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之地的中秋,總是帶有些千回百轉,淺唱低吟的感覺。楊柳枝慵懶的斜插在池塘的一角,偶爾的幾聲蛙鳴像是詩歌里甜美的韻腳,幾蓬竹筏,幾點漣漪,幾雙情侶在鵝卵石的岸邊嚶嚀,或許只是這樣的地方才能有唐伯虎和柳永的存在,才能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味道。
說到吳越,第一印象當然是西湖,講到中秋就不能不說三潭印月,據說在中秋這晚,三潭印月的三個塔的九個窟窿,都會用宣紙蒙上,然后在里面點一支蠟燭,燭光期期艾艾地透過宣紙,印在西湖的湖面上,便有了九個月亮,再加上天上的一輪滿月,西湖里便有了十個月亮交相輝映。已經許久沒有去過西湖的我,也不知在今晚,會不會還有這樣的綺麗景色,如果能和相愛的人依偎站在蘇堤上遙望十個月亮,想必也是極浪漫曖昧的情景。
可是如今的西湖,早已是游人如織的著名旅游景點,小家碧玉的西湖,一旦多了鬧哄哄的人群,便沒了那份精趣雅致,蘇州園林倒是另一個好去處,可是如果夜晚開放,肯定又是熱鬧非凡,那種小橋流水,素手弄琴的畫面就不知去何處找尋了。
吳越地的美景,總是要人少的時候才能細品,就像小籠包,總要是竹箸微挑,銀牙輕咬,才能有鮮甜軟糯的口感迸發出來,若是如北方包子鋪一般生吞,便了然無味了,越到中秋,窗外的月光是很美的,可是現代人總是要么把自己關在鋼筋水泥的牢籠里推杯換盞,要么就一股腦涌去知名景點摩肩擦踵。
說到底,我也是個俗人,夜晚剛剛吃完團圓飯,媽媽說,鎮里的廣場有煙火,我們去看吧,于是我們便隨著擁擠的人潮,看了一場興趣索然的煙火表演,旁邊的小孩子興奮地大喊大叫,煙花在空中爆炸,大家都在抬頭望著夜空,把美好的祝福和愿望,留在一片片灰燼飄蕩著,帶著月光的中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