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捕捉女性內心一直被認為是張艾嘉成為優秀女性電影導演最主要的原因,而這一次的《相愛相親》,以往的靈氣卻被樸素和真誠掩蓋,大量的固定鏡頭更帶著紀錄的鎮定來審視故事里的生活。
就在最近第54屆金馬獎正式公布入圍名單中,《相愛相親》入圍了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在內的7項獎項,可以說,《相愛相親》用張艾嘉自己的突破和十足的真誠獲得了金馬的認可。
但是就在采訪談話間,張艾嘉也隱隱地透露出對《相愛相親》的票房和觀眾接受度的小小擔憂,然而到這篇文章發稿時,《相愛相親》的豆瓣評分已經是8.3分。
采訪中的張艾嘉毫不避諱自己63歲的現實,助理卻親切地叫她“張姐”。
作為簡書電影獨家訪談系列的第一位電影人,我們和“張姐”聊了聊定檔于11月3日的《相愛相親》。
采訪|莊深沉
紀錄|王帥
圖|網絡
相愛相親
導演: 張艾嘉
編劇: 張艾嘉 / 游曉穎
主演: 張艾嘉 / 田壯壯 / 郎月婷/ 宋寧峰/吳彥姝
類型: 劇情 / 愛情
Q1、簡書電影:《相愛相親》為什么會選擇在河南取景,而沒有在更熟悉的臺灣?
張艾嘉:因為這個故事本身是來自于一個成都的女孩,是她自己家里的故事。里面有很多的細節是比較中國大陸的,所以我決定還是在這里(大陸)做這樣的一件事情,之選擇了鄭州也是因為我既不想它是南方,也不想它是北方,所以選擇了這樣一個中原地區。
張艾嘉:去到鄭州以后,我們也很快就找到了我們所想要拍的景,不管是鄉下還是城里,你會突然感受到那個時代到底發生的事情——那個時代的貧困,讓很多男人很早就離開家。其實那個時候從鄉下來到城里并不遙遠,但是鄭州當初也沒有那么的富裕,所以你可以看到整個環境的變遷,讓我覺得鄭州還蠻適合的,但是也沒有很刻意地去表現它的什么地方,所以我常常回去避一些鄭州常常有的一些地標建筑。
Q2、簡書電影:劇本有根據鄭州當地狀況進行調整?畢竟原來的故事是發生在成都......
張艾嘉:(劇本)我們有(改動),但是不多,在語言上有一些說話的方式做了一些修正,其他的反而沒有太多。
有一些習俗(有改動),比如那個墳地是在田中央的,那個就是我堪景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的。另外,譬如他們在去完火葬場以后,會拿鞭炮燒那一圈,那個也是我在鄭州當地看到的習俗。
Q3、簡書電影:這個故事的出發點——是您之前說的“自私”?
張艾嘉:其實整個故事的開始就是從一個自私的念頭開始——人的念頭,常常你以為只會在你自己身上發生作用,但是其實它會影響一連串的人,它到底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效果,有好的,有不好的,都有,為什么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叫做love education——愛的教育,(電影里的)這件事結束以后其實大家都成長了,都在這一件事當中做了某種決定,那這個決定都讓自己往前走了一步,而不是原地踏步。
之前大家在原地踏步,就在一個很安穩的環境中原地踏步——姥姥堅持每天去上墳,她認為這樣就是對的;母親教書教了幾十年了,她認為她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母親,她也認為她這樣就是對的;女兒也是,女兒在她自己的工作當中,她愛阿達,阿達為了她留在鄭州,這些都是對的,阿達也覺得說他為了這個女人半路停下來了也是對的,(阿達想)我們結個婚,生活的路就繼續往前走......
張艾嘉:可能就是個安全網,大家都在原地踏步,但其實人的生活其實在某些時候就是需要在某些時候走出去,那這件事情(遷墳)就讓大家走出去了,雖然它從一個自私的念頭開始,但是他們都走出去了一步,那走出去的這一步,會變成什么樣子,那(觀眾)你自己就可以慢慢去想了——雖然阿達最后還是決定離開,雖然這個決定是個自私的想法,(但是)他又往前走了一步,他這個一步又讓薇薇也要再去改變,那薇薇的改變母親也看到了,她們開始重新講話了,母親反而關心起薇薇的生活了——所以我覺得,姥姥把骨頭送走了,可是她得到的可能是另一個家庭,所以很多東西我們沒有辦法在一開始就算得那么準確,什么是得失,生活就是這樣。
Q4、簡書電影:為什么影片中丈夫的角色會選擇田壯壯?
張艾嘉:田壯壯一直是導演系的老師,但是卻沒有機會讓大家看到他這么厲害的演技,現在他走出來更是有風了。
簡書電影:田老師會不會是繼馮小剛之后第二個獲金馬獎影帝的導演?
張艾嘉:這個就不知道,哈哈哈哈~
張艾嘉:在我的心目中,在我寫爸爸這個人物的時候,我就跟大家講,我心目中已經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就是田壯壯。當我們說(劇中的)兩個人相處了一輩子,他(簡書電影按:田壯壯飾演的父親-尹孝平)要和她女兒講他和母親曾經經歷的那段愛情的時候,你要有一個說服力,你要讓大家相信他們之間真的會有這樣子的一個愛情,那我總得找一個男人是會讓你相信“是的,他們兩個是會這樣的!”所以我就覺得壯壯是非常適合的一個人選。
簡書電影:那田壯壯老師的表演是本色,還是指導出來的呢?
張艾嘉:他是本色的。頭一天就拍他,第二天也拍他,一開始那場醫院的戲,我就感覺到很舒服,因為我很在意跟對手的交流,他就真的讓我覺得自己沒演戲。我們兩個人就真的斗起嘴來,而且幾乎我們兩個的對白都是自己加,現場發揮,那種東西來得非常的自然和自在。
我覺得整個戲的基調就是從那里開始定出來的,所以我也很感激他給了我這么樣的一個基調。
Q5、簡書電影:有一個細節,就是姥姥在最后收到那張P過的照片的時候,照片被雨淋到,然后擦照片,卻把照片擦壞,為什么會設計這樣的細節,是原劇本里就有的嗎?**
張艾嘉:那個時候,他們一開始設計的是姥姥掉到水里面去,還沒有照片,后來加了照片,說拿著照片跌掉水里面去,后來我說不是,她根本是無意的,就是那天下了雨——而且在那里(鄭州)找個地方讓老人家掉水里也是挺麻煩的事情——所以其實就是擋個雨,回來她不懂這個東西(照片)該怎么處理,結果就一不小心(就擦壞了)。
張艾嘉:我當初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直覺就是姥姥終于發覺:不是屬于自己的東西永遠都不是屬于自己的,所以我當初寫的時候希望姥姥不要哭,反而是笑,可是吳(彥姝)老師憋了整部戲,一直沒讓她哭,我一直說這個姥姥不是一個愛哭的女人,她堅持這么久不會隨隨便便哭的,可是到這場戲的時候,吳老師一上來她就哭了,我想了半天,覺得也好,就讓她(吳彥姝)釋放一下,就沒有去改它。
Q6、簡書電影:盡管幕后團隊里看到了李屏賓、黃韻玲還有文念中一眾實力派電影人加持,《相愛相親》從創作、制作到上院線有遇到困難嗎?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呢?
張艾嘉:那個時候,我們開始組建團隊的時候,我就要求說,像這樣的文藝片,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對這樣的文藝片有感覺的團隊,他們一定要對我了解,我們的默契一定要好。
剛剛你講的那幾個人全部都是《心動》的團隊,我們在有過《心動》的合作以后,大家的默契是非常好的。而且我一直認為李屏賓經過了這么多年——我跟他認識的時候,他還在做助理——我和他認識這么久,他現在已經是國際大師了,可是我還是相信他會想要拍好看的、人性的故事,所以他還是不停在接這一類的文藝片。
張艾嘉:(李屏賓)他來和我聊故事的時候,你就會感覺我們大家之間不用再多說什么——只要有他在,他會有他對于這個電影,無論是顏色也好,或者整個tone(影片調性)上面,他會有一個他自己的想法,他會過來跟我商討他會用什么樣的filter(濾鏡)。
我也有跟他講,我希望這部戲不是一個很苦悶的東西,雖然一開場就是一個女人的死掉,然后去墳場,然后又去火葬場,就在不停地講生老病死,然后就會想:“天啊,觀眾看起來會不會很壓抑?!”我說我要的不是這種的壓抑。
張艾嘉:昨天有同學問我說:“(我劇中的)母親死的那場,為什么會轉向虛焦的畫面?”因為我覺得,人其實在走(死去)的時候,其實就是去了另外的一個世界而已,我們為什么要把死看得那么恐怖呢,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他要往哪個方向走而已,我覺得,它(死亡)是可以美麗的,所以我才在開始的時候把劇本改成現在的樣子,而且我也希望整個色調不是悶的,不是陰暗的,而應該是醫院里也有太陽,也有陽光。
所以我當初給李屏賓或者文念中(編者按:美術指導)講——我和文念中有合作很多次——甚至黃韻玲,我們在談音樂的時候,我也是在跟她講,我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就覺得那個音樂是浪漫的,拍外婆躺在床上的時候,是美麗的,所以我選了一位老人家是滿頭銀發,我們還特地替她拍了一組照片:她穿著一件粉紅色的衣服走在一片花地里面,當然后來沒有用,不過(那畫面)是很美的,我就覺得人到了老了還是可以美麗的,我就一直希望整個事情是有一種浪漫。
張艾嘉:我們雖然認為死是很恐怖的,可是我覺得它是一種殘酷的浪漫,就是一個離開之前的浪漫,所以我就很黃韻玲這樣去商討,然后我們就慢慢開始調我們所有音樂的走法。
我們其實真的是沒有遇到太大的困擾。
簡書電影:我看微博里整個團隊也很歡樂。
張艾嘉:每天就是有點太歡樂了,哈哈哈哈~
Q7、簡書電影:電影里除了吳老師之外,還用了比較年輕的演員,包括郎月婷和宋寧峰,為何會選擇他們?
張艾嘉:郎月婷其實不能算太新的新人,宋寧峰也不能算新人,都是已經做演員做了一段日子了,只是他們還沒有達到大家所謂現在“小鮮肉”那種程度。
我找演員的時候是一定要找適合的人,就像說壯壯,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我不希望大家一坐下來,先看到的是常常看到的很熟悉的一個面孔,那你得花一段時間去讓觀眾代入那個角色,壯壯大家不熟悉嘛,大家一下子就覺得就是這個人,宋寧峰也是,我第一次見到他來casting,他一走進來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阿達——就是吊兒郎當的,然后痞痞的那個德行——我就覺得他很像。
張艾嘉:而且我很怕演員尬戲,我很怕演員今天過來告訴你說今天只有多少時間,郎月婷也跟我合作過,大家還是有某種的親密度,那這個媽媽和女兒總要有一種一上來就有的親密,是一家人這樣,所以這樣子擺在一起大家不會出戲。
Q8、簡書電影:在當下的電影市場中,為何還是堅持偏文藝的“家庭&如何表達愛”的主題的文藝片呢?
張艾嘉:就是因為(市場上)沒有啊!就是因為沒有才要去做,大家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多無聊啊。就是要選你自己擅長的,你喜歡的,然后你覺得會打動人的東西。
現在只是說因為觀眾沒有習慣,好久沒有這樣的(作品)。大家老是喜歡把它(電影)分類,一分類之下,大家就會覺得說這個電影文藝片,一定很悶。但是大家就可以進來看看,你看了(這部電影)以后就知道不是悶的東西~所以我就一直覺得說:資訊發達了,人變得反而被局限了,封閉了。
Q9、簡書電影:對當下中國電影市場有什么樣評價?是否有一些想法或者困惑?
張艾嘉:我不太敢講說有沒有什么樣的想法,因為說老實話,現在整個的市場是太大了,大到不是我熟悉的,反而是我陌生的,所以現在你要去把每個城市或者每個地方(宣傳)都做得那么足。
現在常常大家就會想一些非常非常出位的宣傳的方式,要把它變成一個事件,常常大家要想一些點子,把它變成一個…我就會說“誒,我們千萬不要變成要死個人啊或者什么!”
我就覺得,好像你一定要出個什么事,這樣大家才能對它關注,我覺得都已經有點走偏了。在中國,大家看電影,還沒有養成一種很健康的習慣,大家去看電影只是說想看好萊塢的大片,還是處于一種以前沒有看過大片,現在有大片可以看,大家都要去看大片的情況。其實我并不排斥這些電影,只是說不要讓觀眾只有這一類吧,這些話其實我也講了好多年了,也挺累的,也不太想講了,觀眾也想說:“你這個女人挺煩的,你反正就是拍這類的了”,可是,對,我就是拍這類的,只是我希望我自己是越拍越好,沒有其他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夠越拍越好。
Q10、簡書電影:釜山電影節閉幕影片,金馬獎7項入圍已經證明了《相愛相親》的品質,目前對于《相愛相親》的期待是什么?
張艾嘉:期待多一點人去看,真的就只有這個期待。
這兩天的感覺特別不一樣。之前我們放給排片的人,他們總是用一種市場的角度去看,可是我們這兩場就是給觀眾看,昨天在電影學院,都是年輕人,(我們)更是想看看年輕的學生們會是什么樣的反應,結果會發覺:還好誒,我們沒有離他們那么遠,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共通的一些語言,只要不是一味地在說教就行了。
而且從《念念》開始我就很希望年輕人看戲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了父母親在面臨的事情——其實父母真的是有恐懼的,像我們到這個年紀,六十多歲的時候,一定會有恐懼,因為接下來(要離開的)就是我們了,那種要離去的心情是很不一樣的,那是在我前十年沒有的。
突然間,現在看到我母親九十歲,我特別知道她心里的那種——脾氣啊、語言啊,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你干嘛跟我講這些話——她真的是有恐懼在里面的,她更要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我也很希望孩子們能夠在電影里,在不同的藝術創作里面,看到不同年紀的父母面臨的一個狀態。
Q11、簡書電影:編劇里也有新銳編劇游曉穎,今年的臺灣新人電影黃信堯的《大佛普拉斯》、黃熙的《強尼凱克》也是贊譽滿滿,有印象深刻的青年電影人嗎?對當下中國電影的青年電影創作者有什么樣的看法和建議?
張艾嘉:我倒其實蠻期待的,這兩年臺灣的新人比如《目擊者》的導演程偉豪都是很棒的人才。我在好幾年前的臺北電影節上就看過他的短片,當時就覺得他是個人才,你剛剛講的幾部我都還沒看,這一年都在外面忙《相愛相親》,確實是滿期待的,還能夠跟新人們在一起被提名也挺好玩兒的。
我最近也拍了畢贛的戲,畢贛也是大陸非常優秀的導演,也和馬來西亞的《分貝人生》陳勝吉導演也合作了一次,對我而言都非常好玩兒的經歷,非常有營養。
關注簡書電影公眾號(jianshuyingyin),觀看采訪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