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近傍晚時分,一陣太陽雨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雙橋彩虹在天空中綻放。于是欣喜雀躍的我,像是接到了力量,開始了與友人分享這無與倫比的美麗。
總有一些人讓我惦念著,雖然我從不是個主動聯(lián)系朋友的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平凡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我們眼睜睜看著納蘭容若的一生,仿佛是一個純真的孩子,裸體露體地走在命運的森林里。終其一生,他都在實踐孩子的藝術(shù):罷休理智與邏輯,忽視人類社會道貌岸然的生存規(guī)矩和價值觀,聽從感應(yīng)的蠱惑,讓心靈成為指引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
如果,人生,只是初見,所有的一切,一切的所有,都只是初見。曼妙,好奇,睜大的雙眼,訝異的心靈,面對。
美國詩人肯明斯的一首詩也是如此吧。
《愛情比忘卻厚》
愛情比忘卻厚
比回憶薄
比潮濕的波浪少
比失敗多
它最癡癲最瘋狂
但比起所有
比海洋更深的海洋
它更長久
愛情總比勝利少見
卻比活著多些
不大于無法開始
不小于諒解
它最明朗最清醒
而比起所有
比天空更高的天空
它更不朽
剛與友聊天,他說我的興趣愛好特別多。我說這都是自我發(fā)掘的過程,我喜歡自我挖掘。人具備的潛能無限,我甘于用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挖掘工作中。他言,我的損耗很小很難得。我想這是因為我只專注于內(nèi)在的探索,一切向內(nèi)求的結(jié)果。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里提到,在我們的生命中,一直有兩個人活在我們身上。一個是聒噪,要求很多、歇斯底里、詭計多端的自我。另一個是隱藏的精神生命,它是寧靜的智慧聲音,你偶爾才會聽到或注意。 心靜,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想要修得并非易事,也未必有那個必要。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放下焦慮、保持安寧的方式卻非常必要。 生活中想要讓自己心靜下來的方式不少,關(guān)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也就是自己喜歡做、不覺得痛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