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執導007電影《007之黑日危機》的導演邁克爾·艾普特為英國BBC電視臺拍攝了紀錄片《7Up》,采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幾個七歲孩子,他們訴說自己的夢想、抱負、煩惱以及對未來的恐懼,此后每過七年,艾普特都會追蹤報道一次。重新訪問當年的孩子,他們的夢想是否照進了現實。記錄片拍至2012年 ,片名變成了《56up》。當年的孩子們已是56歲,歲月蹉跎,人生行至天命之年,陪伴這些孩子度過半個世紀的導演邁克爾?艾普特也已兩鬢斑白,那些曾經的孩子們童年的理想和現實有的背道而馳相差甚遠,有的夢想照進現實,令人唏噓不已,是悔恨?還是感慨?
首先來梳理一下片中主要人物,再探討成長這個命題。
上層階級:
從小閱讀《金融時報》、《觀察家報》、《泰晤士報》頭條和內容的沙發三人組。
JHON:理想是科雷苑院校-西敏寄宿學校-劍橋的三一霍法學院。后來考上牛津基督教堂學院 。當律師,有自己的事業。56歲說“我大都做訴訟,我喜歡這個工作,它能刺激大腦,非常有趣。”
ANDREW:理想是查特豪斯中學-劍橋的三一霍法學院。實際劍橋大學攻讀法律。28歲在事務所任職律師。35歲成為事務所合伙人。與保加利亞大使的女兒結婚。
NICK:夢想物理學家,后到美國大學物理系教授,做核能研究。
布魯斯(bruce):畢業牛津數學系,最初擔任牛津的數學老師,后放棄了報酬豐厚的工作,去貧困的國家教書,在同伴先后結婚時他卻依舊單身。最后,他在41歲時步入了結婚的禮堂,也開始了融洽的家庭生活。他說“我們是階級社會,公立學校可以將此延續下去。”
中產階級:
蘇(SUE):在倫敦東部長大。7歲:有時候我們和男生相處很好,有時我們會吵架。14歲:我不想太早 ,我想盡情享受生活。21:婚姻對我來說完全是另一碼事,我對婚姻有自己的看法,但還是不明白婚姻的意義是什么。24歲嫁給比利。“我認為太早結婚會讓你失去一些重要的東西,會錯過自我成長的重要階段,因為一旦結婚,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重要的伴侶,婚姻的意義就在于此”35歲離婚,56歲和蘇時訂婚14年。單身媽媽。21歲,旅行社工作。35歲,建房互助協會兼職。42歲,倫敦大學瑪利皇后學院法律系協助課程安排工作。49歲,學校研究生課程行政主管。導演問:希望當初有機會能讀大學嗎?她回答:都一樣,為什么要后悔當初這樣做就好了那樣做就好了,起碼我很喜歡現在的職業,我買自己的房子,可能我退休金不多,不能環球旅行,但只要我有溫暖的家,不愁吃喝,就滿足了。
彼得(peter):尼爾小時候的玩伴,理想當宇航員。后來在倫敦大學讀歷史系。擔任過老師,公務員,最后組建樂隊成為音樂家。
下層階級:
三姐妹玩伴中剩下兩位
杰基
琳恩:理想在沃爾沃斯工作。21歲倫敦圖書管理員部門裁掉,失業。50歲領退休金。
愛馬男孩(TONY):夢想當騎師,后來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
尼爾(neil):利物浦的郊區。夢想考入牛津,到阿伯丁大學一年后輟學。21歲在建筑工地工作。希望從政。28在蘇格蘭流浪。42歲,哈克尼斯的自由民主議員。
保羅(paul):倫敦兒童之家。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里,成年后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環境不佳,頻繁地失業,換工作,晚年時候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做修理工。
可以看出上層階級的沙發三人組的生活和7歲時設想的如出一轍,他們從小就有長遠的規劃,小小年紀就能發表對教育收不收費等公共事務的看法。NICK從小熱愛物理,一直堅持自己的愛好,從事的也是自己熱愛的事業。他們的兒女也受到良好的教育,妻子美麗漂亮容光煥發。同時保持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總的來說他們有優越的背景,富足的生活,美滿的家庭,優秀的教育背景,平和的心態。
中產階級的年輕時都頗費周折,有著較為不同尋常的經歷,離婚或者失業,但年老時依舊過著富足平和的日子。
下層階級的生活都并不富足,經濟條件較為拮據,有些人還靠著救濟金過日子。這些人有共同的特點:婚姻都不太成功,女性都經歷了離婚,工作平平,有些人沒工作,抱怨政府。體型也走形得相當厲害,多是身形肥大的胖子,有些年輕的時候還相當英俊帥氣。
這群孩子在7歲的鏡頭里他非常燦爛地敘述著他們的夢想還有不找邊際的玩笑,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陽光燦爛。因為出生或后天環境的不同,最終卻相差甚遠。富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而窮者則會由于經濟原因,比富者更乏發展機遇,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社會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表現得淋漓盡致。
記錄片在英國拍攝,而在我們的國家,現實也如出一轍。曾經,媒體的報道,周圍的輿論讓我們誤認為大家眼里的富二代官二代總是不求上進,紙醉金迷,惹事生非的混世魔王,后來讀完碩士參加工作接觸更多的人發現,現實并非如此一如,本科的閨蜜,高干子弟,爸爸是某局局長,讀書時多次盛情邀請我們去她家里做客,父母為人也熱情豁達,閨蜜也是做事獨立果斷,才藝雙全,成績優秀,當年以專業第二名保研本校,她家里對她對最好的教育便是鼓勵獨立做出屬于自己的判斷。碩士導師的兒子,高三的全國數學奧賽特等獎后直接保送清華。現公司領導的女兒,中考洪山區第一名,現在英國留學(世界前50大學)。單位的某主任,女兒留美后就職華爾街,實薪1w美金。等等等等……所以,我越發深刻地覺得,原來不是這樣的。其實,出生富貴的人,在掌握更豐富資源的同時,更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從而過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他們做事比我還努力認真,待人永遠謙和有禮得體,總能及時地找到人脈為身邊的人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他們最重要的財富就在于,他們的父母比普通的父母知道的更多,能夠在人生的關鍵時刻給他們更多的指導,讓他們少走彎路甚至走捷徑,這就是開掛的人生啊!而下層的孩子,沒有這些引導,只能自己慢慢折騰和摸索。
那么出身階級決定命運,既然無法改變出生,一切已成定局,那現在所謂的人生似乎看到盡頭,所有的努力都徒勞無功了嗎?
首先,這是最好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獲得資源的渠道也開放而廣泛。正常普通的家庭條件,聰明不夠,努力來湊。顏值不夠,身材來湊。或許會有些難,但這就是不開掛的游戲的樂趣所在啊。我很慶幸我的父母沒有提供我很多資源,但他們用自己的努力把我送到資源豐富的地方,讓我順利完成學業,在大學里我能看到浩瀚的書海,接觸更多精彩豐富的人,他們給我行萬里路的膽識和勇氣。
其次,無論世界千變萬化,請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善良誠實人,多陪伴多鼓勵。“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時間,陪伴他們成長這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條件,請給孩子最好的性格。讓他們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和嘗試。泰國有一個公益廣告廣告《豆芽引發的夢想》就拍得很棒。
史鐵生在《好運設計》給自己設計過完美人生:生在窮鄉僻壤,有孤陋寡聞之虞。生在貴府名門,又有驕狂愚妄之險。生在一個介于此二者之間的位置上,既可知曉人類文明的豐富璀璨,又懂得生命路途的坎坷艱難。既了解達官顯貴奢華而危懼的生活,又體會平民百姓清貧而深情的歲月。我想既有博覽群書并入學府深造的機緣,又有浪跡天涯獨自在社會上闖蕩的經歷;既能在關鍵時刻得良師指點如有神助,又時時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奮斗絕非平步青云;既飽嘗過人情友愛的美好,又深知了世態炎涼的正常,故而能如羅曼·羅蘭所說:“看清了這個世界,而后愛它”。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們的后代能有這個完美的人生作品。
最后,拿影片里的話與大家共勉“教育非常重要。人無法確定留給下一代什么財富,但至少可以確定,一旦給了他們好的教育,他們至少可以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