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個人都有一段清醒的時間和大部分迷茫的時刻,那些流淌我們生命的悠長歲月,有歡笑,也有悲傷,但那些都是我們支持我們心臟跳動的不竭動力。
? ? 高中時期,我們對大學滿懷期待。無數個夜晚,對著數不清的輔導書苦戰,又在無數個早上咬著牙齒從溫暖的被窩里爬起。那時候的我們多數也是一樣經歷過千變萬化的感受的——從表白的緊張激動到愛情的幸福甜蜜,也有從高考前的緊張到考完的放縱,從暑假開始前的滿懷期待到七八月的百般無聊,從踏入大學前的雄心壯志到年末的懷疑迷茫.....
? ? ?第一次!我們要離開父母去一個陌生的城市。第一次!我們要和曾經的發小天各一方。第一次!我們要品嘗獨立的千滋百味。但是,生活往往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我們并不能無憂無慮的生活在自己想象的童話世界里。
? ? 或許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我們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就應該勇敢的放棄一些東西。我們做不到事事俱全,兩全其美。若要自由,便得犧牲安穩。若要閑散,就得放棄學業。若要前行,就要告別慵懶。
? ?20歲的我們都應該選擇前行。
? ?高中時代的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光芒萬丈的伙伴,于是我們也不甘平庸,努力去折騰自己,因為越是折騰自己,就會有越多的可能,越多的可能就代表了越多的失望和失敗,而越多的失望與失敗便給了我們更多破繭成蝶的機會。在一次次迷茫追隨之后,我們也學會了尋找自己的軌跡。因為只有走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我們才會覺得充實,經常才值得回味。
? ?慢慢的,我們開始懂了。大學其實不是一個我們花四年的時間去浪費,去泡妞,去打游戲的地方。而是一個安放我們美麗的青春,得到認可的場所。
? ?在剛剛上大學的時候,我的夢想是能夠成為一個熱愛交際的人。所以我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就加入了許多社團,而且還結交了幾個信得過、處的開心的朋友。有時間的時候還去泡泡圖書館,開發個人的愛好。因為剛上大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每天都應該做什么,學什么。就是每天去上課,?剛上大學的時候一節課也不敢逃,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的時候玩手機,吃飯,看書和睡覺,然后在寢室逛完空間,打完游戲,上床睡覺。周末就是找幾個朋友或者約女孩子出去逛逛,因為剛剛體會到了大學的自由,認為大學的生活應該就是這樣。
? ? 可是到了這學期,看到了以前高中許多牛逼的人物開始旅行,去體驗自己的人生,豐富自己的閱歷。也許從那時開始,我覺得自己就喜歡上了旅行。?于是我開始了每周不定期的翹課,開始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騎著單車在自己附近的城市沿途拍風景。我以為自己這樣的忙碌,過著別人眼里所羨慕的生活的時候,會感到充實和快樂。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即使我在路上認識了許多不同年齡階段的朋友,也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文化,但是我依舊感到孤獨。
? ?我嘗試著給自己的朋友們打打電話,發發QQ,盼著和他們傾訴自己一肚子想說的各種故事。卻發現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忙著打游戲,忙著泡妞,忙著混社團,忙著看美劇,忙著看AV,忙著創業...
? ? 我明白,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生活不是我所向往的。庸庸碌碌,漫無目的日子也不應該是我所要度過的。我開始認真的思考,到底怎么樣的生活,才是我應該在這四年里所應該度過的?大學的作用和目的到底是什么?而我又是為什么要上大學?我的大學,和別人又應該有怎樣的區別?
? ? 于是我又翻開了看書,希望能在前輩們的智慧中找到些許啟發。最后我發現,閱歷的懸殊會讓一個人在給出建議時擁有想當然的自信。可現在,我才明白,與閱歷相伴隨的是回頭觀望時的連點成線和高瞻遠矚時的一目了然。
? ? 旅行時我常對朋友說:“如果我們的生命不能為自己留下一些讓自己熱淚盈眶的日子,讓我們去回憶,那么我們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 ?這種感覺,只有我們親身經歷,才會懂得。
?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 ?大學四年,我覺得是人生中最輕松的四年,也是人生中最后的純真年代。這時候的愛情是純真的,不摻雜一絲雜質,都是發自內心的愛。當我們愛上一個人時,心智就會變得極其健全。因為幸福,我們不會怨天尤人,才會知道責任為何物,才會真正地知道愛為何物。有了女朋友,我們知道了怎么去照顧一個人,怎么去關心一個人。每次在電話里頭都會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
? ? 當某一天我們遇見了心愛的她,對她心動,徹夜難眠,那么就應該勇敢愛,付出愛并收獲愛。因為如果我們有充裕的時間慢慢醞釀和呵護一份感情,身體會變得精力充沛,目光有神。并且,我們會第一次深刻體會到,一份關愛可以發出絢爛的光芒,一個眼神可以締造堅定的信念,一個生命可以獲得無與倫比的尊重。我們會比任何時候都更關愛身邊的一草一木,我們會比任何時候都更懂得悅納自己,善待他人。
? ? ?年輕的我們不要猶豫,當愛花開,就不要錯過。如果沒有,我們耐心等待,屬于我們的緣分會盛開在最美麗的時刻。面對愛情,我們沒有理由望而卻步、漠然視之,更沒有理由游戲人生。我們應該承認愛,接受愛,擔當愛,享受愛。
? ? 我想起了一句話:“世間百態,必須要親自品嘗,才知其真味;漫漫塵路,必須要親經親為,才知曉他的長度和距離。”沒錯,二十歲上下的我們,正是追夢年齡,又怎可畫地為牢,枉自蹉跎流光。
? ? 大學對我們來說,就好像是探訪一個新世界。我們也許每個人都曾在高中的時候無數次的想象大學的樣子。但我們只有真正開始大學生活后才會發現,大學有從沒想象過的樣子——因為之前再多的設想,都是我們以高中生認知的構建和猜想的,而大學,本身有它獨特的場景設定和行為準則。
? ? ?開始的時候,我們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的。看什么都新鮮,遇到什么都嘗試,有風吹草動又都會擔心,羨慕學長、學姐的故事蠢蠢欲試,害怕自己做的不夠好...
? ? 所以迷茫的我們更應該去“嘗試”,20歲左右的年齡也讓我們具備了這種資格。
? ?也許我們的很多“嘗試”再也沒有下文,但是這都不能我們否定“嘗試”原本的意義。曾經看過的無數緬懷青春的文章和電影,懷念的就是曾經的信念與追求,星空與大地。這些容納了所有美好情懷的青春的疆界,都是由這些“嘗試”勾勒而出的有意義的和絕大多數“看似沒意義的。“
? ?而這一切最初的萌芽,都會在20歲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年齡,在不計結果,不計得失的追尋里,逐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