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二的時候有幸聆聽我們學校一位學術大牛的課,整個學期沒有逃過一節、落下一分鐘(呃,似乎暴露了什么)。老師開學第一堂課就聲明本學期他的課不點名、不強制要求學生來聽、期末考試形式自由,就在這么寬松的政策下,這門課學生到課率達到本班歷史巔峰。
他是個看起來四十出頭但其實年近花甲的小老頭,總能把枯燥的知識點用自帶笑點、通俗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他上課習慣提前五分鐘準備好,一堂大課兩個小時從來都站著講,還慷慨激昂。一天課間休息時間,他坦言自己每天晚上一點睡覺早晨六點起床,數十年生物鐘從未改變,早就聽聞他在業余時間兼職做了很多事情,學術成果頗豐已經足夠耗時費力,他甚至常常免費為新人婚禮做主持,對于近六十歲的人來說,著實讓人敬佩。
我一直都很好奇,每當聽聞一些大牛的經歷,總是想問:
為什么你們精力用不完?
你們睡那么少真的不困嗎?
你們“生而為贏”的身體素質是基因決定的嗎?
前不久閱讀蓋洛普公司全球咨詢業務負責人湯姆·拉思的《你充滿電了嗎》,我找到了答案。
其實,我們在生活的細節中或許早有體會,但你不曾深思,想要時刻保持精神飽滿地生活,并不難。用湯姆·拉思的話來總結就是:
一、意義
我們早就不再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了,偶爾你跟好友閑談:嘿,我做這些努力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朋友可能會噴你:少整這虛的了,還不是為了掙錢。
為了賺錢沒有錯,很多時候這就是一個簡單純粹又現實的目標,但是這不能成為意義。
當我們為了滿足物質生活而疲于奔命的時候,甚至為了掙錢而委屈自己的時候,能量并不能因此而被激活,湯姆·拉思在《你充滿電了嗎》一書中通過調查數據向我們揭示了這一現實: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意義和影響上,而不是工作所能帶來的金錢回報上,將是改善人們工作質量以及取得財務成功的最好辦法。
你第一反應一定是這怎么可能,沒有什么比給我錢更給力了。但其實你仔細想想,我們深獲鼓舞斗志昂揚的原動力真的是金錢嗎?不是。
上學時候我在桌腳貼了偶像的照片,每當精神懈怠,只要看一眼,就滿血復活;
寫文章常常耗盡心血,但是每次受到讀者的認可我就欣喜若狂,整日做事活力爆棚;
中秋節到了,老板一句問候:過節回家嗎?月餅帶回去吃,頓時覺得這是不同于發工資時候的溫暖,但卻比發工資更讓人干勁十足;
“媽,今天老板給我發獎金了”,“那說明你表現好啊,我閨女真棒”,讓你打滿雞血的一定不止是微薄的獎金,更是你帶給父母的自豪感。
這都是意義。激活精力的關鍵:從微小中創造意義。
二、互動
沒有什么比朋友一句消極的互動,更能打消積極性了。
公司同事今天穿了一件新買的連衣裙,早晨歡快地跟你打招呼。你回應道:早啊,呀,你買的新裙子啊,這個顏色好像不太適合你嘛,下次別買綠色衣服了。
她可能因為你的一句話消極一整天。你需要的郵件她幫你簽收后放在辦公桌上忘記通知你,你昨天吩咐的事情她可能因為掛念這條裙子所以全部忘記了。
湯姆在書中提到:“如果你給朋友的便條中有一處負面評價,那么你大概需要再寫四個正面評價才能讓對方的心情恢復到中性狀態。”
積極的互動往往能產生你意想不到的收獲,善于發現別人的優勢,給出誠懇的鼓勵和贊揚,你一定不會料到,循環效應的終點,是你的神采飛揚。
三、能量
想要整日活力無限嗎?有些習慣,可能要改變了。
1、遠離你的智能手機
你知道嗎?實驗表明,狗在一定條件下,聽到鈴聲便會開始分泌唾液。這樣的條件反射,同樣會出現在你聽到手機、電腦的提示音時。
這無疑將對你工作的專注度大打折扣。
我們如今的手機依賴癥一定不僅僅限于受到提示音的打擾了,很多同齡人表示有過這樣的體會,每當看書或者工作的時候,手機放在一旁,感覺似乎有消息來了,打開手機卻什么都沒有,甚至十分鐘不檢查是否有新消息,就會焦躁,無法繼續專心工作。
研究團隊預測,你每看一條信息,都需要67秒才能恢復到原來狀態,另一研究表明,視線范圍內的手機會降低專注度和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如果你也有手機依賴癥狀,而你想要精力飽滿地生活,是時候遠離智能手機了。把它調成靜音模式或者智能的勿擾模式,專心做事吧。
2、增加活動量,拒絕久坐
《你充滿電了嗎》告訴我們:每坐兩小時會抵消20分鐘運動帶來的好處。
很多人有這樣的習慣,感到疲憊就用睡覺來解決。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因為你不是缺覺,而是缺乏鍛煉。久坐的危害我們一定多多少少都聽過,但是從未真正重視起來,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久坐消耗了你太多的能量,定時休息和運動吧,從細微的改變開始,你會感到所有細胞都活躍起來了。
3、選擇“快樂食品”
讀大學的時候我選修過一堂課叫食品科學,老師說這世上有十種食物叫“快樂食品”。很多年過去我已經忘記具體是哪十種食物了,只記得排在第一位的是香蕉。這些年每當消極食欲大增的時候,我會下意識讓自己吃兩根香蕉,會產生不一樣的滿足感,很奇特。讀湯姆的書看到“尋找能你心情充電的食物”一節不覺回味起自己的快樂食品,雖然不知其科學原理何在,但確實親測有效。
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的快樂食品,但達成共識的是:過油會讓人昏昏欲睡,過糖可能讓人無精打采。改變飲食習慣,找到讓腸胃舒適的簡餐,你的好狀態可以吃出來。
做有余力的人,和有余力的人交朋友,過有余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