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原文]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本章講述陰陽相依“無為”大有益處。天下最柔善的駕馭天下最堅毅的。無形有質的進入無間隙的空間,我從這里感知無為的益處。無法用言傳的教育方法,無為狀態所帶來的益處,天下是很少有人明白的。這里說明“道”不是可以用語言所能表達出來的?!暗馈睗撚谌f事萬物之中,只有通過提高自我的認知和靜心的體悟去領會感知。任何能言說出來的,都是他人的體悟,這種“道”很難得到有效的傳承,所言說的東西也不能代表自我的狀態所體悟的“道”。在很多的時候都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只有入門的方法是有的,再高深的都是需要自我的悟性,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原因。那么“道可道,非常道”究竟是怎樣的?“無為無不為”又是怎樣的?這都是需要自我的體悟。先圣在這章給了一個方法,就是在柔弱和堅毅之間,在有無之間是可以互相依存和制約的,這種制約即是自我內心的制約,也是外在表象的制約。當自我的內心的東西放下,不再被自我內心所束縛,那么所有的制約就會消除,也就不存在表象的約束了。即使是一滴水,在一定的環境下也可以穿墻透壁,表象的不能只是自我的約束而已。而“不言傳”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有名的教育家,很少親自上課,他的學生都很出類拔萃。因為沒有教而學生自悟是不可匹敵的。不作為和無為是兩個有天壤區別的概念,無為是不施加外界的干擾,任其自由的發展,不作為幾乎是視而不見了。
生活中弱勝強,柔勝剛,少勝多等等的例子很多。能夠取勝的原因就是放棄了內心的束縛,不以自己的態勢作為決斷和判斷的原則。無論在那種態勢下,內心中是否在這種狀態中體悟出“關竅”。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只不過你的內心中并沒有相信他可能發生。產生這樣的狀態往往是自我的內心被束縛住了,束縛內心的不僅是自己的狀態、形勢、處境等等。突破的最好辦法就是“無為”,當能夠放下所有束縛的條件,靜下心來去體悟辦法總是有的,即使最強大的對手也會有脆弱的地方,也會被一擊斃命的。生活中我們內心中的東西(包括價值觀、自我的評估、對強者的恐懼、自我的不認識等)是束縛我的枷鎖,打破它你就會以一種全新的狀態出現,看清很多事情,突破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
企業運營中企業的態勢無論強弱都可以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遠。企業管理者是否能夠準確的判斷和決策,能否在運營中找到企業的生存下去的方向這很重要。企業運營者是否放下了企業自身的態勢和束縛等條件的約束去思考和體悟,這是關鍵。
施無為,不言教,靜心體悟方得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