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職工醫院兒科
? 最近天氣逐漸轉暖,很多寶寶有了不適癥狀,這個敏感的時候,去醫院又怕交叉感染,不去醫院又擔心耽誤病情,本文可以幫助家長更加理性的看待寶寶生病,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恐慌哦。
01
感冒鼻塞
寶寶流鼻涕確實是很麻煩的事情,有些寶寶鼻涕流不出來出現鼻塞,甚至還會影響吃奶。
水樣的清鼻涕多見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期,身體和病毒/細菌感染做斗爭,這期間會不斷的產生很多清鼻涕。流鼻涕的同時,寶寶沒有發熱,精神狀態、吃、喝、玩都良好,只要注意寶寶補液、多休息就好。
清鼻涕相對其他鼻涕很好處理,但要注意頻繁的擦拭,可能會擦破鼻腔周圍的皮膚,家長盡量用柔軟的紙蘸干鼻涕,而不要用力擦拭。清理完鼻涕后,不要忘記在鼻子周圍涂上一層潤膚霜。
上呼吸道感染增強時,會加重鼻粘膜的炎癥,導致鼻粘膜腫脹,出現鼻塞、鼻涕厚重、流不動的情況,這時就產生的粥樣的白鼻涕。
隨著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發展,當粥樣白鼻涕里的白細胞和病原戰斗死傷后,病原的傷病和白細胞一起相互攙扶的流出鼻腔,就產生了膿樣的黃、綠鼻涕。
膿樣的黃、綠鼻涕是病程自然發展的結果,不代表感冒加重,但家長仍需觀察寶寶是否伴有惡心、頭痛、發熱等癥狀,以免貽誤其他疾病。
Tips
當寶寶出現鼻塞不舒服,睡覺呼吸不暢時,家長可以用生理鹽水滴鼻液(不要自行購買任何藥用成分的滴液)或生理鹽水洗鼻器來幫助清理鼻腔。
喂奶/吃輔食前或者睡前,可以往寶寶鼻子里各滴2滴生理鹽水滴鼻液。
總的來說,越小的孩子服用復方感冒藥,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越高,因此很多國家都把這類藥物的最小適用年齡規定在4歲或6 歲以上。不過我們國家,兒童感冒藥在實際使用中較為頻繁。但是即使吃了感冒藥,也并不能避免疾病進展和肺炎的發生。
簡答來說,癥狀比較輕的時候,可以先在家里觀察護理;如果比較重,必要時需要及時就診。
02
發燒
除非是超高熱,一般的發燒本身并不危險,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也不會燒壞腦袋。發燒的正面意義: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有利于對抗感染。所以寶寶發燒,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別失去冷靜。
寶寶發燒何時應該看醫生
有以下情況,無論是否有傳染病接觸史,都應該去醫院就診:
1、口服退燒藥體溫降低后仍精神狀態不好
2、小于3個月的孩子發熱,無論體溫高低
3、3個月到3歲的孩子,體溫大于38℃,連續超過3天沒有好轉。
4、任何年齡的孩子,只要是肛、口溫、額溫、耳溫,任何一項超過40.0℃,或者腋溫超過39.10℃。
5、伴隨呼吸困難、口唇青紫、肢體乏力甚至站立不穩;反復嘔吐、解血便或者小便量明顯減少;皮膚瘀點瘀斑等。
這里再強調一點常識:
寶寶患病狀況是否嚴重,不是看體溫的高低,而是看精神狀況;
對于3個月以下的寶寶退熱的主要方式是松解衣物散熱(3個月以下孩子發熱超過38℃時細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對于3個月以下寶寶家長也難以把握孩子病情輕重,所以必須看醫生)。
03
咳嗽
能引起咳嗽癥狀的疾病實在是太多:
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竇炎、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等;氣管與支氣管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嗽變異性哮喘等;肺部疾病如各種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支原體感染性肺炎、肺結核;也有一些其他疾病引起比如胃-食管反流病、還有異物吸入或吸入刺激性氣體引起的咳嗽等等等;
所以面對咳嗽,可不是喝幾碗梨湯就能好的,更需要找出咳嗽的原因,家長精心護理,仔細觀察,耐心等待。
提倡母乳喂養,特別是出生6個月內提倡純母乳喂養;
合理添加輔食,按計劃接種疫苗;
適當戶外活動,增強體質,但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給孩子勤洗手,保持家中清潔,注意通風;
在空氣干燥的季節,可考慮使用加濕器;
不要在家中吸煙,避免孩子吸入二手煙;
對過敏引起的咳嗽,盡量避免孩子接觸過敏;
不管什么原因的咳嗽,多喝水都是不錯的建議。
注意:2個月以內的嬰兒咳嗽必須去看醫生,別在網上查資料耽誤時間了。
對于大一些的嬰幼兒咳嗽,如有:呼吸困難、喘鳴、伴有發燒、皮膚青紫或異物吸入或出現典型的犬吠樣咳嗽等情況和任何你拿不準又覺得很不對的情況,建議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送醫過程中要盡量安撫孩子,避免加重孩子的緊張和煩躁現象,不要穿過多的衣物,盡量保持呼吸道暢通。大人孩子做好防護工作全程佩戴口罩,盡可能少接觸醫院物品,勤洗手,戴口罩,與其他病人保持至少1米距離,能保持2米距離更好。
有的家長說孩子咳嗽不會吐痰,我們是鼓勵孩子咳嗽,咳出痰,引導孩子吐出來。但有的孩子太小,不會吐痰,又咽下去了,這并不需要家長過分擔心。吞到肚子里最后也會排出來,并不會回到呼吸道。
04
腹瀉嘔吐
嘔吐腹瀉的寶寶,如果有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 有脫水的癥狀和體征
(尿量減少 、哭時無淚 、眼窩凹陷 、皮膚、口唇粘膜干燥 、小嬰兒前囟凹陷、精神差);
? 頻繁嘔吐,6-8小時不能進食進水 ;
? 腹瀉和嘔吐超過3天有加重趨勢;
? 嘔吐物咖啡樣或嘔血、大便帶血,或嚴重腹痛;
? 精神欠佳、尿量明顯減少;月齡小于6個月,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輪狀病毒腹瀉無特效治療,治療主要是:脫水的預防和治療、發熱的對癥治療、飲食以及輔助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是病毒感染,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腹瀉需要用止瀉藥嗎?使用止瀉藥的益處很少,且具有潛在的嚴重不良反應,所以也不推薦急性胃腸炎患兒使用止瀉藥。
如寶寶尿量減少 、哭時無淚 、眼窩凹陷 、皮膚、口唇粘膜干燥 、小嬰兒前囟凹陷、精神差等提示寶寶可能存在脫水,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建議口服補液或靜脈補液。
對于無脫水的寶寶,也應多增加母乳喂養次數(6個月以內)或多喂水(6個月以上),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
益生菌制劑:某些益生菌對病毒感染導致的水樣腹瀉具有療效,可縮短病程。推薦在疾病的早期給予特定的益生菌治療;
補鋅制劑:補鋅治療有助于改善腹瀉病的癥狀,減少腹瀉病復發;
如寶寶腹瀉遷延不愈,可于醫院進一步檢查確定,是否繼發了乳糖不耐受。常用的檢查方式是大便還原糖及PH值測定、尿半乳糖監測試驗。若確診乳糖不耐受,母乳喂養兒可加用乳糖酶,配方奶喂養兒可換用無乳糖配方奶粉。
05
兒童高燒就是新冠肺炎嗎?
這次疫情還面臨與傳統流感季疊加的效應,家長要理性評估兒童發熱癥狀,避免盲目送醫導致交叉感染。
成人的免疫功能好,平時很少發燒,高燒就更少見,但是兒童正好相反。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很高,而且發燒的話,因為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所以發燒就容易是高燒。
兒童體溫高不一定代表疾病重,如果精神狀態還行,飲食睡眠也不是非常嚴重,我覺得可以先在家觀察。如果精神很差,甚至抽筋,三天五天不退燒,建議到醫院尋求專業的幫助。
06
孩子感冒發燒就要隔離嗎?
傳染病診斷要點之一是流行病學史,也就是傳染病接觸史。因此除了發熱、咳嗽這些常見的感冒癥狀外,在癥狀發作的14天前,需滿足以下標準中的至少一個:
與2019-nCoV患者密切接觸,如家庭聚集、共同乘坐交通工具、同一教室等等。
有前往持續傳播2019-nCoV地區的旅游史;
在醫療機構密切接觸正在治療2019-nCoV感染的患者。
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沒有密切接觸患者,即便是去超市,也不是長時間逗留,感染的機率很小,不要擔驚受怕。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良好,可以先再家觀察,按普通感冒處理。
07
老生常談-再來一遍
正確洗手
用7步洗手法洗手
普通沖洗只能將手部細菌清除18%左右,而“七步洗手法”能將細菌清除90%。從淋濕雙手、搓洗到把手擦干,最少需要20秒。
病毒高發期,正確洗手可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無論是飯前便后,還是外出回到家長,都應按下方世衛組織的“正確洗手步驟”做完每一步,把手洗干凈再接觸孩子。肥皂+流動的水,認真清洗
最后希望咱們仙女家的寶寶們都能健健康康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