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一年級:入學準備狀態專題初探

一篇舊文,希望對有需要的老師有所幫助。

  • 標簽小學 專題總結 論文 入學準備狀態
  • 關鍵詞入學觀察招生流程,觀察報告

1. 背景說明

1.1 入學準備狀態的概念

入學準備狀態(School Readiness,SR)是指:孩子在發展的各個方面對于接受正規的小學教育所處的(適合)狀態。也就是通過它,我們想要了解:孩子在當前,是否在生理、心理、認知、情緒、社交等各個方面做好了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準備。

入學準備狀態這個概念對許多人可能還比較新鮮。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對“孩子到了歲數就要去上學”的說法和現實感到天經地義。一方面,我們對于司空見慣的事物不敏感;另一方面,我們也很少有意識或機會去思考諸如:“哪個歲數去上學是合適的?為什么是這個年齡?對于孩子而言,上學到底意味著什么?”

上面的問題背后實際上包括了:對于學前教育和正規小學教育的分野理解(教育觀),對于兒童學習與發展規律的理解(兒童發展觀)以及對于兒童個體性發展的尊重(兒童觀)等大的話題。

事實上,將年齡作為是否可以入學主要依據,其合理性的主要來源更多的是出于社會學角度的出發點,而非教育學的出發點。這并非是說主流教育的教育家或教育從業者在教育觀或兒童發展規律上有認識上的欠缺,而是作為普惠性的義務教育而言,年齡實在是最具有操作性(簡單直觀)和最高性價比的“入學準備狀態判斷指標”(從整體出發的性價比)。而且無論是從歷史看,還是當前不同國家的現實來看,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語境、不同社會形態、不同國家對于適學年齡的選擇還是相當多樣的。

我們并非要去評判用年齡作為入學主要依據的做法,而是讓大家一方面認知到這種方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讓我們的教育行為更多的回歸本源:教育本身并非建立在一些冷冰冰的、整體求優的統計數字之上(那是社會需求),而是面對每一個孩子:他們是一個個鮮活而不同的生命和靈魂,他們背后是一個個有溫度有感情的家庭。這就是我們認真對待入學準備狀態工作的最大意義所在:我們要盡可能看到每一個孩子,從他/她(下同,不再區分)的個體出發來對孩子和家庭去工作,這是真實教育發生的立足點。

1.2 兒童發展的特點

入學準備狀態工作的背后的出發點還是:在合適的教育契機給與孩子合適的教育(即合適的方式和適合的內容)。

兒童的發展具有階段性

兒童的成長與發展過程有量的積累,也有質的飛躍。人的發展不只是線性的連續式成長,也包括變革性的飛躍式成長。例如:你可以通過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觀察到孩子一點點地成長。而變革性的成長包括了線性成長,同時又更深入了一步。這就是說,在一個人發展的某些關鍵階段上會發生一些根本的轉變,就如同毛毛蟲吐絲成繭,最后破繭而出卻變成了一個嶄新的生命:蝴蝶。在生命中的某些階段,我們會進入繭一樣的子宮狀態里,經過許多變化,然后以嶄新的形式再次出現。其中一個變革性的成長階段就發生在七歲左右。Steiner在這個年齡階段里描述了一個新“體”的誕生,他稱之為生命體或以太體[1]。生命體的誕生是孩子能夠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前提。

兒童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一般而言,孩子的發展具有不一致性,在運動、語言、智性、生理、社交、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可能會差異很大。任何常模的標準對孩子個體而言,都應該僅僅視為未來養育或教育的參照,而非孩子需要達到的目標評價。孩子需要全面的同一性和適應力來掌控未來學習和生活,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讓他/她的個體性滲透入他/她的身體和心靈。認知和智性能力只有在與創造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同步發展的時候,才能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展開。反之,則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2]。這也是我們反對過早對孩子進行“智性教育”的理由。
成人的焦慮、攀比與應試教育缺陷投射到當前的學前教育當中,就造成了“幼兒園小學化”。這并不簡單是過度教育的問題,正如Rainer Patzlaff在上面所述,這種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1.3 作用和意義

孩子何時應該入學呢?人智學的觀點是:當構建物質身體器官的塑造力量完成其工作,能夠解放出來運用于記憶和早期的圖像化思考的時候,可以入學了。這個構建過程差不多在孩子七歲左右的時候完成。

在當今社會,孩子的塑造力量已經逐漸為現代的生活方式消耗掉。兒童的感覺被過度刺激,其意志卻沒有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激發。特別是在5-7歲這個關鍵階段,如果過早的讓孩子接受較正規的智性學習,這就會終止了塑造力量在身體上的工作。如果頭、節律系統和四肢的三元結構未能很好的整合與印刻在孩子的以太體上,這一后果將在后面有個反彈:表現為九歲轉變時低自我認同,和十一歲時的心靈力量的怯弱。嚴重的是:這種關于身體之形的內部畫面在學校生活中是很少能夠“彌補”上的[3]

過早入學或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將影響幼兒心理發展和智力正常發展,從取消“幼兒教材”到取消學前班,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目前已經成為學前教育體制改革中的專家共識[4]。這個在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有明確的說明與體現。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入學準備狀態觀察(School Readiness Observation,SRO)并不是考試,它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師在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盡量細致的看到孩子的發展的各個方面,以便真正判斷我們能否支持到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如何實現。但因為SRO只是一次性、短暫的觀察,首先并不一定能準確、完整的反映孩子的真實情況,任何評估結果都是經驗性的,并非最終的、評判性的結論;其次孩子是快速發展變化的個體,任何觀察結論只是當下孩子的一個折射,具有很嚴格的時效性。

2. 工作流程

入學準備狀態觀察一般并不是一個獨立進行的評估工作。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和學校的招生流程、面談流程有機的結合起來,以便于學校工作的順暢進行,并讓面試家庭能夠及時的獲取信息,方便他們進一步的決策。

2.1 招生流程

st=>start: 開始
e=>end: 結束
op1=>operation: 發布招生公告
op2=>operation: 接受報名表
op3=>operation: 安排面談時間
op4=>operation: 面談活動
op5=>operation: 面談討論和報告書寫
op6=>operation: 通知家庭面談結果


cond=>condition: Yes or No?

st->op1->op2->op3->op4->op5->op6->e
  1. 成立招生工作小組,確定招生計劃、團隊分工、制訂具體工作安排;
  2. 發布招生公告(招生信息、申請表格、重要日期等);
  3. 接受報名表,直到截止日期;
  4. 聯系家長:通知面談程序,安排面談時間;
  5. 面談準備工作(場所、物品、材料、文本等)
  6. 面談月(面談活動包括家長面談和SRO)
  7. 面談情況討論和報告書寫(小組合議、內部量表、家長報告等)
  8. 通知面談結果,發送報告;
  9. 確認入學家庭的確認郵件和費用繳納;
  10. 面談月結束后,對于所有已報名未面試的家庭發送通知郵件;
  11. 必要時啟動補錄程序;

2.2 面談流程

  1. 由主班老師(進行SRO的老師)來迎接面試家庭進入校園;
  2. 與家長一邊交談、一邊介紹校園。這段熱身時間,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和新老師和新環境建立連接;
  3. 老師觀察孩子狀態相對穩定后,引導家長到面談教室進行家長面談。
  4. 家長面談和SRO同時進行;
  5. SRO結束后,帶孩子與家長回合;
  6. 與孩子在校園再簡單放松活動后,送面試家庭離校;
  7. 面談老師簡單合議;
  8. 整理和回憶觀察過程,完成量表;
  9. 根據量表完成需要提交給家長的《入學準備狀態觀察報告》;

2.3 SRO流程

具體的SRO流程要根據面談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稍后會有詳細的描述,一般的,我們會在《SRO報告》中,簡要向家長介紹如下流程:

在一個多小時的觀察過程中,我們先會和孩子相互問候,然后讓孩子有一段環境適應時間(包括與老師相互熟悉)。在此之后,我們會帶領孩子在設定的故事場景里以游戲玩耍和探險的形式做一些活動:攀爬,走平衡木,鉆洞、奔跑、跳躍、剪紙、寫字、串珠、身體空間認知,跳繩,沙包,繪畫,交談等等。設計這些戶外和室內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幫助我們更清晰的觀察到孩子身體發育、大運動、精細動作、感官發展、語言、情感、心理、認知、社交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實際上,我們在入學準備狀態觀察中,是透過可見的孩子物質身體狀態、行為、語言,盡可能去了解孩子不可見部分的發展狀態(例如以太體、自我入駐、心靈意識、三元整合等)。我們希望能夠了解孩子在身體、語言、記憶、社交、情緒、心靈意識等方面的發展狀態。

4. SRO的注意事項

SRO工作會在短期接觸到大量的彼此不相識的家庭和孩子,所以任何情況都可能出現。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且作為與孩子以及與外部家長接觸的窗口,SRO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是學堂品質體現的關鍵時刻,這一點教師也必須充分重視。

根據我們在此次SRO過程中的體會,我大致羅列了以下5條關鍵的注意事項,牢記這些點可以讓這項工作變得更順暢和更美好。

  • 帶著愛的接納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對于來參加SRO的孩子,教師需要放下所有的期望,盡可能用愛的心來接納所有的孩子,無論他們的表現如何。盡量不要去想“這個孩子如果進入我的班級我要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 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對于一些有挑戰或困難的孩子,可能會影響到整個SRO流程的進行節奏。甚至有時候無法完成SRO。這時候請忘記你的具體任務(例如,要完成SRO活動,要填寫量表,要書寫報告等),就簡單的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只要你仍帶有意識,實際上你仍然可以有很多機會看到不少細節,并加深對這些孩子的理解。

  • 客觀、理性、中立的觀察
    SRO是一次性的、短暫的,所以最終的基礎是客觀準確的表述孩子與我們的互動行為。那么我們對于孩子的觀察就要盡可能的客觀、理性、中立。教師要保持好自己的中心感,不溫不火。對孩子保持溫暖的包容,對他的行為有溫暖的興趣。不僅要觀察孩子的行為(孩子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說的?),還要留心觀察自己的行為(自己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因為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與環境的互動,我們無法脫離上下文來孤立考察孩子的行為。一個“理中客”的報告,實際上雙方互動的客觀準確呈現。(特別是值得注意的行為,一定需要當時的語境線索)

  • 不要評價、不要下斷論
    同樣是因為SRO是一次性的、短暫的接觸與觀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去評價(Judge)孩子(可以描述行為現象),在最后的報告中我們也不要給孩子下任何斷論。一,孩子在這段時間的表現與之前的經歷相關,例如一個比較“緊”的孩子,或許是昨晚沒有睡好、或許是早晨曾被父母責備、或許是孩子氣質本身、或許是社會、家庭或公立教育的高期望、或許是其他養育過程中的不快經歷,或是其他。二,孩子的表現與教師的表現有很大關系。特別是對一些對陌生環境相對審慎的、內傾向的孩子。如果因為教師缺乏經驗,未能與孩子建立起更穩固的信任連接;陌生環境、陌生教師、陌生活動等多元的壓力會讓孩子表現與平時有很大不同。三,孩子的快速發展和變化的個體,我們可以呈現孩子當時的行為,可以從理論和經驗來嘗試理解這種行為。但我們要絕對避免直接對孩子進行評價,或給出斷論。

  • 家長工作的技巧
    家長工作需要貫徹上面的原則,無論是書面報告,還是口頭交流需要表現出“對孩子愛的接納”,和家長站在同一基礎上進行溝通;同樣在“內容呈現”上,既要遵循“客觀、中性”,也要注意“適度性”。所謂適度性,一部分體現在我們的用詞和表述上要避免那些具有結論性、強烈負面色彩的用詞,例如:笨拙,口齒不清,自行其是,爭辯等。另一部分體現在我們不需要向家長展現所有的細節。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只會加重某些家長的焦慮情緒,如果我們后續無法支持到這個孩子和家長,過于坦率的告知不僅于事無補,甚至還會事與愿違。
    關于家長工作的很大部分是觀察報告的撰寫,以及如何“拒絕”一個家庭的申請,這個我們在后面的部分再詳述。

5. 觀察準備工作

SRO不僅需要組織、人員、物料等條件保障,同樣需要不少理論學習和規劃設計。也就是要對:

  • Why(理論學習,明確必要性、重要性、合理性),
  • When(何時啟動與結束流程,上下午具體時段安排不影響學校其他的教學秩序和活動開展),
  • Who(那些人員參與,如何分工),
  • Where(何處進行面談,何處進行觀察,何處迎送),
  • What(何種面談和SRO形式,有那些活動環節),
  • How(這些活動環節如何實施,應急預案為何),
  • How long(整個SRO耗時以及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每個環節的先后銜接和主次關系),
  • How much(能否在合適的人員、時間、條件成本范圍內完成所需要的任務)

5.1 理論準備

  • 論文研讀

參與SRO的教師,特別是新手教師需要必要的理論學習。對SRO背后的人智學理論和觀點有所了解。對整個SR和SRO概念、意義、必要性和合理性有相當的認識。從我們自己的實踐來看,這種認識和理解無論是對于SRO自身的開展,還是與家長的交流都大有裨益。

在華德福教育領域相關的論文,首要推薦Joan Almon,Audrey E. McAllen和Ruth Ker的相關論文(詳見參考文獻)。大家但凡如果留意華德福相關書籍和論文的作者,就會發現這三位都算是大腕級的研究與實踐者。

這里仍需要說明的是:(1)入學準備狀態并非華德福教育的專屬名詞。如果大家用“入學準備狀態, School Readiness, First Grade Readiness”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就會找到大量的相關論文。了解華德福領域之外的SR研究實際上也很有意義。(2)入學準備狀態觀察并非萬靈藥(Panacea),這個大家需要有清醒的認識。一方面它的實施受各方面條件制約,有可能會有偏差[5]。另一方面即使判斷出了有問題的兒童,我們也不一定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 討論量表
    弄清楚各項內容的真實內涵和意圖;背后的人智學或教育學設計初衷和意義。

在Ruth Kur的《一年級入學準備狀態表格》[6]中包括:

  • 身體部分:24個項目
  • 繪畫部分:5個項目
  • 記憶力部分:4個項目
  • 社交/情緒部分:10個項目
  • 心靈生活部分:9個項目

每個項目中又包含若干個小項,覆蓋的范圍相當廣泛。例如身體部分,就包括了諸如身體發育、大運動、精細動作、感官發展、語言能力、偏側化、空間定向、身體認知等多個方面。有些項目是在SRO過程中獲取的信息,有些則是事后教師通過回顧來填寫的主觀性題目。在Ruth Kur的論文[7]中簡述了該量表的使用方式和過程。

每個項目背后都有其教育學、心理學、人智學的原理,對兒童當前狀態的了解和未來如何實現支持都有現實的意義。盡管可能各個團隊理論水平和經驗不同,但對其逐項進行討論和分析,都會非常有幫助。關于各項未來可能另文總結,這里不再贅述。

另外,如果在SRO之前對Extra Lesson的相關練習的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其中有些項目的正確實施方法以及理論依據。

我們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從當前條件來看(老師在SRO過程中不拿表格、不記錄;觀察過程60~90min;所有觀察都在游戲圖景中進行)基本不太可能完成所有的觀察項目。這一點教師需要有合理的預期。

5.2 面談規劃

所謂面談規劃是指包括:

  1. 根據面談家庭的整體情況,結合面談時段安排來制訂面談工作計劃:規模、分布(地區、年齡、性別、幼兒園等)、家庭情況、對華德福的了解程度等;
  2. 初步完成家庭分類(一般依據其選擇新教育的意愿初衷、對華德福教育的了解程度)
  3. 大致了解面談對象的家庭情況、孩子成長情況;對一些需要留意的部分作出標記以便面談小組的成員溝通了解。標記出重點家庭、重點兒童和重點問題;例如:對華德福不甚了了、僅是對主流教育不滿的家庭;對華德福說起來頭頭是道,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對家庭情況和養育過程語焉不詳的;單親或是事實單親家庭(父母兩地分居);有留守兒童經歷的兒童;被父母自述為內向與敏感的孩子;之前有公立學校經歷的兒童;入園時間存疑的兒童(明顯大于3歲才入園的);早期過度注重智性開發的兒童等;
  4. 確定面談的模式(家長面談和SRO觀察并行,亦或是其他模式;多家庭群體面談或單獨面談)以及SRO形式(單人觀察或雙人,每次一個兒童或多個)。在本年度的面談設計中,我們采用了家長面談和SRO并行;多家庭群面;每次2個兒童(個別有3個兒童同時的情況);雙人觀察(其中一個人主導活動和觀察,另一個當作環境,只觀察不亂動不講話);先戶外再室內等模式。

5.3 故事選擇和圖景設計

在SRO中與孩子建立連接,讓孩子迅速的信任和親近是教師首要的責任。沒有連接,故事和圖景就會大打折扣。
在故事的選擇和圖景構建中,我的主要體會有三個:

  1. 不要講恢弘的大故事,而是構建一個個小圖景;

不要試圖將所有活動圖景都編排到一個大故事中,孩子往往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鋪墊時就失去了聆聽的興趣(特別是在戶外的場景中)。要針對戶外場地的特點,即興構建小的圖景。例如將平衡木看作是獨木橋,下面有鱷魚;攀爬架則是雪山,在雪山頂上可以張望四周的平原和大海;樹屋則是大海上停泊的海盜船;在海盜船上可以航行,并使用船長的望遠鏡來發現金銀島或夢幻島(室內面談場所)。桌子是幸運洞口,需要從下面鉆進去等等。

這樣做的好處之一是可以很好的引導孩子自然的跟著故事走,而不是感覺是教師要求他做什么;另一個好處則是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可以根據與孩子的交互情況快速調整與變化,讓整個SRO更加富有生機和包容性。例如有時候孩子會顯得過于吵鬧或興奮(多個孩子SRO),可以假裝緊張的向孩子做“噓”的動作,說這些財寶(金銀島)是由一只貪婪的龍來守護的,它現在在地下睡覺,別把它吵醒了。

  1. 要因地制宜,根據戶外場地的天然布局和室內布置來構建場景和故事;

戶外場地不需要太大的改造與布置,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的元素。例如:樹上的絲綢或風鈴等。而室內布置則需要對應《入學準備狀態觀察表格》的項目來對照,合理的分配戶外與室內的項目,讓孩子做到有呼有吸,比較平衡。

  1. 要因人而異,根據兒童的興趣點快速變換故事圖景和描述方式;

在相互熟悉階段,教師需要通過閑聊了解孩子的興趣點,然后根據其偏好可以調整故事圖景的表述方式。例如孩子對航?;蛎半U感興趣,那么樹屋就是海盜船或探險船。孩子如果對太空感興趣,或許樹屋就是太空飛梭。

5.4 場地布置和材料準備

關于戶外場地主要用來觀察孩子身體發育、大運動、協調性、感官發展(例如觸覺、動覺、平衡覺、溫暖覺等)等環節,所以一般戶外的活動場地(具有平衡木、攀爬架、秋千架、樓梯、土堆、小推車、梅花樁,可供鉆爬的管道等)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改造或添加。

而室內場地的布置就比較有講究了。

首要原則是:氛圍是新奇而又樸實的。不要設計過于正式或權力暗示的神殿或宮廷感覺的布置,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特別是對于敏感的孩子。

其次是:所有出現的布置元素都要在SRO中派上用場,剔除無用的裝飾性的元素和內容。對于無法移動的、可能會偏移孩子注意力的東西,盡可能用絲綢等來遮擋。

市內場地的布置要與教師引導孩子進行活動的動線(flow)相匹配,形成一個單向的“冒險路徑”。所有的活動要依次出現在動線周邊。這樣活動才能自然的流淌起來。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對開放的場地進行功能區的必要分割,用來格檔的物件高度要低于孩子坐姿時的視線高度,這樣孩子能夠始終通覽全局的情況,不會過度緊張。建議的分隔物件可以是日字架、蒲團等。

在房間的窗戶遮擋上,也要注意:既要保證能夠遮擋外界事物,以便營造更好的氛圍;又能保持采光和通透感,不至于室內顯得過于封閉與局限。我們建議的做法是用豆包布遮擋高度在1.6米以下的部分。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用來做繪畫活動的場所,需要設計為一個半開放的遮蔽所(Shelter),這樣孩子才能安全和放松的來完成繪畫。在我們的SRO中,這個繪畫場所被描述為森林湖泊旁邊的青蛙的家。所以很自然的我們在繪畫活動之前,可以先設計完成數數、拍手和跳躍的前置活動。

本來我有室內場地布置的2個版本的照片,一個是失敗的不理想的布置,一個是相對成功的示范。但因為手機卡損壞,只能稍后通過手繪或下次拍照來提供了。

關于材料準備則需要根據活動環節的設計,參加SRO兒童的多寡來準備。一般都會有:
繪畫紙、蠟筆蠟塊、剪刀、串珠、串繩、貝殼、羊毛響球、小精靈、沙包、軟球、彈力球、跳繩、樂器(簡單的打擊樂器)、望遠鏡、萬花筒、籃子、斗篷等等,不一而足。

6. 觀察技巧

6.1 時機的把握

對于所有要觀察的項目點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些通過與父母的閑談獲得(例如換牙情況);有些通過孩子自由活動時觀察(例如大運動等);有些則是活動設計中的直接表現。要在過程中,非常自然的捕捉到相應的時機,而不要太過刻意的去做。否則這種刻意行為會把孩子從游戲場景中脫離出來,不利于后續的活動開展。

在孩子在進行過程中的恐懼(例如攀爬中途突然畏高,不太愿意進入室內、不愿意跳躍),失?。ɡ绮粫文_跳、跳繩)和畏難(例如表現為說“我不會”或“這個沒意思”、直接不跟隨)出現時,要及時快速的進行鼓勵和回應,并根據孩子情況來轉換與過渡項目環節。

6.2 互動與觀察技巧

帶著溫暖的興趣來與孩子交互。要用充分想象力來組織語言,拉近與兒童的距離。例如:要觀察和確認孩子的換牙情況,可以先說海盜大吃大喝,咯到牙齒好痛。然后過度到孩子的牙齒怎么樣,說好像看到嘴里的“狗洞”了,是不是也被石子嘣飛了。然后自然的聊到“換了幾顆牙”。

要讓孩子感受到你可以與他們一起游戲的活力。所以教師要先“看到”你描述的圖景,“參與到”你構建的故事中去,并且身先士卒的引領,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看到”和“有效參與”,順著故事走。

對于偏側化的部分,對于耳朵和腿的優勢型觀察,不僅需要合適的步驟,還需要快速的判斷。對于不確定的部分要設計多個類似活動來做二次確認(Double Check)。

有時孩子會因為某種原因拒絕使用某種道具。例如單筒望遠鏡,則可以通過門上的鎖眼或小洞來探究房間里有沒有魔法道具或探聽情況。孩子出于好奇心會趴上去用優勢眼進行瞭望。又例如,孩子拒絕跳繩,可以說這不是跳繩,而是跨越魔法門的道具,可以簡單的通過轉繩和跨越來實現,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讓他能夠完成這個項目。對于古怪的過頂摸另一側耳朵動作,可以作為一種向山神行禮并獲得賜福的動作來完成。

對于好動而行動急躁冒失的孩子,進入室內時需要讓其跟在教師的左側后方。先打開一個小門縫,教師帶領孩子以爬行方式進入,并刻意低聲說話,營造需要謹慎行事的氛圍,讓他能快速進入圖景。并且可以在右手工作的同時,用左手和身體來約束或遮擋他的難以控制的行動。并強調只有遵照你的程序和方法,這些事物才真正的具備魔力。而隨意的行動則不會有這樣的神奇效果。

6.3 對于觀察的記錄方式

我們這次SRO先后嘗試的多種記錄方式:
首先采用的是一人引導孩子活動,另一人持表格記錄;后來經其他老師提醒認識到這種方式不僅對孩子不夠尊重,而且影響到了孩子的表現。因為孩子意識到自己在被評估,也增加了進入圖景故事的難度。
后來將A4大小的表格,換成只有撲克大小的小本子,趁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記錄;后來發現即使這樣,對于敏銳的孩子而言也可以覺知到老師的記錄,甚至會引起他的好奇或不安。
再后來采用:戶外完全不記錄,室內活動當孩子進入繪畫屋繪畫時,另一個老師快速進行記錄。并在SRO結束后,兩個人分別填寫量表,重新進行討論和確認。

當然最后一種方式,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某些項目忘記做,或有些項目情況回憶不清的情況。那么接受這種不足,下次觀察時更好的投入自己的意識。

7. 觀察結果

7.1 觀察記錄和報告的使用范圍

原始觀察記錄和入學準備狀態觀察表格因為涉及到隱私以及考慮到其客觀性和準確性的不足,需要嚴格的控制其可見和使用范圍。一般僅供招生小組成員查閱。主班老師需要將其歸檔,以供日后使用。

《SRO報告》則是除了上述使用范圍外,需要提交給參加面談的家庭,也就是孩子的家長閱讀的。正如前面所說:報告并非量表的文字描述版,我們不需要向家長展現所有的細節。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只會加重某些家長的焦慮情緒,如果我們后續無法支持到這個孩子和家長,過于坦率的告知不僅于事無補,甚至還會事與愿違。我們還需要想家長說明其私密性,建議其妥善處理。

7.2 最終交付物

對學校的交付物

  • 《SRO個體量表》 (歸檔)
  • 《SRO個體報告》
  • 錄取或不錄取的建議與理由
  • 錄取與婉拒的郵件模板

對面談家庭的交付物

  • 有關面談程序的通知郵件;
  • 錄取或婉拒的通知郵件(對于參加面談的家庭)
  • 《SRO個體報告》(對于參加面談的家庭)
  • 關于無法安排面談的通知郵件(對于無法安排面談的家庭,在所有面談活動結束后都需要得到消息)

7.3 觀察報告的結構

(1) 問候、感謝和說明

重點說明SRO不是考試,而是我們對自己能力的評估,目的是為了支持孩子未來的發展。這樣我們就可以和孩子的家長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進行溝通了。

并且需要明確說明SRO的局限性,以便其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我們的報告內容。

(2)活動內容和意義簡述

然后簡要的說明,我們都做了什么,做這些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何在?以便家長能夠在全景上大致了解SRO的內容,并接受其具有相對的合理性。

(3)交互過程

然后盡量客觀的,分類列出孩子在項目活動中的表現情況。表現好的可以多說一些,不理想的部分要闡明當時的上下文情境,并謹慎用詞,中性表述。

(4)我們的看法和祝愿

在所有的表述結束后,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結論。這個結論并非斷論或評價,而是我們根據本次的觀察、基于我們的經驗與感覺得出的看法和結論。

給出結論后,要給出良好的祝愿。有時還要給出一些建議依據,例如當我們建議孩子延遲入學時,可以有一些關于過早入學危害的說明。

總之,看法與結論是清晰無歧義的,祝愿是真誠的,建議是中肯的。

8. 家長工作

8.1 如何評價孩子的適學狀態?

對于我們判斷沒有問題,適合入學的孩子,我們一般做如下表述:“... ... 從目前的觀察來看,相信XXX各方面已經處于適學兒童狀態。祝愿他擁有美好的學校生活!”

對于我們感覺孩子相對夢幻,狀態還偏小,我們一般如下告知家長:“綜上所述,從目前的觀察來看,我們感覺XXX正處于學齡前向適學兒童狀態的過渡期。 但目前還無法判斷到今年九月,孩子是否能夠各方面達到入學準備狀態。... 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讓他的個體性滲透入他的身體和心靈。認知和智性能力只有在與創造力與社會交往能力同步發展的時候,才能以一種健康的方式展開。反之,則會對孩子的未來發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我們建議家長慎重考慮?!?/p>

對于我們感覺有心無力來帶的孩子,口氣則需要更委婉一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還無法判斷鵬鵬是否處于合適的入學準備狀態,這或許需要更多次的接觸和觀察。... 再次說明,因為老師只和孩子相處了1個多小時,我們沒法給出任何具有結論性的評論。我們只能盡力客觀的描述現象和觀察,給出一些我們基于專業經驗的猜測?!?/p>

這是體現我們基本態度和溝通藝術的重要方面。

8.2 將錄取與適學狀態的判斷分開

因為名額的限制,我們不可能錄取所有出于適學狀態(入學準備狀態良好)的兒童。但無論我們決定錄取與否,我們對與孩子適學狀態的結論是完全獨立的。并不會因為沒法錄取孩子,就把孩子的結論強行改成“尚未處于合適的入學準備狀態”。這是體現我們專業性的重要方面。

8.3 如何婉拒面談家庭?

任何時候我們拒絕面談家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來說,對于錄取郵件,我們采用個體式的郵件來通知(是指會提及孩子的姓名)。但對于婉拒郵件,我們則采用通用的郵件來通知。在郵件中我們一般不會提及任何孩子個體的內容或婉拒理由,而是統一用:“因為年齡大小、報名次序、名額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經過慎重的考慮,我們很遺憾通知您:無法邀請您的孩子加入學校了。”

并且給出祝福,例如:“我們相信您的孩子一定能夠找到自己所喜歡的學校,并擁有快樂、豐富、受益無窮的學校生活。我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進入哪所學校并不關鍵,重要的是孩子在未來十幾年的成長和家人永遠不變的關愛... 愿我們這些成年人能夠攜手不斷成長,成為他們的榜樣,引導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這是柔軟這封令人失望的郵件的關鍵。

9. 結論與下一步工作

這篇報告是就“入學準備狀態”專題研究的第一階段產物,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下面還會針對入學準備狀態的各個項目,以及國內外包括主流教育的入學準備狀態研究做后續了解,并希望能補充一些圖表與照片。

參考文獻

作于2015年4月23日~5月24日 Shaohua

版權說明
本文為《樂知人》內刊文章,著作權為原文作者和北京樂知學堂Beijing LeZhi Steiner School)所有。未經特別說明,均采用“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禁止演繹 2.5 中國大陸”授權。任何違反本協議的行為均屬于非法行為。

您可自由:復制、發行、展覽、表演、放映、廣播或通過信息網絡傳播本作品
惟須遵守下列條件:

  • 署名您必須保留署名和此版權說明
  • 非商業性使用:您不得將本作品用于商業目的。指用于機構(非個人)的博客、網站、微信號等互聯網媒體、紙媒等內容與宣傳。
  • 禁止演繹:您不得修改、轉換或者以本作品為基礎進行創作。

對任何再使用或者發行,您都必須向他人清楚地展示本作品使用的許可協議條款。
如需商業性轉載出版,您需要我們的書面許可,請直接和我們聯系(lezhischool@126.com)。


  1. Joan Almon, First Grade Readiness,《發展中的兒童:第一個七年》(WECAN,2004) ?

  2. Rainer Patzlaff and Wolfgang Sassmannshausen, The Transition to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When is the Right Time? 《轉向小學學習:什么時間才恰當?》Developmental Signatures: Core Values and Practices in Waldor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ges 3-9 WECAN and AWSNA publications, 2007, 39-48 ?

  3. Audrey E. McAllen, School Entry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入學問題與發展過程的整合》 ?

  4. 《奕陽幼教評論》第24期 2013年 ?

  5. 蓋笑松, 張向葵, 兒童入學準備狀態的理論模型與干預途徑, 心理科學進展 2005, 13(5), 614~622 ?

  6. Ruth Ker, First Grade Readiness Form ?

  7. Ruth Ker, Developing our Observation Skills for Understanding First Grade Readiness, 《發展我們的觀察技巧,理解一年級入學準備狀態》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908評論 6 54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32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018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675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417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783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79評論 3 446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960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22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67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471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09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98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99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86評論 1 294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04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436評論 2 378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歡迎來到一年級之 第一章 —— 一年級我們準備好了嗎?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熊書屋,每天進步一點點,堅...
    可樂樹閱讀 2,350評論 0 10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 特意摘錄下來。 第一部分第1節:序言 培養了不起男孩的100個細節 序言 與養育女孩相比,養育...
    吼少說閱讀 10,141評論 1 70
  • 浴光小憩 止不住一時睡意 傾吐些情 誰愿退一步親耳聽 雙眼所及 一個清靜的世界 望著聚散隨意的云 所有的情緒都逃開...
    Mr劉三才閱讀 186評論 0 1
  • 莊子整本《逍遙游》以短小精悍的小寓言為主,近千字的長篇不到三篇。 《盜跖》是這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精彩的一篇,同時是...
    徐子為閱讀 3,727評論 3 4
  • 2015年藝考的某天,走錯考點,陰差陽錯到了你的母校,停留了片刻在你奔跑過的操場。那天的晨光并不安逸,校門口本就不...
    李逸林閱讀 62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