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透初曉 日照西橋 云自搖,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木雕流金 歲月漣漪 七年前封筆 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雨打濕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 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一首許嵩的《清明雨上》這首略帶傷感的歌,把我的心填滿了濕潤的小情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
宋代詩人黃庭堅詩曰: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效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篙共一丘。
詩人的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經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他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曾感嘆,雖然都是篷篙一丘,但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里感到更加的難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每年的這個時候,為了表達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青煙一縷,心香一炷,為了那些逝去的親人、朋友,獻上最真的思念與祝福。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清明了,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不禁凄然淚下。
”死者已矣,生者珍重”,活著我們就要精彩的過好每一天,無論我們是感受幸福還是遭受苦難,只要能活在這看似寧靜實則喧鬧的世界里,微笑著、憂傷著、疼痛著、快樂著、奮斗著......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在親人墳前好好的坐一會吧,并不是所有的清明,你都能及時趕得上呀。清明是一個緬懷和思念,像蝴蝶一樣翩翩飛舞的日子。
時光一路旖旎,轉眼又是和風熏暖,柳綠花紅,在這樣的日子里,讓我們懂得活著的人是多么的不易,身邊的家人是多么的重要,縱使歲月薄涼,愿我們心中依舊有一米陽光淡淡的溫潤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