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的倔,曹雪芹的癡,《四大名著》外的辛酸苦辣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1333年,一個叫劉伯溫的小伙子赴元朝京城大都參加科考時,一舉高中。

欣喜之余,他挺直身板,整理了下衣衫,問身邊一位年紀較長些的中年考生:“兄臺考得如何,可曾高中?”

中年考生一臉歡喜地回答:“中了,中了。”

這位中年考生就是:施耐庵。

這一年,施耐庵36歲,劉伯溫23歲。

后來的日子里,元朝暴政,起義頻發。施、劉二人各自選擇了輔佐對象,劉伯溫選的是癩頭和尚朱元璋,施耐庵則選擇了私鹽販子張士誠。

這以后,施、劉二人也因為不同的選擇,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02

施耐庵其人,是個百年難遇的奇才。

他才華橫溢,博古通今,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他無不囊括,無不精通。

可以說,施耐庵的多才多藝,活脫脫像極了《射雕英雄傳》里的東邪黃藥師。

他一身武藝,豪氣干云,天生一副俠客心腸,好打抱不平。因此上也在路見不平時,幫助過好些受欺負的人。

有一次,施耐庵在茶山游玩時,恰遇惡霸強奪農夫茶園,便趕忙上前阻止。惡霸見狀,只好開溜。事后,惡霸雇了群打手企圖報復施耐庵,卻不曾想被施耐庵一頓胖揍,打得屁滾尿流。

又有一次,施耐庵在元宵節上街觀花燈時,巧遇一惡少當街侮辱一名婦女。施耐庵怒火頓起,上前抓起惡少像摔死狗一般摔在地上。惡少嚇得連連磕頭求饒,施耐庵這才饒了他。誰知第二天,那惡少竟糾集了七八個無賴前來報復。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來一根粗繩,讓無賴們拴住他雙腿用力拉。無賴們用盡了全身力氣,也沒能拉動施耐庵一步。接著,施耐庵取出鐵棒,一記"烏龍擺尾",將身旁一棵大楊樹一擊打斷。無賴們見了,方知遇上了高手,個個叩頭認輸。

后來,施耐庵寫《水滸傳》時,將這段經歷融入到了魯智深在東京菜園子降伏眾潑皮的情節中。

無獨有偶,“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是施耐庵從現實生活中演化而來。

施耐庵有次散步時,路過村后的后陽崗,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一名叫武阿二的莊丁拿棍上前打跑了黃狗。施耐庵靈感突發,就地取材,將后陽崗改作景陽崗,將黃狗變成吊睛白額大蟲(老虎),而莊丁武阿二,則搖身一變成了打虎英雄武松武二郎。

雖然施耐庵這次玩得略帶戲謔,卻也意外造就了一個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03

1357年,施耐庵選擇的輔佐對象張士誠,在軍事上受到競爭對手朱元璋的挫敗后,決定暫降元朝。

六年后(1363),眼看元朝統治江河日下,風雨飄搖。在元朝裝了六年孫子的張士誠,再次反叛元朝,自立為吳王。

就在張士誠決定自立吳王時,他麾下的謀士們都苦口婆心地跑來勸他暫緩稱王。無奈這個愛慕虛榮的私鹽販子,就是死活聽不進去謀士們的忠告。

大為失望的謀士們,遂相繼選擇了離開。這些選擇離開的謀士中,就包括施耐庵。

同年,施耐庵的又一位謀士同事也因為對老板張士誠心灰意冷的緣故,于當年九月選擇與張士誠劃清界限。

這個謀士的名字叫做:羅貫中。

這一年,羅貫中33歲。

約出生于1330年的羅貫中,比約出生于1296年的施耐庵小了34歲。但年齡的差距并沒能影響施、羅二人的交情。

后來,羅貫中與施耐庵一道搜集整理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寫成了《水滸傳》。

就在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期間,施耐庵病逝于江蘇淮安,終年74歲。

04

施耐庵病逝的那一年,是公元1370年。

這時元朝以亡,曾經寄托施耐庵“經世濟民”理想的張士誠,也已在三年前(1367)自縊身亡。而與之同為一世梟雄的陳友諒,早已于七年前(1363)兵敗身死。

將陳、張二人雙雙推向死亡深淵的,便是當年被劉伯溫選為輔佐對象的癩頭和尚朱元璋。

這時的朱元璋早已坐擁天下,建元開國,成了大明王朝的太祖皇帝。

只是朱元璋坐擁的這個天下,注定是無法實現羅貫中“有志圖王”的理想。

介于自己曾幫助張士誠打退過朱元璋下屬康茂才軍團的緣故,也介于自己曾是張士誠謀士的身份,羅貫中不得不忍痛放棄仕途,切斷與朱明皇家接觸的途徑。

大概在放棄做明朝的官、放棄自己“有志圖王”的理想時,羅貫中腦海中也曾浮現過自己26歲時的模樣。

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年少有為,懷揣“有志圖王”的理想,果斷加入張士誠隊伍。只是沒想到這竟然成了阻礙他日后奔仕途,實現理想的導火索。

“既然做不成官,那就干脆安安分分地寫小說吧,也算不辜負我這一身所學。”

羅貫中心想。

斷絕了仕途做官的念想后,羅貫中更加專注的全身心投入到文學創作當中,他也因此被后人封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榮譽稱號:章回體小說鼻祖。

經他之手創作的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說:《三國演義》、《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以及他與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

05

關于羅貫中、施耐庵和《水滸傳》的關系,歷來一直存在爭議。

有人主張《水滸傳》是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加工、增補整理而成。

也有人主張《水滸傳》是由羅貫中一人所著,跟施耐庵沒一毛錢關系。

主張《水滸傳》由羅貫中一人所著的說法,在明朝中葉就已經存在。

當時有個叫田汝成的官員,在他所寫的一本名叫《西湖游覽志余》的書里咒罵道:“羅貫中編撰《水滸》,其子孫三代皆啞,正是天道還好之報。”

更有人主張《水滸傳》就是羅貫中化名為施耐庵所著。

2006年8月,在山東舉行的“羅貫中與《三國》、《水滸》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500位專家普遍認為,《水滸傳》在明初是禁書,不可能實名出版。羅貫中本身就是山東東平人,而施耐庵在歷史資料中卻查不到蹤跡。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羅貫中單獨署名,后期又發現施耐庵和羅貫中的聯合署名。

“施耐庵”倒著寫就是“俺乃是”,用山東口音說施耐庵,發音也是“實乃俺”,而根據當時許多作家撰書署名的習慣,“施耐庵-羅貫中”的潛臺詞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羅貫中”。

在結合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寫作特點后,部分專家們認為這兩本巨著是羅貫中運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寫而成的。

總之羅貫中,施耐庵和《水滸傳》之間的關系,是“剪不斷,理還亂”。

羅貫中名也受了,罵也挨了,關系就更加不可能撇清了。

約公元1381年,即明太祖洪武十三年,60多歲的羅貫中帶著平生所著的小說,包括施耐庵的《水滸傳》,來到了當時文學刊物的出版中心地福建建陽,想著將所有小說都刻印出版后發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羅貫中此行并未能如愿,他的計劃落空了。

像《水滸傳》這種傳說被朱元璋看后稱為“倡亂之書”的小說,在當時社會,又有哪個出版商敢冒著殺頭的風險刻印發行?

06

約公元1400年,羅貫中因病逝世,終年70歲。

遺憾的是直至羅貫中死去的這一年,他都未能實現刻印發行《水滸傳》的愿望。直到嘉靖年間,羅貫中后人才將《水滸傳》稿件進呈給了朝廷派去攻打倭寇的宗臣后,才得付諸刻印。

據說《水滸傳》成書后,很快在民間傳抄開來。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爾哈赤,就非常喜歡讀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和經羅之手加工整理而成的《水滸傳》。

約公元1500年,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一個名叫吳銳的商人生了一個兒子。

性格樂觀曠達,奉行常樂哲學的吳銳,替兒子取名為:吳承恩。

吳承恩,字汝忠。

這是繼施耐庵、羅貫中之后,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又一個享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名字。

吳銳為兒子取名承恩,表字汝忠的意思,是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好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一個青史留名的忠臣。

遺憾的是吳承恩并沒能遂了父親心愿,成為一名青史留名的忠臣,卻反成了一位青史留名的文學家。

不知九泉之下的吳銳得知這個消息后,當作何感想?

而吳承恩之所以能成為一位青史留名的文學家,享有今日婦孺皆知的盛名,這個中原委得隆重感謝另一位同樣大名鼎鼎,青史留名的文學家。

這位文學家的名字叫作:魯迅。

1921年,胡適在《西游記序》里說:“《西游記》是明朝中葉以后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之后,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是《西游記》作者的說法,胡適在得到魯迅先生抄送給他的關于吳承恩是《西游記》作者的材料后,便在《〈西游記〉考證》中持出了吳承恩是《西游記》作者的主張。

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07

一切都得從吳承恩寫《西游記》說起。

1558年,當吳承恩受了誣告,憤然辭職,拂袖而歸時,這個倔脾氣的清高老頭準會想起八年前自己補了歲貢生,到北京等待朝廷分配官職的那一天。

明清時,每年或二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成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跟現在的“保送生”基本上一個意思。

“有幸”享受過此待遇的文學家除了明代的吳承恩,還有清代的蒲松齡,就是寫過《聊齋志異》的那位。

遺憾的是,被補了歲貢生的吳承恩并沒有就此踏入仕途,因為朝廷公布的歲貢生官員分配名單中,沒有他的名字,這就意味著他沒被選上。

“唉,看來我吳某此生與這官場無緣了!”

宦途困頓的吳承恩大概也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此時想起,當年的那一幕似乎更顯真實了。

“早知今日落得個遭人誣陷,憤然辭官的結局,索性當年還不如不做新野縣令,不做長興縣丞,不踏入這黑暗官場的好。難道我吳某不做官,還能餓死了不成?”

倔脾氣的吳承恩越想越氣,腳下不由得加快步伐,三步并作兩步踏出了這滿是黑暗邪惡的長興縣衙。

這一年,吳承恩58歲。

不愿同流合污,卷入官場黑暗的吳承恩,在辭官離任回歸故里后,當即正式開始了《西游記》的創作。

早在吳承恩50歲左右時,他就已經寫了《西游記》的前十幾回,后來因故斷了多年,便一直落下沒寫。

對于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做詩文下筆立成,自小又喜讀稗官野史、志怪小說,成年后歷經宦途困頓,晚年又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有了更深認識的吳承恩,此時創作充滿諷刺折射現實韻味的《西游記》,自然是心靈手敏,駕輕就熟。

只是此時創作文學小說,卻已經比施耐庵、羅貫中生活得那個年月多了許多壓力困難。

08

吳承恩所生活得那個腐朽不堪的年代,文人寫小說無疑是作死的節奏。

依照當時的社會觀念,一個飽讀圣賢書的文人,其正當工作是寫詩著文,而寫小說充其量只是一種業余愛好。

在當時,文人寫小說那可是最見不得光的事,比嫖娼養妓還可恥。

更有甚者,認為當時寫小說的人是在作孽,是要遭報應的。

明朝初年有個叫李昌祺的文人,很有學問,還做了不小的官。可是后來因為寫了本短篇小說集《剪燈余話》,遭到同時代人的嘲笑,死后竟然被取消進入家鄉賢人祠堂的資格,成了告誡讀書人不要寫小說的反面教材。

而羅貫中也因為寫小說,被與吳承恩同時代的官僚田汝成發文罵了個狗血淋頭。

因此上,吳承恩想要繼續創作《西游記》,且又不想受到社會現狀的影響,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化名創作。

彼時的化名跟現在的筆名差不多,可待遇比現在的作者差遠了。

因為那時化名創作的結果,有可能就會導致作者的真實姓名喪失為后世人所知的機會。

典型的就是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同列為“四大奇書”的《金瓶梅》作者,我們已無法再獲知他的真實姓名,只知道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筆名叫:蘭陵笑笑生。

吳承恩也冒著這種風險為自己取了一個很炫酷的筆名:華陽洞天主人。

而《西游記》在成書印發一直到民國時期,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書作者便是吳承恩,只知道《西游記》的幾種刻本均署"華陽洞天主人校"幾個字。

09

1583年,吳承恩逝世,終年83歲。

天不亡湯臣,在經歷了340多年的歲月隱匿后,歷史終于還了這個倔脾氣的清高老頭一個應有的公道。

在魯迅先生的力證下,他的名字被正大光明地刊印在了《西游記》封面上。

而同時代的《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可就遠沒有吳承恩這么幸運了。

大約在吳承恩逝世132年后,時任大清江寧織造曹颙,于北京述職期間病逝。

同年四月二十六日,曹颙之妻誕下一子。

遺腹子名叫曹霑,字夢阮,號雪芹。

其時,正值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

距離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三人所生活過的那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亡國,已有71年之久。

10

不同于施耐庵、羅貫中、吳承恩三人的是,曹雪芹早年賴天恩祖德,曾于少年時享受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公子哥生活 ,日子過得心滿意足。

少年時的曹雪芹,淘氣異常,像極了《紅樓夢》里的賈寶玉。

生活于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花柳繁華地(南京)、詩禮簪纓之族(江寧織造府)、溫柔富貴鄉(西園)里的曹雪芹,跟寶玉一般,自小就厭惡八股文,不喜讀四書五經,反感科舉考試、仕途經濟。

整日里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

只在園中游臥,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閑消日月。

叔父曹頫雖有心嚴加管教,但因祖母李氏溺愛,每每護著小曹雪芹 ,也只得作罷。

對于這段夢一般的日子,曹雪芹在《紅樓夢》開卷第一回《作者自云》中,親切地呼作:“夢幻“ 。

而曹雪芹的“夢幻”日子,終止于雍正五年(1727)。

叔父曹頫,曹家最后一位江寧織造,因“騷擾驛站、織造虧空、轉移財產”等罪名,被朝廷革職入獄。

次年正月元宵節前,曹府被抄家,全家上下114口人勒令遷回北京。

這114口人中,就包括:曹雪芹。

這一年,曹雪芹13歲。

11

因為家道中落的緣故,曹雪芹自小就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雖不敢說歷盡甘苦,然于世道人情,略略的領悟了好些。

剛遷回北京時,曹家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尚有老宅房屋十七間半,家仆三對,聊以度日 。雖說比不得織造府時期的富麗堂皇,錦衣玉食,但日子也相對過得安穩。

然而好景不長,為了償還曹頫在“騷擾驛站案”所欠下的銀兩,以及填補家用,曹家不得已將地畝暫賣了數千金,拿來應急。

糟心的是,家里的黑心奴才也趁此機會搗鬼日弄主人,將曹家東莊的租稅錢趁著機會指名挪用了些。這之后,曹家的虧缺一日重似一日,終究免不了要靠典房賣地來換錢用。

更糟心的是,就在曹家日子過得舉步艱難之時,又有賊寇趁機入室盜竊,以至搞得連日常使用的錢都沒有了。萬般無奈之下,曹家只得拿出房地文書出去抵押。

一來二去的,昔日“白玉為床金做馬”的豪門望族,歷經康雍兩朝的江寧織造府曹家,終究還是沒能逃脫門戶凋零,人口流散的命運。

數年來的瓦礫猶殘,家境慘況,將少年曹雪芹越發弄得沉默寡言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乾隆元年(1736),朝廷下旨寬免了曹家的虧空罪,這才使得這個“茍延殘喘”的家族稍得一絲喘息之機。

這一年,曹雪芹22歲了。

12

賴朝廷諭旨寬免的恩德,曹雪芹于乾隆初年在內務府謀到了一個差事,后來又進入宗學擔任一個不起眼的小職位。

在宗學里工作的這段時間,有心復興家族輝煌的曹雪芹,也曾主動拓展過自己的朋友圈,他的人際圈不乏王孫公子,如敦誠、敦敏、福彭等人。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領略北京王府文化。

那時候的曹雪芹,意氣風發,不管是自身才華風度,還是放達不羈的性格和開闊的胸襟,都讓敦誠、敦敏兄弟倆敬仰不已。

在北京的漫長冬夜里,他們圍坐在一起聽曹雪芹詼諧風趣、意氣風生的“雄睨大談“,大家經常被曹雪芹的“奇談娓娓““高談雄辯“所吸引、所折服。

對于這段深切又值得回味的日子,敦誠專門在《寄懷曹雪芹(沾)》一詩里有過記錄: “當時虎門數晨夕,西窗剪燭風雨昏。“

也是在這期間,曹雪芹開始了《紅樓夢》的初稿寫作 。

13

1747年,大約又是因為罪臣后代身份及其它原因的問題,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這一年,他33歲。

不同于之前的是,這一時期的曹雪芹已經沒了職位,開始了住草庵,賞野花,過著覓詩、揮毫、唱和、賣畫、買醉、狂歌、憶舊、著書的隱居生活,領略北京市井文化。

日子看似過得閑散自在,卻比之前窘迫了許多,以致到了“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地步,大多數時間他都是靠賣字畫和親友救濟為生。

一身飽學,卻長恨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在那貧窮潦倒的境遇里,曹雪芹常覺牢騷抑郁,故不免縱酒狂歌,自尋派遣,其正邪兩賦而來的真性情愈加鮮明。

個人奮斗遭遇艱難險阻后,朋友敦誠勸他知難而退,專心著書。

曹雪芹亦不負所望,在隱居西山的十多年間,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將舊作《風月寶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了巨著《紅樓夢》 。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在歷經了現實苦難的重重洗禮后,曹雪芹終究還是完成了歷史交給他的使命,憑借《紅樓夢》一書坐上了中國古典文學尊主的寶座。

1762年,曹雪芹逝世,終年48歲。

那是一個除夕夜,北京城萬家燈火通明,所有人都在喜氣洋洋的辭舊迎新。唯獨貧病交加的曹雪芹,因為重病難愈,靜待死神光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461評論 6 532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38評論 3 417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423評論 0 375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91評論 1 312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6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07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68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9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59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82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83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2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22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53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01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78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78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