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小學的時候,有個男同學小凱特別頑皮,總是搞些惡作劇,不是在男同學的凳子上放釘子,就是在女同學的鉛筆盒放蚯蚓。這么搗亂的孩子,小朋友一般都敬而遠之,男同學不理他,女同學經常被他逗的哭鼻子。
班里有個漂亮的女同學蘇米,每天打扮得非常可愛,真的就是童話世界里的小公主,性格也溫柔,她的媽媽每天都給她換不同的衣服,她也非常愛惜。有那么一天,小凱的壞主意就瞄準了蘇米。她在蘇米的凳子上撒上了墨水,蘇米上課后坐了上去,也并沒有察覺。等到下課,別的小朋友發現了告訴她,蘇米一下就哭了。她那天穿的剛好是一條潔白的公主裙,藍色的墨水印在上面特別顯眼,愛美的蘇米哪能忍受這種“恥辱”,急的大哭,手上蹭上的墨水在擦淚水的時候還抹到了臉上,活像一直狼狽的小花貓。老師怎么哄都哄不住,最后把家長都叫來。小凱的家長狠狠教育了他并且像蘇米道了歉,蘇米的媽媽也通情達理,說小朋友要團結,以后不能這樣了,這件事也就結束了。但是蘇米心里并沒有結束,從那以后,她每次見了小凱都躲著走,并且落座前總要檢查桌子凳子是否干凈,這也算是“后遺癥”吧。
如今事情都過去了好多年,但是我依然清晰地記著蘇木當時那張哭泣的臉,梨花帶雨,充滿了恐懼和無助,對當時愛美的她,裙子上的墨水漬或許真的像一種恥辱吧,讓她覺得難堪又生氣。
2
前一站看過一個故事,發生在一所中學。
學校有位老師叫唐燕,十年前她還是一個小姑娘,剛剛當上班主任。有一天她到校長辦公室來說,她不想做班主任了,因為班上有個孩子管不住,這孩子總是遲到曠課、語言粗俗,動不動跟老師頂撞……一想到那孩子她課都不想上了,嚴重影響自己的情緒。校長說,恭喜你,你有了一個科研對象,每個學生對老師來說都是科研對象,可以通過研究豐富經驗,提高水平。一年以后,唐燕在生孩子休產假前,給了校長一本近20000字的有關這個孩子的跟蹤記錄,其中有思考、有剖析、有研究,還有故事、有情節,記錄了那個孩子跌宕起伏的變化過程。后來校長鼓勵全校老師向唐燕學習,拿起筆寫下自己的教育故事,最后這些故事被集結出版。唐燕休完產假回到學校,本來不安排她當班主任了。但期末時她找到學校,要求安排她當班主任吧!她說不當班主任,她心里空落落的。
過了幾年,唐燕當上了校辦公室主任,還參加了“未來教育家研修班”。
電影《后會無期》中有句臺詞,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
孩提時代,對了笑,錯了哭,這是最單純最簡單的思維方式。小孩子只看結果,卻還沒有到尋求解決方式的階段。隨著年齡和閱歷的不斷增長,我們也許會經歷挫折,若干次跌倒、碰壁。如果只會做那個蹲在角落里哭的孩子,問不去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是失敗就會成為人生的常客,時時伴隨你。
生氣流淚不可怕,但是悲憤一定要適可而止。當有一天我們懂得把失敗和挫折當成墊腳石,懂得把別人的白眼和不屑化作興奮劑,那我們才會慢慢長大。
能力越大,脾氣越小。生氣時大吼大叫只能代表你的教養,觸底反擊才是真正的爭氣。
真正的長大,就是把生氣變成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