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星期沒看任何書,都在自我覺察中度過。因為遇到了很多育兒困惑,我覺得需要停下來好好想想,調整好自己再重新出發。
從兒子在肚子里我就開始學習,最初的胎教,生出來以后的健康護理,疾病預防,六個月以后的輔食添加,一歲半以后的各種教育理論,各種啟蒙,我都在認真的學習,感覺全副武裝的自己肯定能教“好”他,學習能力還算不錯的他給我教出的“答卷”也如我心意,慢慢地,我的期望也開始越來越高。
我帶著期望和他一起迎接早教的獨立課,他也第一次真正離開我獨自開始了他的交往,可是幾次獨立課下來,我從老師那得到的反饋卻讓我吃驚,在家玩得好好的控制力游戲到了課堂他卻控制不住自己;在家貼心的他會去推離他近的小朋友;每次都想第一個去參與活動;只要有一個孩子跑他就會跟著滿場跑根本停不下來;模仿任何一個孩子的語言或者動作;小朋友都在貼彩虹,他只貼了一種顏色就說不想再玩了,然后玩自己的襪子哼著小曲……
雖然老師告訴我這些都是正常可以理解的行為,但是我在前幾次課后都會異常得焦慮,困惑,甚至懷疑自己。我會問自己,我學了那么多,為什么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孩子的表現和我想得不一樣?我還需要繼續學嗎?我是不是也需要放手?我到底該怎樣做?
焦慮了一段時間后,我開始覺察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心。我開始給自己畫冰山圖,我開始靜下來思考感受。從小,我就是一個成績處處不如堂哥卻無奈被比較的人,雖然我爸媽不會經常提及我堂哥成績,但是每到成績出來,我堂哥的媽就來我家比較了。我變得敏感又有點自卑,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這種強烈的欲望讓我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當媽后,我就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較。獨立課后,我竟發現自己的焦慮就是來自于比較和期望,我希望他能像有些孩子一樣乖乖上完一節課,我希望他能夠自信又大膽自我介紹,我希望他能夠學會控制自己行為,我希望他能夠用準確的社交方法來和小朋友相處,我希望……然后我猛然發現,這種“完美”小孩根本不存在,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我看了很多文章說這個道理,可我還是在糾結。
為什么?
因為我不自然地就會把從原生家庭帶來的期待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且自認為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就能帶出“好”孩子的想法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我的期待值,所以一旦現實偏離了我的期待,我就會焦慮,甚至害怕……我害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和肯定,我害怕那種被質疑的感覺…
覺察了自己最內心的感受后,我竟突然發現自己釋懷了,心態也變得平和了,我不是“完美”媽媽,也無需做“完美”媽媽,他也不用做“完美”小孩,他就是他,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
覺察自己后,我也開始反省自己,確實給他的交友圈太單一了,他獨立課表現得很多“問題”其實就是他太想和別人成為朋友又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表達,他是看的書很多,但是那些“交友理論”是需要實踐來練習的,而我卻沒有給他提供豐富的交友環境。發現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我開始帶他多和孩子交往,我相信,慢慢地,他就會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交友方法。
平和心態,降低期望,包容孩子,嗯,給自己加油!
2017,跟著圈媽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