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
不知不覺又有五天沒更文了,可能是因為太忙,或者是因為太懶??偟膩碚f是因為那根屹立不倒的Flag被拖到搖搖欲墜。在立下它之前我就給自己“留了一手”第二個Flag是說要每周更新三次的,但是沒有具體說那一天以哪種方式更新。這樣一來簡直就有機可乘。每次坐在電腦前發呆“完了,今天腦子一片空白,一句話也寫不出來”然后就想到反正不是硬性標準,等明天再寫吧。還真的就這樣等到第五天了。
回想起前五十篇的Flag,也常常有“大腦短路,一個字也憋不出來”的時候,但由于是死磕的硬性標準,熬到一兩點收工也是平常的事,不妨礙第二天的推送。每當拖著疲憊的身體推送出去仿佛瞬間就達到了精神高潮。
其實,偷懶的時候身體是過癮的,精神是折磨的。當然也有兩者都過癮的人,但基本上這種人在江湖上挺難混下去。
以前看推理小說的時候學到一個“墨菲定律”。一個理解是:越擔心的事情,越容易發生。這不是玄學,正統心理學有這樣的解釋。類比來看,越拖越不想做就可以稱為“等等定律”了。
復盤
在二月十五號的時候,我從古典那學來一個新的事件管理方法(就是事件,不是時間),堅持每天記錄三件有意義的事。到現在近兩個月時間,但是標準的完成率不足30%。
三月份的部分記錄
從這很容易就能看得出,人們在沒開始做之前總是對自己未來的期望和預想太過完美?!白晕腋杏X良好”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
可是在開始寫下這些東西的時候,腦海中總覺得“這并不難”甚至每次都想因該再多點,再多點??墒?,每天只做三件事好嗎?按我的復盤結果來看,實景情況中每天只完成了一件事,還沒有做到足夠好。
在實行過程中絕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驚喜”??吹骄鸵詾閷W到,買了書就意味看完書,寫下目標就以為完成目標...這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如果沒有復盤,不知道有多少的小目標,真的是很小的目標,就成了孤魂野鬼,不得超生。更可怕的是,自以為很漂亮的完成了...就像是一個一直原地打轉的小白鼠幻想自己爬上了金字塔的前20%。而自己真的相信已經爬上去了,而生活卻沒有絲毫的好轉...
輸出
如何去做更好的輸出?文章寫成這篇這樣的就是很合格的反面教材。
寫的人不知所云,看得人云里霧里。如果這種類型的文章推送在大V的號里,分分鐘可以掉兩萬粉。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很忙,沒人喜歡看你自顧自嗨,還有種把自己嗨到感動的意思。
寫作之難,在于把網狀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
真正好的輸出絕對是有用的。是普通人看了就能看懂,懂了就有用,用了就可以改變行為,改善生活的東西。
這樣的輸出或者是一個小知識,一個有趣的故事和方法論,或者能開腦洞,有啟發。總之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名學習者,甚至是終身的學習者。在這里大家都是同學,在線上課堂上分享交流學習心得。
我不明白最終到底是一種什么形態,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絕對不能是一個尚未畢業的大四學生充當人生導師,指指點點,自娛自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