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的雞湯文,讓我們學著一遍遍用上進激昂的話語試圖催眠自己,讓自己獲得一時的希望和動力,以繼續(xù)再前進那么一小步,隨后被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順利以及心中再次翻騰而起的不滿怨懟包圍,但是一回想起自己從小接受的規(guī)則,知道如果抱怨只會顯得自己怨天尤人,于是繼續(xù)用各種的方式催眠自己,營造一個其實一點都不消極,一直是那么樂觀積極的自己。只是,一旦太陽下山,夜幕降臨,所有的陰暗和忍耐就在不眠夜之中逐漸蔓延。
并不是想熬夜,只是有很多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很陌生,和白天歡笑堅強的自己一點都不同,只是疑惑,自己究竟是一個怎么樣的想法?
我點開《不如去死》,與以往一樣,帶著一種試圖從中再尋找到得以維持一段時間假象的動力開始閱讀。
幾天之內(nèi),任何碎片的時間,我都在閱讀這本書,我一直在希冀,它能給我啟示,告訴我不時出現(xiàn)的去死念頭是真是假。可是,第一個人,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第六個人,直到最后,最后一段,最后一個字,我依舊不太明白。
有著社會地位,有學歷,有工作,有家庭,有很普通正常三觀的人,一個個的,看起來就是社會中打拼掙扎的一員,普普通通,說出的話語也很符合條條框框,只是,心里旁白卻充斥著無比的矛盾,仿佛就連自己都在與自己對抗。
沒有人了解死者亞佐美,不管是亞佐美的上司、鄰居、情人還是母親,不管是夸贊著亞佐美是個好下屬好女孩,還是以亞佐美情人或者母親自居的人,再怎么表達自己是愛著亞佐美的,依舊沒有一個人了解亞佐美,任何事情。
就像所有人都在疑惑健也口中所謂的認識,究竟是什么樣的認識?這些人所謂和亞佐美的關系,卻是建立在對亞佐美一點都不了解的基礎上,套上一個社會關系就能夠算認識?根本一點可以說的認知都沒有。
不過,不了解亞佐美的這些人,連自己都不了解。我以為是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所以對于自己的內(nèi)心并未那么客觀。然而,實際上卻不是的,在健也的不解追問中,一個個人壓抑的另一面在絮絮叨叨中全部爆發(fā)。無論是哪一個,都反復的強調(diào)著,沒有辦法呀,完全一點辦法都沒有啊。
那么,不如去死。
健也這么說著,對著每一個人,既然那么多的不滿,那么痛苦的活著,對于現(xiàn)狀,也就只有兩種辦法了吧,要嘛面對,要嘛去死。無法接受就改變,改變不了就反抗,不敢反抗就妥協(xié),不想妥協(xié),走投無路了那就只能去死了吧。
一般到這個地步,誰都會想著,要是死了就好了吧。
當所有人都激動的表示不想死的時候,我猜想,或許并不是完全的不了解自己,不過是將軟弱無能毫無行動力的自己包裹在一堆埋怨之中,并不是自己的錯,所有的一切都是外界的因素,靠著“為什么只有我是這樣”的那種自我可憐茍活著。
然而明明靠著這么痛苦的方式活著,卻還是不想死啊。這么痛苦,那么多的不滿,為什么還是想活著?
欲望?
房子、車子、金錢、家庭、男人、受人尊敬、得到肯定、被喜愛、被贊美……
雖然不想努力的改變,雖然不知道怎么改變,可是還是希望有所改變,希望得到這些。所以繼續(xù)痛苦的活著。真的是這樣嗎?這就足以支撐那么多人繼續(xù)活著嗎?
我以為看到這,該是明白了一些什么,猝不及防的,健也卻說是自己殺了亞佐美,理由卻是因為太過幸福,幸福得不知該怎么辦,那么就去死吧,在幸福還未丟失的時候死去。
所有人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幸,而在認知里最是不幸,被命運玩弄的亞佐美,卻是帶著幸福的笑容讓健也殺了自己。
我不懂。
對于人內(nèi)心的矛盾,不懂;對于健也簡單又粗魯?shù)馁|(zhì)疑的那些本來認知中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不懂;對于亞佐美的事情和想法,不懂;對于健也的所有行為和想法,不懂。
只有一點是明白的,沒有什么事情是一點解決辦法都沒有的。不是沒有辦法,其實是知道的,卻沒有做,因為知道那些想得到的是有方法可以得到的,正因為有可能,所以才會不甘心去死。并不是想要,而是明明可以要,那么多的不滿,自己明白,最大的不滿是,自己沒有去要。
?表達方式很有意思,對話言而不盡后的內(nèi)心活動,對話本身也很有意思,健也的疑問完全在正常范疇之外卻又簡單明了的直指要害,事情不就是那樣么,將事情復雜化不過是想掩飾一些什么的意味很耐人尋味。所有人的刻畫都是一個矛盾體,在對話中逐漸的剖析暴露出真實的自己,沉浸在人性之中的我,卻完全忘記了考慮兇手以及殺人動機,更加沒有意料到關于亞佐美的心態(tài)。我依舊無法理解,亞佐美的心態(tài)設置是什么意圖,要表達什么,或許以后再讀,我能有其他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