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在看《上癮-讓用戶養成使用習慣的四大產品邏輯》。讀得挺慢的,屬于要動動腦筋才能吸收的書籍。
這本書主要講如何打造讓用戶使用上癮的產品,當然其中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比如說怎么才能讓自己對學習上癮呢(難度頗大啊)?
本書給出了一個“上癮模型“(the hook model):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第一步:觸發,引發用戶去使用你的產品。
第二步:行動,用戶有動機有能力去使用你的產品。
第三步:多變的酬賞,給用戶酬賞,而且要不可預期的多變的酬賞,來勾住用戶(不明覺厲)。
第四步:投入,讓用戶在產品上進行越來越多的投入,投入越多,感情越深,越離不開(時間、金錢、注意力等等的投入)。
通過用戶的“投入“,就可能產生下一次的“觸發“,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
這篇文章先說說上癮的第一步-觸發。
觸發有兩種,一種是外部觸發,一種是內部觸發。
一、外部觸發
外部觸發有四種類型。
①付費型觸發
企業付費做廣告或者通過搜索引擎做推廣都屬于常見的付費型觸發。
企業借助這些廣告來吸引用戶,引發用戶的下一步行動。
但是最好不要長期依賴這種方法。
靠花錢來拉攏回頭客不是長久之計,企業往往在爭取新用戶時使用這一招,而把新客戶轉變成老客戶,就要使用其他方法了。
百度因為做這種收費的推廣已經影響到企業形象,大家都還對莆田系記憶猶新。只是因為我們的特殊情況,必須繼續使用這個引擎。
②回饋型觸發
正面的媒體報道、應用商店的重點推薦都屬于回饋型觸發。
這種觸發引起的銷量和點擊量的上升,往往使企業盲目樂觀,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但這種觸發所引起的用戶關注往往曇花一現。
媒體不可能永遠給你正面報道,商店也不可能永遠推薦你。
所以和付費型觸發一樣,如何保持用戶關注,還是要使用其他辦法。
③人際型觸發
熟人之間的互相推薦,比如老式的口口相傳,微博微信上的點贊、轉發等等,都屬于人際型觸發。
人際型觸發可以引發企業所渴望的“病毒式增長“ ,因為人們總是愿意把喜歡的產品和大家分享。
現在,微信和支付寶的應用之廣泛,應該沒有什么能比擬的了。因為一旦人們開始在網絡上進行資金交易,就一定會被這種服務的巨大價值所吸引。
有人把錢打到你的賬戶,就會使你迫不及待地登錄賬戶進行查看。
但也有一些不良商家,把人際型觸發用到違法犯罪的活動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幾起傳銷致人死亡事件,就是利用人際型觸發來騙人錢財。這樣做的代價,不僅失去民眾的信任與期望,而且還會引發更多的違法事件,是不能長久的。
所以,利用人際型觸發來使用戶積極地和別人分享產品,才是正確合理的使用之道。
④自主型觸發
用戶自己選擇接收的信息。例如你在手機上選擇的是否接收推送。
這意味著用戶愿意與你繼續保持聯系。
自主型觸發能使用戶形成使用產品的習慣,變成產品的鐵桿用戶。
二、內部觸發
如果某個產品與你的思想、情感或已有的常規活動發生密切關聯,那就是內部觸發在起作用。
情緒是威力強大的內部觸發。
如果你不開心了,有負面情緒了,就會想要采取行動來擺脫這種情緒。有人選擇上網,有人選擇購物,有人選擇打游戲。
這些產品能給人愉快的體驗,我們渴望從中獲得愉悅,擺脫煩惱,而且還愿意把它介紹給別人,愿意一直使用這種產品。
比較外部觸發和內部觸發的特點,可以看出,外部觸發培養用戶的新習慣,而內部觸發使用戶變成產品的鐵桿粉絲。
所以如何安裝觸發,就需要弄清楚用戶在情感層面存在哪些軟肋和困擾,深入了解用戶的心理。
你的產品要解決用戶的情緒問題,要在情感上勾住用戶,來達到讓用戶上癮的目的。然后利用外部觸發,來促使用戶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