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通化“王勃詩會”投稿:
? ? ? ? ? ? ?王德虎: 再振“王風”
? ? ? 山西省萬榮縣有個“通化鎮”,之所以叫“通化”、是因為在隋朝時期這里曾經有個大教育家-----王通(文中子)名震天下。另外他的兄弟-----王績也是個田園詩人,還有他的孫子------王勃,三個文儒被后世譽為“三王”。尤其是“詩圣”王勃,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雁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佳句樹立于“初唐四杰”之首,千古傳頌!
? ? ? ?說起這個王勃,確實有些“文學天才”的傳奇色彩,十五歲就初露鋒芒、仕途得志。但因不諳官場兇險、經驗不足、文才骨傲,導致后來流落他鄉、官場不濟。但這些苦難的磨礪也使王勃的文才天賦盡然地發揮到極致,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 ? 王勃在27歲時渡船、因一場海上風暴遇難身亡、英年早逝,這令后人無限惋惜,也使得后人更加珍惜他遺留下的那些有限作品,這些文化財富也成為“通化人”的驕傲和弘揚文學之風的動力之一。
? ? ? ?說起王勃文才的骨傲,這大概也是他成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如果說他第一次官場失意屬于閱歷經驗不足,但后來他還有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他卻放棄了。朝廷邀他離蜀回京,但他看破了仕途的險惡和腐敗,拒絕了吏部侍郎裴行儉的邀請,反而還“批評”裴行儉之流的不雅行為,這使他再次失去高就的平臺,以致于后來噩運連連……但返回來說也正是他骨傲的性格、一身正氣、不入污流,才崩發出他骨子里的文學天賦,比如一口氣寫完“滕王閣序”、甩袖而去……
? ? ? ?這就是王勃的風格,這就是王氏家族的風格,這就是今天“通化人”的風格,“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傲然風骨,激勵“通化人”不斷掀起文化熱潮的動力源泉,一種發展民族傳統文化、振興“通化王魂”的民族氣節,是建設“新通化”、“文化名鎮”不滅的火焰……
? ? ? ?前多年,通化鎮就成立了“詩聯學會”,還辦起了“通化文韻”雜誌,有書法、繪畫、有文章、有詩詞對聯,極大地調動了農村文化者的積極性。如今又申請了全國詩聯名鎮,書法也走進了校園,下一步還計劃辦一條每個門面都有木刻對聯的“隋唐古街”,重新修葺“王通廟”也在計劃之例,民族文化傳承的優良風氣正如雨后春筍、芝麻開花……
? ? ? ?昔日的“隋儒”王通、王績遠去了,昔日的“詩圣”王勃也遠去了,但“三王故里”還在、“通化王風”還在,無數的“王勃”正揮毫潑墨、踴躍文壇,重振通化“王風”將指日可待……
? ? ? ? ? ? ? ? ? ?2017年4月6日 ? ?寫于北京
作者簡介:
? ? ? 王德虎,山西省萬榮縣通化鎮東孝原村,現北京上班。
通信地址:
? 北京市昌平區南豐路北京郵電大學沙河校區
郵政編碼:102200
電話 ? ? ? ? :17801151211
電子郵箱:178011512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