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 ? 星期五? 晴
小丫頭昨天不開心,晴媽也跟著揪心。上課回來,她一副沮喪,渾身寫滿疲憊。是啊,幾個一起上課的同學,因高考倒休,本來周六補課的時間調整到周三四。可是考點學校的晴正常上課,上課后還得補課,確實有些累。這些只能自己調整,跟任何人沒有關系的。也可能是晴那天被晴媽無心之語——看看人家是休一天補課,咱上一天還得陪她們,這句話影響了。雖然當時晴表現出不喜歡別晴媽這樣說,但是還真被影響了。
一上車,晴媽詢問情況,她冷冷地甩出一句:我要手機。手機問題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原點。晴媽想引導晴表達自己想法,但晴拒絕。好吧,尊重你!
“我知道你很傷心,也很矛盾,這種心情能理解。看到你傷心,我心里也不好受。希望能幫到你,緩解你現在的情緒。我很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但如果你現在不想說,我也會尊重你。但是,有負面情緒一定要會緩解,自己安靜的呆一會、哭泣、做自己喜歡的事兒、找信任的人說說……總之 方法沒有對錯,只要適合就是最好的。緩解情緒要注意兩點——讓自己舒服,還不傷害到別人。”這些在當時該說的話,情急之下,沒能全部說出來。但是,晴媽這次能站在晴的角度考慮,能尊重她情緒,是之前想不到也做不到的。
一位同事讀過一本教育類書籍后,說了這樣一句話:看了教育書籍,讓自己改變很多。其實,孩子沒有變,完全是自己改變。我贊同她的話,告訴她,對啊,自己改變,孩子才會改變。
之前跟晴溝通過程悟出的那個道理——想讓孩子對自己微笑,你先得沖她微笑。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變了,孩子肯定跟之前不一樣。平復和緩解需要時間,在晴不希望被打擾時,那就給她時間,給她空間,讓她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平復,去緩解和化解。晴媽所要做的是關注,適時引領,幫助提升。
海文穎老師在《接納力——欣賞孩子的“不完美”》中的觀點,允許孩子“不完美”,允許孩子一團糟,讓他們充分度過這個階段,借助外力沖破這一團糟,走向完美。晴現在正面臨這一團糟,她不希望被打擾時,那就讓她自己面對。在她接納時再出現。晴媽也在經歷不完美和一團糟,也在內化一些東西,之后來迎接完美的自己。
后記:
今天跟晴溝通了,晴說是因為最近太累了。對于我給她的建議,她也接受。冷暴力只能傷害最親最近的人,她認識到了!有時候也是自己身教不到位,自己也需要成長!同事說看家教類書籍主要是自己改變了,太有道理了!愛學習的媽媽不負累,愛學習的媽媽最美!
再記:
昨天晴媽也很巧合地聽到一堂青春期話題的課 就用課程中的觀點跟她溝通。加上晴看了晴媽給她的信,這次溝通比較順利 晴終于說出了那天發生的事情。晴媽決定尊重它,重視它,引導她,幫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