不按相親的常規流程問我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其它要問的,我就去刷題了。”
我們的第一次聊天就這樣結束了。其后的三天,真地沒有再聯系過。期間介紹人回饋信息說他的媽媽擔心如果我去讀書了,以后孩子誰來帶。
我一聽到,覺得好滑稽,孩子都考慮到了。說不能接受女孩子離職去讀書就好了,為何一開始說想讀書是好事。隨之我也就將他的微信號刪除了。
(2)
第四天,居然收到他的短信,問我怎么把他刪除了。
我驚訝了下,回復:“啊!還有后文嗎?”
他回:“請聽下回分解。”
于是我們就又開始了第二次的聊天。一加回微信,我就立馬說:“上次說的事情,我沒開玩笑,是真地要去讀書。”
他的回復出乎我的意料:“那是,要考肯定要認真準備啊!”
心里還記掛著他短信里說的下回分解,“那你說的后文是怎么一回子事?”,隨后又追加說明:“此生我活得自私叛逆了些,我想先圓了自己些許夢想,再留一個全心全意給他者,包括孩子。”
他沒有直面我的問題,而是先引用了我在朋友圈的一句話:“就像擁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堅持很久的愛好,歲月是停滯的。好有感覺喲!”
只得耐著性子循著他的話來說:“哈哈哈哈,我很執念的。”
“感覺得出來。”
“那開門見山聊后文吧!我學英語的,說話思維直接了當,不喜歡拐彎抹角。”我第三次追問了,因為這才是我愿意與他再次聊天的動機所在。
他還是沒有直接回答,問:“你是考上就不結婚了嗎?”
“那沒有,考上準備霸氣讀書期間生娃,反正校園是最寧靜的,還適合養胎。”我開始胡亂對答了,反正他也沒有告訴我想知道的答案。
“考上海確定了是吧?”
我回復表情,表示很肯定。
“這樣也是一番別樣的精彩的生活啊!”又開始了奉承夸獎模式。
于是很不客氣地反問:“你今天還是來夸我的?”
“確實是如此啊!我說的都是很客觀的。”他還多了幾分被冤枉的委屈。緊接著繼續說:“那最大的問題就是兩個人要分開兩地吧。”
又把我炸暈了,素未謀面,我們兩次對話都不在正常的相親軌道上,怎么都說到兩地問題上了,覺得接不下去了。
他自己一個人繼續說:“工作應該也沒問題,研究生回來找個工作想必是沒問題的。”
他成功調撥起了我那顆對著干的心了,“如果我留在上海,或者杭州呢?”
“那我去杭州找工作么?可能會失業。”再一次把我震暈了。“如果去我們這邊的高校呢?那也是棒棒的。”
果真是一個不死心的人,我繼續潑冷水,“一切未知數,誰知道想法會如何變化,我現在是飄蕩著的。”
他好似沒有聽見我的話,自顧自話:“是不是研究生畢業,可以去的大致方向是兩種,去大城市初高中或者我們這里高校。”
我炸開了一個冰庫,“還有第三選擇繼續讀博,留外面高校。”
“那還是去杭州吧!造了高鐵了,一個小時,還能接受。”
真是很強大的心臟啊!簡直就是忽視了我故意說的種種話語,雖然那也是我渴望的,但畢竟還沒去實現。我故意加重色彩去描述,他怎么都可以自己幻想一個世界。
“單論感覺,杭州我是很有好感的,甚至好于上海。”他自言自語。
感覺跟他這個話題已經沒辦法繼續說下去,挑起了另外一個話題:“話說,你這幾日消失是去消化我的話了?今日又突然出現,真地讓我很好奇。”
“接受太多信息了,我也要捋一下。”
“捋得如何了?你對我有什么期待?”
“盡量不要兩地分居。”
我是真地遇上對手了。“都已經涉及分居了,你是接納了我的讀書想法?你家里人都沒啥說法?”
“讀書是好事,沒啥的。如果回來這邊高校工作,那是棒棒的。”
一個不想離開家鄉的人兒,真是覺得幾分抱歉了,為難了他這么多些問題。“我這種想法多少已經被認為是異類了,你也都能hold下來,也多少是動蕩之人啊!”我略帶抱歉地說。
“讓我好好想想,能不能有比較落實的十三五規劃。”
不知道未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一個素未謀面的相親對象,壓根兒就沒見過我的任何照片,卻活生生地被我嗆了兩次,連我自己都覺得失禮了。可是他居然還能耐著性子與我聊,真也是感謝了他的縱容。相親,素來反感,但這一次卻刷新了一點概念--原來,這個小城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有了自己的主張,婚戀、事業等等。
做自己,然后與相互接納的人攜手一生。陌生人,謝謝你讓我說了一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