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個故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3姐弟的家庭,這個姐姐是老大,從大學畢業了就一路在職場中打怪升級,生活收入都非常不錯,對于家庭也扛起來責任,不管家里爸爸媽媽,親戚遇到困難始終都是第一個站出來,并且去盡所有的力量幫助他們。
然而每當她空閑的時候就受不了,總是想做點事去給家庭提供幫助,這樣的模式也讓她內心產生了很多焦慮,因為她受不了自己空閑的時候這么無助和無能,于是拼命的做事,內心缺失厲害的時候還經常向心理咨詢師去疏導
對于我自己其實同樣,從小都是被爺爺婆婆養大,只要他們身體不舒服我就會變得非常難受,并以此來懷疑自己非常無能,沒辦法給他們帶來很好的醫療條件,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最終這一股無能的焦點慢慢的傳遞給身邊人,看誰都無能,由此也給家庭關系帶來了很多問題。
在家庭中我也是一個非常付出的人,舍不得買一雙鞋,一件衣服,有時候又會頭腦發熱的買很多,但大多數都是給家庭身邊的人,我對于衣食住行看得也沒有那么重要,總想在有限的資源里面多給與家庭,這樣的心理模式是不是和上面的故事一樣,也導致了自己缺失能量。
今天看了這句話:“愛別人之前首先要愛自己,自己都沒有愛是沒有光照射在別人身上”,是啊,所有的負能量的產生一定是有因果循環的,正因為自己內心的缺失,會把給予他人的所謂的物質、感情都只是發泄負能量的理由,與其這樣做還不如不做。
又想起之前古典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媽媽總是抱怨每天要給一家人做飯,不做飯他們都會餓死,可是當媽媽聽了古典老師的課程醒悟過來不打算一味的給他們付出的時候,居然她兩個孩子都來感謝老師,為什么?因為這兩位小男孩說,每次媽媽做飯吃飯的時候他們總會聽到媽媽給他們做飯的抱怨聲,自從我們家里點外賣后,這樣的聲音就沒有了,他們也非常享受這樣的狀態。
你看,當自己都沒有愛的時候,你所做的事情不過就是為你缺失愛作為正當的理由,所以先好好愛自己吧,有余力再愛別人吧
788字 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