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今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通知,其中對小學入學年齡截止日期的表述引發無窮猜想。
“小學入學年齡松綁?”“可能推遲至12月31日?”等說法熱傳。教育部回應,小學入學年齡應依據法律規定以及實際情況由各省區市規定,教育部不會統一規定入學年齡截止日期。
業內人士推測:入學年齡截止日期今年更改的可能性不大。
家長們為了孩子提前入學費盡心力
教育部之所以下發這個通知,還是由于各地現行的政策規定,小學入學年齡截止出生日期為8月31日,也就是說晚一天,就要等一年才能入學。孩子晚出生一天,整整要比別的孩子晚起步一年,這讓許多望子成龍的父母覺得很吃虧。
許多孕婦媽媽們為了孩子早上學,有的打催產針,甚至有些選擇直接剖腹產,受盡苦痛。還有的父母則是到處走關系,把孩子的出生日期改早,而且在現在逐漸健全的戶籍法體制內想改年齡,真是有夠難,往往你費盡心思都可能無法實現。
提前入學沾光還是吃虧
父母們費勁心力,孩子提前入學了,但這真的就是對孩子好么?兒童身心發展都有一個科學規律,除了極少部分早慧兒童外,大部分的兒童什么年齡該學習什么這都是有科學規律的,在義務教育體制下,我國認同的兒童最佳入學年齡都不低于6歲。
這是因為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幼兒園里,老師最大的體會就是孩子在年齡上的差異,坐在教室里,行為自控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視覺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顯而易見,而且年齡越小差異越大,有時看到哪怕是大一個月在各方面的發展就不一樣。
而且性別因素也是界定最佳入學年齡的一個方面,男孩身心發育都相對于女孩要晚1-2年左右,所以很多女生到了小學很快適應學習,而且聰明乖巧受老師喜歡,而男孩在小學里往往是調皮搗蛋、學習不專心的典型群體,老師經常批評的大多都是男孩。如果男孩長期被老師批評或者學習成績不佳,那對孩子學習欲望和信心都是極大的打擊。所以男孩最好晚一年入學。
有的孩子不到6歲就上了小學,由于年紀太小,自制力還未形成,在課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這樣的學生老師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照顧,這是不現實的,所以最后孩子往往會被勸退回幼兒園,等一年再上學。
提前入學,其實還是孩子吃虧了,如果孩子只是晚一兩天,提前入學也沒什么,但如果晚了幾個月甚至半年,提前入學可能會弊大于利了。
孩子上小學前在幼兒園需要學些什么
“晚入學”并不意味著“零準備”,如果晚一年入學,孩子肯定要在幼兒園為幼小銜接做好準備,下面讓我們看看孩子在上小學前需要學些什么。
1、學語言:早期語言技能越好,后期學術能力越高
在孩子0-6歲,培養孩子語音敏感性很重要,要讓孩子聽到各種聲音、各種語言,鼓勵孩子唱誦歌謠、復述故事,培養孩子的語音意識和正確發音能力,培養孩子對語言理解的能力,特別是說和聽方面的能力。
從數學學習的角度,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活動,幫助孩子在玩中學,掌握生活中簡單的數學知識,如對數、量、圖形的認識和理解。
2、學習慣:培養行為習慣,孩子沒有朋友比成績差更糟糕
孩子需要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和任務意識(聽得懂任務要求、能自始至終完成一項任務),會遵守規則、學會交朋友等。這些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孩子后續的發展提供充足的后勁。
3、學好奇心: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象力
日常生活學習中激發兒童好奇心是讓其輕松接受新鮮事物和學習新知識不可或缺的途徑。幼兒老師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應合理對待,采用合適的方式實事求是地回答。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如把玩具拆開等“破壞行為”,滿足孩子主動探索的心理,鼓勵孩子對新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好奇與關注。
4、學獨立性:3-4歲是兒童行為獨立性快速發展階段
幼兒期的兒童自主意識開始發展,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開始自主做一些決定與行動。幼兒園可以依據孩子的獨立性發展特點,創立寬松的環境氛圍,讓其愉快地玩耍,自由地交流,自己做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5、學運動能力:在玩耍與游樂中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幼兒園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認讀漢字和感受數學、使用數學解決問題,選擇圖文并茂、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圖書,通過講故事、師生共讀故事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習慣。
同時,可以在玩耍與游樂中培養孩子的繪畫、音樂與體育運動能力。并采用圖片、畫報等直觀形象的方式加強孩子對危險情境及事故原因以及后果的認識,提升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