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發(fā)自我的微信公眾號:艾倫三公子,ID:Timesmusic
上上周五,同事送我兩張《長城》周六12月17日的電影票,還有爆米花,他因為有事去不了,所以我就很開心的去看了。場次是白天的12:55分,我想人應(yīng)該不是很多吧,但沒想觀看該場次的人卻坐滿了電影院。
不管了,先找到位置坐下再說,抱著爆米花吃先。
時間設(shè)置在宋代,一支秘密部隊常年駐守在長城上,他們裝備精良,五軍美輪美奐,等待著饕餮的進攻。貪財為饕,貪食為餮,本性貪婪,此為饕餮。影片里的饕餮形象參考了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據(jù)晉代郭璞對《山海經(jīng)》的注解,這里說的狍鸮即是指饕餮。60年一個甲子一個輪回,饕餮會出來肆虐一次,每次出來7天,能擋住就擋住了,不能擋住那會對全世界造成威脅。
有人說也不全是山海經(jīng)里的饕餮形象,當然,這個形象經(jīng)過一千多次的定稿,要說一點沒有變化幾乎不可能,不過打怪獸嘛,形象并不那么重要。
電影開場是馬特達蒙在西域沙海中被契丹人追殺,一路逃到長城腳下,被守城的軍隊抓捕后親眼看見饕餮進攻長城的肆虐場景。馬特達蒙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這里,因為他們一直在尋找黑火藥這個有巨大威脅的武器。
接下來就是各路人物的出場和精良武器的展示,高聳的長城、如洪水般襲來的饕餮、以血肉之軀迎敵的敢死隊,都讓人為之震驚。饕餮越過長城,緊急之下馬特達蒙和同伴一起殺饕餮,唯有射中饕餮的眼睛才可殺死它,而男主射技一流,雖有偷黑火藥之嫌,但為難時刻大局為重,遂留在軍隊中一起防守。
這其中男主經(jīng)過內(nèi)心的掙扎和同伴的誘惑,但景甜那一句:信任,讓他打消了逃跑的想法。后來我想,男主和同伴原本也如饕餮一樣貪婪自私,只是遇到這件事后讓他開始反省,是不是應(yīng)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而后的劇情我就具體說了,總之最后勝利了。七年的劇本,用張藝謀的話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長城上打饕餮,不怕死,勝利了。
接下來我就說說重點,那就是對于網(wǎng)上那些寫下負面評論給出差評的人。
這么多年,張藝謀拍片子,不管是商業(yè)片還是情懷片,總是被國內(nèi)的一些所謂的電影評論人嚴厲的批判,為什么你不能總拍《活著》?不拍《秋菊打官司》?這就好像每當周杰倫出新專輯時總有人他媽的逼逼說,他江郎才盡了,再也出不了像《八度空間》或者《以父之名》這樣的專輯或歌了。
每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真想操翻那些人的祖墳,有本事你去寫,你自己去唱ok?我想看看你能寫出什么樣的歌來。甚至有人不懂音樂也來插一嘴,在我看來,誰都在變,時代也在變,所以有一天即使你不喜歡他了,不聽他的歌了,也請把曾經(jīng)的青春埋藏在心里,就當做一份情懷也好。
張藝謀1987年執(zhí)導(dǎo)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獲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而后的《我的父親母親》等影片令其在國內(nèi)外屢獲電影獎項,并三次提名奧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獎。2002年后轉(zhuǎn)型的商業(yè)片《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及《金陵十三釵》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也不必再提08奧運和G20了。
事實上, 無論早年歐洲電影節(jié)的獲獎作品,還是影響中國電影工業(yè)的作品,張藝謀每次都在嘗試新的方式和突破已有的標準。當然了豆瓣上的幾萬張惡毒的嘴臉也希望他能突破標準,但是當他的新的成績沒有達到大家的預(yù)想時,這種失望就會無限放大、甚至陷入瘋狂的境界,和瘋狗一樣咬著不放,似乎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狹隘而又偏見的裝逼思想。要知道,嘴巴嚼著屎的人還在提醒別人注意衛(wèi)生,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他們通過這個片子發(fā)現(xiàn),張藝謀你怎么就變了呢?你怎么就不拍我們愛看的電影了呢?真是落后至極。
差評大致有幾個方向:
第一個是劇情。
這部片子,第一年做劇本,第二年拍,第三年做特效,特效做了15個月。這三年,他能拍兩部電影,這是張藝謀在接受一條采訪時說的話。鍵盤俠們說,看看他早年拍的《紅高粱》、《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帶有讓人賞析的美學(xué)和藝術(shù)氣息,現(xiàn)在怎么一點沒有這樣的影子了?這部片子除了在高高的長城上打怪獸外,沒有任何劇情,而且很多人最后都被怪獸吃掉了。
說出這些話的人可能并沒有靜心去思考,也沒有那么多時間(看完第一時間寫差評去了,哪有時間理想思考)去了解劇本背后的故事。
1.張藝謀要求把饕餮從劇本里的七八只改為多到不可計數(shù),抵抗饕餮的秘密部隊也擴大了陣容。原來打饕餮的情節(jié)就一段,他要求改成貫穿整部電影的全線作戰(zhàn)。
2.在跟女主的對戲中,張藝謀對劇本稍微做了改變,按照一般合拍片的套路,男主不跟女主滾床單那簡直不科學(xué),雖然觀眾愛看,但這老一套的路數(shù)多少年了,所以他就想改變一下,所以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英雄和英雄,戰(zhàn)士和戰(zhàn)士之間的惺惺相惜的感情。這是他視頻里的原話。
另外,我從不覺每一部電影都需要寓意深刻的劇情,何況是這樣一步好萊塢體系下的標準工業(yè)產(chǎn)品。我也不認為每一部電影都需要豐富而又讓人思考的劇本。
關(guān)于這點我再多說一句,關(guān)于合拍片,需要爭奪更多的話語權(quán),包括劇本和電影中的多種元素,比如張藝謀設(shè)法納入他承諾的大量“中國元素”,包括張涵予飾演的將軍去世中葬禮使用的孔明燈。
第二是年輕演員的演技和景小姐的背景。
這個我就說一條,景甜能被討論、被搜索,被黑化,甚至被惡意討論。如果真有你們說的背景,那么你可能早就被請過去喝茶了,你還能在豆瓣微博微信上看到這樣的負面消息?智商還是留著多工作賺錢比較好。
第三是可惜了馬特達蒙。
1998年,憑借電影《心靈捕手》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而后的《拯救大兵瑞恩》《諜影重重》更俘獲了很多影迷的心。這些電影我都看過,個人覺得馬特達蒙屬于內(nèi)斂型,沉穩(wěn)睿智,不張揚,充滿成熟男人的魅力。
那在《長城》中飾演的一角為什么被批評了?為什么放著好萊塢的劇本不接,非要來這里蹚渾水,砸自己的招牌?甚至還有人給他冠上了“來華圈錢”的名號。當然也有為他叫冤的,覺得這部片子坑了他。
記得他在某采訪視頻中說:“我非常想加入《長城》,這主要是因為張藝謀,如果你給我個電話簿,我一定會打給張藝謀。我不僅僅是想跟他合作,而且我還想學(xué)習他是如何拍攝這樣一部鴻篇巨制的,這是我參與過的最宏大的影片,所以我想觀察他如何導(dǎo)演這么高規(guī)格的電影。并透露,《長城》的道具器材一共裝了350個集裝箱,4500件各色兵器,鷹軍箭也有1萬多支,如此規(guī)模讓馬特·達蒙不由感嘆“這在電影史上是前所未見”。
他還說道,最初關(guān)注張藝謀是25年前,當時張藝謀導(dǎo)演了《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極具東方意象和色彩的電影讓張藝謀在西方世界嶄露頭角。“之后他又有很多電影在美國上映了,包括《英雄》《十面埋伏》等。我看過很多他的電影,也很仰慕他,一直以來都很希望能跟他合作。我有一張列表,上面列出了我最想合作的導(dǎo)演的名字,他是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導(dǎo)演之一。”馬特·達蒙回憶道。“我第一次見張藝謀的時候,他讓我看了一張很大的饕餮的圖片。我只知道圖片是怎樣的,但是演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大怪獸在那兒,就只有一個穿著綠衣服的人跑來跑去。所以我必須得裝得很害怕。”馬特·達蒙說。
他也談及喜歡張藝謀的一個原因是他善于操控宏大場面:“我喜歡用實際的鏡頭和場景。我合作的很多導(dǎo)演都希望盡可能用鏡頭來捕捉畫面,他們都不喜歡用計算機后期繪圖。張藝謀用很多實際的人來演,這使得電影看起來很宏大。因為你能看到五百個人統(tǒng)一地移動,簡直像北京奧運一樣,這特別有趣。”
就這樣說吧,我馬特達蒙就喜歡張藝謀了,很欣賞他的電影,然后就參加了《長城》,有何不可?輪得到你們這些屌絲評頭品足?
從《紅高粱》、《活著》讓世界知道中國電影,到《英雄》開啟大片時代,振奮中國電影市場,再到當下《長城》向中國電影國際化的新征程,張藝謀對中國電影工業(yè)的貢獻有目共睹。張藝謀的《長城》邁出的這一小步,或許是中國電影工業(yè)的一大步。《長城》功利未來,也許十年后,當一切塵埃落定,一切都理性下來,我們才會看清楚《長城》的意義,就像當年張藝謀用《英雄》開啟中國大片時代一樣。
張藝謀在一條視頻里說過,《長城》這樣的工業(yè)大片,是工業(yè)體系下的一個標準產(chǎn)品,從主創(chuàng)到工作人員都是經(jīng)張藝謀親自面試進來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中國電影一直在小范圍上的文藝片,情懷片上,需要跟這樣的工業(yè)體系融合起來。雖然你的情懷很好,很高尚,但真正有這個項目擺在你面前,你敢接嗎?放眼國內(nèi)的導(dǎo)演有誰能拍出這樣的片子?另外,中國的年輕人被好萊塢被這樣的全球大片影響太深,它們霸占了中國電影院和票房的絕大多數(shù),而反觀國內(nèi)有席卷全球的片子嗎?可以這樣說幾乎為零。如果中國電影再繼續(xù)這樣走,那么就很可能會像印度的寶萊塢一樣,影片產(chǎn)出很高,但沒什么卵用,最后就是在自娛自樂。
中國電影工業(yè)探索充滿各種各種可能性,論電影能力、論工業(yè)能力、論資源能力、論奉獻精神,張藝謀或許是唯一一個可以撐起與好萊塢合作的全球大片的導(dǎo)演。《長城》是一部高規(guī)格的爆米花電影,它的娛樂性和視效震撼力,不亞于一眾好萊塢大片,對比影評人的苛刻,觀眾口碑爆棚便是證明,這是一部讓普通觀眾喜歡的電影,一部高效的娛樂大片。再者,因為張藝謀的介入,《長城》不可避免的打上諸多張藝謀的個人印記,當張藝謀看到好萊塢打造的這個劇本后,他發(fā)現(xiàn)了其中無盡的文化發(fā)揮空間,于是在完成工業(yè)流水線產(chǎn)品的前提下,張藝謀注入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中國文化元素,“借水行船”,輸送文化,進而影響世界。
我到現(xiàn)在還不明白為什么有人的嘴巴怎么那么惡毒?口無遮攔隨時隨地的向別人口伐,難道你媽沒教育你不能對別人評頭品足嗎?你要說我是花了錢的,說點話怎么了?當然你是自由的,但我無法容忍的是你了解這部電影嗎?況且你從團購網(wǎng)上花幾十塊錢,甚至可能是別人送你的票就能欣賞到一部優(yōu)秀的3D電影,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周杰倫在《四面楚歌》里唱道:雖然我知道很多弓箭手,想射下往上爬的我,當我到了山頂上頭 誰都傷不了我。如今張藝謀的電影依舊是中國電影史最高的牌子,自然少不了有很多惡意揣度,早晚要將他擊敗的人了。坦白說,當我看到張涵予飾演的將軍逝世時滿天的孔明燈和秦腔依然十分感動,要是站在批評的角度上當然看到的都是缺點,就是因為張藝謀站在太高,才有很多人希望他掉下來。
我作為一名普通觀眾,真心看不下去那些可能連電影都沒看過就跟風評論的人,有本事你自己去導(dǎo),在網(wǎng)上瞎比比這事你媽知道嗎?況且和我一起去看的幾位同事,甚至看完回來和辦公室其他人聊天的時候,也沒有人說過這部片子不好。
就寫到這,氣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