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創影視”發起,微值、西安晚報、《長安客.瑧品》友情支持的影視主題活動“一起回顧經典電影《百鳥朝鳳》”于今天下午舉行,位于西安市火炬路陜西動漫平臺內的西安首家影視主題互動實體迎來了首次影視主題互動活動。
曾經參演電影《百鳥朝鳳》的青年演員王建,外聯制片譚衛華,中國第一代新媒體影視創作人、麥道品牌傳播總導演、陜西本土文化捍衛者阿齊,《西安晚報》資深娛樂記者、影評人、微值平臺運營總監曾世湘等業內資深人士齊聚一堂,一起見證經典,懷念吳天明導演的這部遺作。
活動的一開始,大家先通過一段視頻短片回顧了第四代導演的的領軍人物吳天明,吳天明除本人拍攝過多部優秀作品外,還帶領一代人創造輝煌,為中國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014年3月4日中午,吳天明因心梗離世,享年75歲。吳天明的最后一一部電影作品《百鳥朝鳳》一直到2016年才上映。
吳天明最后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因影院排片太少,制片人直播下跪求票房一事出現逆轉,成為眾人關注的電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里?
阿齊:《百鳥朝鳳》傳達的核心是“傳承”二字
中國第一代新媒體影視創作人、麥道品牌傳播總導演、陜西本土文化捍衛者阿齊認為,《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傳達的核心是“傳承”二字,故事雖然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事情,但突顯的卻是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沖突和矛盾,阿齊坦誠,非常羨慕吳天明這一代導演的創作環境,可以做很多純粹藝術的事情。
但是阿齊并不認為《百鳥朝鳳》是一部文藝片,他覺得更像是一部故事片,片中很多看似老套的編排手法,實際上正是吳天明這樣的老藝術家所堅持的創作情結所在,比如“村痞鬧場”這一幕戲,就是把嗩吶隊和西洋樂隊放在了一個場景內的沖突進行拍攝。
王建:吳天明更像是一位老師和大師
在電影《百鳥朝鳳》中,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西安青年演員王建飾演了“村痞”一角,與嗩吶隊“對掐”的一幕為整部影片激起小高潮,甚至為整部電影基調的反轉起起到關鍵性作用。
據王建透露,這一場幾分鐘的戲就足足拍了3天,因為動用群眾演員和工作人員有200人之多,現場調度,演員安排等堪稱這部影片中人數最多的一場大戲。
談及吳天明導演,王建說感覺更像是一位老師和大師,他在北京拍戲的時候,吳天明還叫他一起吃飯,教他如何更好的表演,深受影響和啟發。
生于陜西三原縣的導演吳天明,在他最后一部作品《百鳥朝鳳》里不僅傾注了畢生的創作熱情,還表達了他濃厚的陜西情懷,在這部以“嗩吶傳承”為主題的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跟陜西有關的元素。
為了追求強烈的藝術效果,導演吳天明特地選取具有濃郁西北風情和黃土高原文化的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作為外景地,并力邀著名影視作曲家張大龍教授為《百鳥朝鳳》譜曲。同時還選定合陽劇團嗩吶省級傳承人郭玉生擔任《百鳥朝鳳》的嗩吶指導,融合合陽特色的線腔音樂,并為陶澤如配音。
譚衛華:吳天明注定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人
獨立撰稿人譚衛華曾經擔任電影《百鳥朝鳳》的外聯制片,談起影片的制作過程,他不禁感嘆非常困難,這部電影從一開始是不打算從院線上掙錢的,導致資金籌措非常困難,后來還是從幾個企業贊助方得到解決。
談起吳天明,譚衛華表示非常欽佩,他還聊起吳天明拍攝之前幾部電影的艱辛歷程,他透露稱,吳天明注定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人,因為他小時候就把自己的鞋賣了去買電影票看。
《百鳥朝鳳》在院線上映的時候,譚衛華是第一批買票進電影院看的,那時候還沒方勵下跪事件,電影院里沒幾個人看,但是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太太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坐在前排,看到最后,老太太還流淚了,譚衛華猜測,這應該是吳天明導演早期電影的忠實影迷。
曾世湘:傳統文化的傳承媒體人更應該責無旁貸
《西安晚報》資深娛樂記者、影評人、微值平臺運營總監曾世湘從媒體人、影評人的角度表達了自己對《百鳥朝鳳》這部電影的看法,他認為吳天明引領了西部乃至中國電影的一個時代,后期的張藝謀、顧長衛、陳凱歌導演都深受吳天明的影響。
曾世湘認為,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上,電影人都有堅持的情懷,媒體人更應該責無旁貸。
參加活動的多位影迷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影迷甚至表示,好的文藝片就應該有好的商業支持,等他掙到足夠錢了,他一定多多支持《百鳥朝鳳》這樣的好片子。
最后,大家相約下次活動再見。
元創影視,有思想的數字影視交流平臺
微信公眾號:元創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