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背上行囊,背井離鄉(xiāng),當年孑然一身來江城求學,轉眼之間,已是三載有余!當年看到句話,我記憶中是這個樣子的:自我上大學,對于故鄉(xiāng),只有夏冬,沒有春秋。確是如此,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回家只有寒暑假!歲月輕狂,而今,已臨近畢業(yè),身邊的人,諸多已有了好的前程和歸宿,對于未來,年輕的我們,離開校園,收拾好行李和心情,再次出發(fā),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 ?這世間,總有那么幾個人的相識,是因為機緣巧合,冥冥之中,和最好的人相知,也是那么輕而易舉,如是,我相信這世間真的有緣分。我和靜子,便是是這樣。起初,和她的相識,是因為身份的交集太多:甘肅人、同齡人、武漢上大學諸如此類,而與她的相知,便是心情和志趣的耦合了,成長的路上,總有些許的喜怒哀樂需要分享和理解,也總有諸多疑惑和選擇需要建議和支持。靜子便是這樣的一個人——生命旅途中重要的人。前幾日,她從江城出發(fā),去尋找屬于她的未來,在旅途中,用手機記錄下屬于自己的心情,截了屏分享了過來:
? ?在旅途中的時候,人容易脆弱。離開了責任重大的始發(fā)站,還沒有到滿懷期冀的終點站,著急、等待、難過、希望都無濟于事,此刻的自己只屬于這段路程。看窗外景物匆匆,很多忘了的人和刻意不懷念的事都會浮現(xiàn)在眼前,很多離別后的傷感也逐漸替代了說再見時的匆忙。很多感情就是這樣,發(fā)生的時刻只有激動,事后才會涌現(xiàn)出諸多感受,但正是這種遲暮的心情才顯的更加刻骨銘心。
? ? ? ?旅途是沒有歸屬感的。但也容易滋生溫暖善良,車廂里的人們沒有權威尊卑,沒有身份限制,沒有標簽,也沒有光環(huán),大家相互平等地的消磨著時間。
? ? ?旅途是最接近真實生活的。人們在旅途中做的事情,都是生命本身的需求;人們看彼此的眼神戒備陌生,卻也克己至禮,有一種隔離著的惺惺相惜;人們的心會被蒙塵的惡意驅使,也會在其他地方公平地償還回來。
? ? 看到這幾段話,心中太多的事情似復活了一般,跳到了眼前,活躍在思緒之中,誠如靜子說的那般:“很多感情就是這樣,發(fā)生的時刻只有激動,事后才會涌現(xiàn)出諸多感受,但正是這種遲暮的心情才顯的更加刻骨銘心。”已往發(fā)生的事情,爆炸式碎片化的飛舞在腦海中:大一開學報到,9月3號,第一次坐長途火車,21個小時。當時,開學高峰期,火車上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上車之后,懷著好男兒志在四方、心向遠方的情懷,發(fā)了條說說:去遠方的火車,一節(jié)車廂,就是一個江湖……哈,江湖,有了太多的詮釋,而時至今日才明白,旅途中的江湖,除了客觀存在的窗外風景、車廂設施和諸多旅客外,更多的是由自己那時的心情操控的。幾年下來,在火車旅途中,看過讓座的,見過打架的;聽過哭聲、鬧聲、笑聲,當然,還有賣東西的列車員那及其對仗押韻的經(jīng)典叫賣臺詞;說過笑話,講過經(jīng)歷,聊過歷史政治、談過風土人情。不勝枚舉,開始的時候,這一切都是欣喜的,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慣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