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喜歡一個人,趴在窗臺上仰望星空,看著那漫天星斗,閃閃爍爍的,像一粒粒珍珠,撒落在玉盤里。聽著長輩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幻想著有一天能夠長出翅膀,去銀河上面修一座橋,讓牛郎織女能夠方便見面,順便摘下幾顆星星,養在魚缸里,是不是連燈都不用開了呢?
小時候的幻想總是那么天真爛漫,后來長大了,慢慢的認識到了那些星星的本質,原來是一些天空中的天體,根本無法放在魚缸里養,而所謂的“銀河”,根本不是真正的河,地球上的喜鵲也不會飛那么高去架鵲橋,但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卻仍然在代代流傳著,如夢如幻的講述和演繹著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再后來,上完大學,參加了工作,夜晚來臨時,卻很少看得到繁星遍布的星空了。也許是都市不眠的繁華帶來的光污染太過嚴重,星光已被近在咫尺的光線牢牢遮擋;也許是現代人的生活太快,終日高節奏快速的生活,擾起了遍地的塵囂,天空不再清澈,在夜色籠罩下顯示出灰蒙蒙的輪廓——再也看不到淡淡發光的銀河,再也聽不到牛郎織女的故事,一切的一切,仿佛只存在在兒時的記憶里。
孩子們眼中的星空,已經被城市的喧囂和塵埃所遮蓋。哥哥的女兒,差不多有三歲左右的模樣,幼兒園老師給布置了一個任務,畫一下夜晚的天空,而且要求家長們配合孩子們完成。小姑娘坐在小桌子旁,在爸爸的幫助下畫了幾朵白云形狀的圖案,小心翼翼的涂成藍色,然后又畫了一只彎彎的月亮,用蠟筆涂成黃色。哥哥問:“是不是還需要畫上幾顆星星呢?”小女孩鄭重其事的點了點頭,認真的畫了幾顆五角的星星,也涂上了黃色。我問她:“你在哪里看到過星星呢?”她說:“在圖畫書上看到過,星星都是長這樣子的!”
我與哥哥不禁莞爾,但隨即心頭升起一種略略的傷感,現在沒有見過星空的孩子太多了,幼兒教育用的圖畫書、音像制品,星空永遠都是只有五角的星星伴著彎彎或者圓圓的月亮,而原本漆黑的背景,也被渲染成各種柔和的色彩,更像是構建起的童話世界——兒時的那夢幻般的星空,現在只能出現在孩子們的畫作上了。
無獨有偶,休假的時候,我去找在山村支教的朋友。那是甘肅的一個小山村,夜晚降臨,我仰望星空,滿頭星斗閃爍著光芒,像無數珍珠,密密麻麻鑲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而朋友在批作業,一年級的圖畫課,不經意間我看到了一張簡樸的畫作,一座座燈塔閃耀著彩色的霓虹燈,遠處是模糊的高樓大廈,馬路上有幾輛開著燈的汽車在行駛,在畫面的右下角寫著兩行歪曲的字——走出大山,看一下外面世界的星空。
我問朋友:“這些景象都是你告訴他們的的?”朋友說:“是呀!”我說:“連城市的夜空沒有星星,也是你告訴他們的?”朋友說:“是呀,我給他們看過照片,他們也問過我為什么城市的夜里只有燈,沒有星星?!蔽艺f:“那你是怎么回答的?”朋友說:“我告訴他們,城市的星星不是用眼睛看的,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我調侃的說:“你這算不算誤人子弟呢?”朋友說:“我希望那片看不見星星的星空才是他們將來的歸宿。”
我震撼了,當我們在抱怨城市的污染和嘈雜的時候,在這個連自行車都當寶貝的地方,遠處的繁華,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渴望,以及擺脫貧困的期許,才是這些孩子們最向往的星空,雖然城市的霓虹遮住了群星的光芒,但在這些大山孩子眼中,遠方的星空依舊是那么璀璨,到遠方去,到那片星空下,是這些孩子最善良、最執著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