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美女與野獸》真人版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了。
在這之前,《沉睡魔咒》(Maleficent)、《灰姑娘》(Cinderella)和《叢林之書》(The Jungle Book)都已經有了真人版。
距離1991年動畫版《美女與野獸》上映已經過去了二十六年,1991年那部電影堪稱完美,每一代觀眾中,可以說很多70、80、90后都能找到它的擁躉。
,當年的動畫片被提名“最佳影片”獎、還有Celine Dion唱的那首《美女與野獸》主題曲,當年更是成為了廣大影迷最喜歡的歌曲。
這部片子的劇情,大家已經很清楚了。
少女貝兒為了解救觸怒野獸的父親,她只身一人勇敢的來到了古堡,代替父親被囚禁其中。貝兒從剛開始的恐懼慢慢的和城堡里的魔法家具們成為了朋友,也漸漸接受了野獸其實是一個善良溫柔的男子;最終他們幸福的生活在古堡,野獸的詛咒也被解除了。
有影評人說;
與2015年翻拍的真人電影《灰姑娘》相比,這部電影魔法元素和奇幻色彩要更加的豐富一些,因而這種成功的轉換就顯得更加的難能可貴了,那種神秘幽暗的古堡、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優美動人的歌舞,還有充滿喜劇色彩的魔法場景,不僅沒有失去老版動畫片帶給觀眾的那種純凈、浪漫的感覺,反而在真實質感、細節豐富的優勢下又凸顯出了一種雍容華貴的意味。
以往迪士尼出品的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美人魚都是皇家出身,灰姑娘也有自己的水晶鞋和南瓜車。但貝兒不一樣,她是第一個沒有貴族血統的一介布衣。
這次,擔任貝爾的女主角艾瑪·沃森出道的時候,一直飾演“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赫敏一角,當年的沃特森只有九歲。而當《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在北美上映時的,她已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自信、成功的少女明星。
有人說,從9歲到20歲,艾瑪·沃特森是赫敏·格蘭杰,
但從20歲以后,她開始積嘗試一些新的角色,但是她的轉型一直不是很成功。
在《珠光寶氣》,艾瑪飾演一位去好萊塢明星家中偷東西的不良少女。但是口碑兩極分化,艾瑪·沃森意圖轉走文藝路線的嘗試也基本失敗了。
接著《壁畫少年》,艾瑪飾演一位活潑熱情的交際女王,但生硬的演技依然沒有獲得最終的成功。
再接著艾瑪飾演《諾亞方舟》,影片改變自《圣經》中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諾亞方舟》。
影片講述在一個沒有希望的世界,諾亞最終帶領人類走出困境的故事。
這是艾瑪成年后的第一部大制作,在這部作品中艾瑪獻出了正兒八經的銀幕之吻,還有激情戲和生孩子的場面。
Emma Watson曾經說過,她覺得飾演了貝兒,自己才算是一名真正成熟的演員了。
《時代》周刊對艾瑪的評價是——“終于顯露了一種超越赫敏的成熟,”
丹·史蒂文斯(Dan Stevens)出演野獸,也是博得了很多影迷的好感。
丹·史蒂文斯早年畢業于劍橋大學。2008年,丹·史蒂文斯扮演的《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電視劇中風度翩翩的愛德華·弗洛斯,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
他因為出演《唐頓莊園》中的“大表哥”而獲得影迷的廣泛關注。
某種意義上,1991年的《美女與野獸》的成功Alan Menken和Howard Ashman的音樂做了很大的成功。
其中由Celine Dion、Peabo Bryson演唱的同名歌曲《美女與野獸》更曾橫掃格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成為最為人所熟知的情歌對唱金曲。
Howard Ashman在創作完這部電影的音樂后不就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艾倫·曼肯在紀念Howard Ashman時說“Howard Ashman was the most gifted musicaltheater talent of our generation as far as I'm concerned”.
艾倫·曼肯在迪士尼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音樂,像《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阿拉丁》、《風中奇緣》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
二十多年以后,艾倫·曼肯再次為這部電影配樂。電影中的配樂還是宛如當年1991年一樣動人和悅耳。
為了宣傳這部片子在華語地區的影響力,迪士尼影業特邀著名作詞人陳少琪先生填詞,歌手Hebe田馥甄、井柏然共同演繹這首經典對唱。
經典的童話愛情故事,故事的結尾,總是說;從此,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無論是毒死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都被自己的王子吻醒來了;萵苣姑娘可以和自己的愛人生死相隨。
那些陷害他們的人總會受到懲罰,比如灰姑娘的惡毒的繼母和姐姐被啄瞎了眼,《三片蛇葉》中背叛自己丈夫的公主最后被淹死了。
這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故事總是啟迪人們善惡歸為,人間自有法度。
美不僅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內心。
從18世紀,《美女與野獸》的故事就開始在法國乃至歐洲廣泛流傳。幾個世紀過去了,感謝這世界,有如此溫柔的野獸,也有如此勇敢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