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是很多人求職時要回答的首要問題。
我剛剛從一家世界500強、有近百年紅色歷史的多元央企離職,離開其戰略管理部的管理培訓生項目,來到了一家剛創立一年、產品面世不到半年,全公司只有20多名員工的小公司,從事市場、產品和運營的各項工作。
在做出這個選擇前,我思考了很久,想要回答該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這個問題。來到新公司后,因為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有了親身體會,這個答案的內容又進一步豐富了。總結起來,在面對大小公司的選擇時,我建議你先問問自己下面這些問題:
1. 你的職業風險偏好有多高?
職業風險偏好越是低的人,越應該選擇大公司。
大公司資源充足、業務成熟,一般來說,即使出現危機,也會有較強的應對能力。而小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呢?可能會有今天沒明天,一旦出現某個決策失誤,有可能造成企業滿盤皆輸,甚至瀕臨破產。選擇小公司之前,先問問自己:如果入職半年或者一年后,企業就倒閉或者裁員,我是否承擔得起?需要擔負的不僅是失業后幾個月的生活費,其實也包括職業發展路徑中斷的風險。
2. 你對Big Name有多渴望?
大公司不僅可以提供相對穩妥的就業機會,名字聽上去也好聽。找下一份工作時,如果簡歷上有大公司的工作經驗,HR通常會判斷這個人不會太離譜——能被大公司錄取,說明至少是有一定能力經驗的。
在對外聯絡或者社交時,大公司的名字也可以讓人一下子記住你、了解你的工作。小公司的從業者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時,至少要多說五句話才能讓別人明白自己在什么公司、公司是從事什么業務的,但“麥肯錫”、“通用電氣”、“騰訊”這些為人熟知的名字,讓人一聽就懂。
即使是同親戚朋友吹水時,大公司的名字也是響亮多啦,別人一般都會很自然地投來贊許羨慕的眼光。從上面幾點來說,大公司響當當的名號,和好學校好專業的作用是差不多的。
3.?你是否需要明確的職責范圍?
在大公司里,一般入職前你就會獲得明確的工作內容,在其后的工作中也很少發生變化。因為大公司業務內容成熟穩定,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常規業務,那么職員的工作內容比較穩定也是正常。
而在小公司里,整個公司的工作范圍都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尤其在開拓疆土階段,你的工作內容會隨著公司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比如雖然我現在的本職工作是市場運營,但是在開拓市場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公司需要開發某個產品來應對需求,那么我可能就會成為這個產品的負責人,并且開始兼做產品工作。而我們的產品上市不久,又處在帶有科技性質的基因領域,客戶經常會有很多問題提出,市場部的同事們有時也要兼職客服,回答客戶的種種問題。
4.?你是否需要嚴格的組織框架和匯報制度?
在大公司里,組織架構一般都較為完善,上下級關系非常明確,在你一入職之后就會明白要向誰匯報、你的上級和下級是誰。到通訊錄里一看,每個部門的每個人也都有明確的職級。完成某項工作的時候,你會清楚地知道要向誰匯報結果,而且一般領導都不會喜歡越級匯報。
而在小公司里,職員數量比較少,一般也采取扁平化管理。比如我們公司里,你會知道每個人都屬于哪個部門,這個部門是誰來負責,但是部門里其他職員(可能只有3個,但也可能有10個之多)就不分等級,大家一起工作了。
說了這么多,似乎都在講大公司的好。的確,大公司資源豐富、業務成熟、名號響亮,是很多人追逐的目標。那小公司就沒有優勢可言了嗎?
其實,對應著上述的四個問題,我們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問法:
1. 你有多渴望職業發展機遇?=你的職業風險偏好有多高?
風險和機遇總是并存。只要不在乎明天可能失業的風險,在靠譜的小公司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機遇——職業上的和金錢上的。
從職業方面講,正因為小公司普遍不穩定、業務風險高、隨時面臨危機和挑戰,所以對人多方面的能力鍛煉也就越強。從金錢方面講,很多小公司都有期權激勵,可能會帶給你比較豐厚的物質獎勵,當然這取決于公司發展狀況。而大公司一般都有明確的晉升路徑和制度,職業和金錢回報一般都要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地上升。
那如果公司無法度過難關、真的倒閉了呢?——你又不是老板,又沒有投錢進去,失業了就重新再找工作嘍。畢竟你在小公司已經獲得了不少鍛煉和提升,只要有一定積蓄,這個問題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構成威脅。
2.?你是否想要獲取實在的鍛煉和收獲?=你對Big Name有多渴望?
從表面上來看,小公司一般沒有大公司那般光鮮,然而表面的高大上是給別人看的。即使大公司的名號可以幫助你在下一次求職時獲取面試機會,是否能夠拿到Offer還是要看你在之前工作中的歷練與成長。
在小公司里,決策過程更加簡單,你有更多機會參與其中,你的想法也有更大的機會可以得到實現;加上上一條說過的“挑戰越大收獲越大”——這些才是實打實的收獲。而一般來講,請示、執行、重復會占據大公司員工的很多時間,自主決策的鍛煉機會要少很多。
而且身處大平臺的人往往有一種錯覺——誤以為平臺的優秀即是自己的優秀。殊不知,對于普通員工來說,平臺越大,和你越沒有關系。如果因為覺得自己沾了大平臺的光、已經成為人中龍鳳,并可以忽視自我提升,那就太天真了。
3. 你是否愿意獲取多種崗位的技能和思維方式?=你是否需要明確的職責范圍?
你可能會覺得小公司里各個職能之間分界不明顯,有時需要員工在不同職能之間切換,增加工作量。但是換個角度講,這不就像是看似高大上的MT——管理培訓生的輪崗嘛。
而且從我的經歷來看,大公司一般業務穩定,部門之間職能分隔清晰,管培生每到一個部門就要從頭學起,對業務剛剛有所了解,又要進行下一次輪崗。一直在打雜,很少接觸到業務的本質。但是小公司的“輪崗”并不是刻意的走過場,而是因為業務確實需要才產生的,各個職能之間的切換更加順暢自然,更容易學到真實本領。
在上面第三個問題的回答中,我曾說自己雖然主要職責是市場運營,但也經常要做產品的工作。這對想要學習產品的人來說,不正是難得的機會么!而且這里涉及到一個新的挑戰:區分產品思維和市場思維并能夠自如切換。如果換作組織架構成熟的大公司,這項業務就會移交給專門做產品的部門和同事了。
理論上講,部門間明確區分職能的做法對公司來說會提高效率,但實際上也會增加員工的溝通成本。并且員工來說,高度職能分化可能會造成技能狹窄和思路僵化。
4. 你是否希望更多對事負責而非對人負責?=你是否需要嚴格的組織框架和匯報制度?
在初創公司,因為人力物力資源有限、更多注意力都集中在業務的成長上,所以員工多是需要對事負責。而且任何普通員工可能都隨時要承擔起獨立負責項目的責任。在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工作做得好與壞,會很容易看出結果。結果好,才有可能得到賞識和獎勵。
很多大公司則存在人員冗余、架構繁復的問題。人越多,派系斗爭的可能性越大,不得不減少對工作本身的關注。而且在業務成熟的大公司,每個人的業績影響較小,有可能才華會被埋沒。所以只是埋頭做事還不行,人際關系不得不打理,可能還需要考慮站隊的問題。
最后必須說明,上述對于大小公司的優劣勢劃分比較簡單籠統,而且描述的是大部分大公司或小公司的狀態,每個公司的事實如何還要看其具體情況。比如一定存在結構扁平、制度簡單的大公司,也存在官僚化嚴重、人浮于事的小公司。即使是在同一間公司,我們的感受還會因為職級、崗位、同事和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沒有完美的公司和工作。求職時,我們要想清楚上述問題的答案,明確自己想要什么、愿意放棄什么,然后對照公司具體情況,來選擇心儀的公司和職位。
希望我的思考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