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會有一個人,把另一個人當做愛的信仰。
最近一次聽到《信仰》這首歌,還是在《匆匆那年》的電影里,高中畢業的時候,陳尋在舞臺上大聲唱著這首歌,方茴奔上舞臺,和它緊緊地抱在一起。這一刻,這兩個人,與這首歌,顯得珠聯璧合。
因為前男友的關系,我是一直拒絕看《匆匆那年》的。也正是因為前男友的關系,我對這片子一直抱有好奇的。前男友超喜歡這部小說,甚至他的桌面,都是一株丁香花,配著喬燃的那封信。我有時在想,也許一切都是注定的,他愛喬燃的那些話,也就注定了悲劇收尾。那么即使是用了陳尋的呢?好像也不會是什么歡樂大結局呢。那么難道,其實應該怪這部書么?
再開始看《匆匆那年》的時候,是與閨蜜并肩窩在沙發床的柔軟里。我們緊緊的挨著彼此,看到禮堂里,陳尋上場前,方茴在電話里問他“你是不是喜歡沈曉棠?”陳尋說,“我不知道”,方茴說“從現在開始,我不再是你女朋友了。我們分手吧。”然后沖出禮堂,此時,雪飛如絮。
我們把彼此抱得更緊,轉眼一看,彼此臉上居然都已經眼淚漣漣。那個時候,她正脆弱,而我,也觸景生情。我們就這么互相依靠著,在這個安靜的黑夜。
我特別喜歡陳尋逼方茴承認喜歡自己的那個鏡頭,陽光無死角的灑在陳尋臉上,他小聲問方茴,“是不是”,“是不是”。他背后的護士大聲問,“你是不是叫方茴?”“方茴是不是你?”方茴一臉的不知所措,憋得滿臉通紅,最后用了很大的勇氣,喊出“是”。那種情竇初開的樣子,那種看見你都會心跳臉紅的小心思,真是讓人好想抱抱她。
如果一部電影,能讓你記住一兩個小細節,我想也算成功了吧。
前兩天接到朋友電話,他情緒并不好。以為早已時過境遷,卻永遠占據了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他很偶爾的聯系到了前女友,那個代表了他全部青春的姑娘。他剛剛知道,她已經嫁給現在的先生。兩個人,隔著那么些年,她的存在,居然還是可以這么輕易的擊穿他已經滄海桑田的心房。連寒暄都不愿意,連牛逼都無力吹,大概只是因為,無法讓曾經的唯一,變成現在的蕓蕓之一,不想讓自己的青春,沾染世俗一點點的印記。面對以前,面對現在,只有深深的無力,如影隨形,特別真實。現在的日子,是你當年想過的樣子嗎?曾經想要給她全世界的那個人,現在在屏幕那頭,連一句“你好嗎”都矯情的那么可憐。大概也就有這么一個人,能讓眼圈紅著,笑容苦著,卻還一遍一遍的趨而往之,回寰縈繞吧。
故事還很長。
他是我很敬佩的一個人。他的人生信條,就是光明磊落,對朋友,對老婆,對老板,都一樣。他曾說過他想變得很牛b,可就在這一刻,他覺得所有的一切,都一點意義也沒有。我特別能理解他。當你最在乎的那個人,對你的一切再也不在乎的時候,聲音、氣味、顏色、觸碰,都消失了,連自己的存在,都像是一場無意義的笑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相信,會有一個人,愛另外一個人,如同自己的信仰。
而當他給我講他的回憶的時候,我相信了。而他,也恰如其分的說,我當時覺得就是她了,她是我的全部青春,她就像我的信仰。
原來,真的會存在呀,愛如信仰。
忽然內心滿滿的都是感動和感嘆。原來只是我錯過了青春,青春并沒有虧欠我。原來只是我沒有遇到,而不是從來未曾存在在世上。
那就好。
每當我聽見憂郁的樂章
勾起回憶的傷
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
想起你的臉龐
明知不該去想 不能去想
偏又想到迷惘
是誰讓我心酸 誰讓我牽掛
是你啊
我知道那些不該說的話
讓你負氣流浪
想知道多年漂浮的時光
是否你也想家
如果當時吻你 當時抱你
也許結局難講
我那么多遺憾 那么多期盼
你知道嗎
我愛你 是多么清楚 多么堅固的信仰
我愛你 是多么溫暖 多么勇敢的力量
我不管心多傷 不管愛多慌 不管別人怎么想
愛是一種信仰 把我 帶到你的身旁
我愛你 是忠于自己 忠于愛情的信仰
我愛你 是來自靈魂 來自生命的力量
在遙遠的地方 你是否一樣 聽見我的呼喊
愛是一種信仰 把你 帶回我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