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拿什么生活
這篇感悟源于同名書,看后若有所思。
人生來就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無人能改變這個事實。那么怎么樣看待自己的生活,并對自己的生活的時間分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可能看到父母那個年代所經歷的生活,感覺生下來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活著。活著固然重要,但我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更有品質些。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但卻可以規劃一下憧憬一下,為自己更好的生活做準備。
這本書中給我的收獲是:量入為出、復利、提前規劃。
量入為出
本書中有一個故事,兩個人。一個會和同事再結束完第一場酒宴后就推遲,回家,省錢。另一個會繼續第二場、第三場酒宴,最后消耗時間、金錢。一個從不過度消費,不會為了面子去買耗油、折損率高的車子。另一個卻是拿到獎金的那一刻就去買車,消費掉。
有多少花多少,不去過度消費,也不去消費不必要的一些東西,做到量入為出。
復利
復利的力量之大難以想象,以存5000為例,假設收益率是10%,那個一個月后本金加利息是5500,同樣第二月本金就是5500,收益率仍是10%,那個第二月的本金加利息是6050,以此類推……
但同樣的,假如你每月都存入等額的5000元,復利之收入又不一樣,差距非常大。
提前規劃
年輕工作時就得為退休做好規劃,每個人都會老,老了勞動力效率下降,記憶力下退,也沒有了往日的美貌,因此我們都得提前做好規劃。年輕就應該提前規劃自己的健康計劃、理財計劃、養老計劃。
我一直時刻提醒自己準備Plan B,就是為了以防萬一,因為生活可期而不可遇。年輕,提前做好健康計劃,就不會等疾病來臨再悔恨。年輕提前做好理財計劃,才不會因為缺錢而苦惱。年輕,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養老計劃,才不會等到老時,措手不及。
30年后,拿什么養活自己,就得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
???????#?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