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送完孩子,慣常的走一大圈散步,最近堅持著走步,感覺自己身體狀態越來越好,早起看書,做早餐,送孩子上學,走路,開車上班,早上的一陣子忙碌和緊湊,過的十分的有規律,感覺自己比別人多賺了很多時間。
走路的時候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媽媽遠在老家,是東北的一個三四線小城市,每天早起散步,買菜吃飯,休息,散步,睡覺,這一年時間的調整,爸爸媽媽身體都有了進步,比過去幾年的狀態要好很多,讓我這個遠在外地的女兒也不至于太牽掛。爸爸接了電話,我們一家人時間久了,能通過電話線中傳遞的微妙的呼吸和氣息,感知到他的心情。我對爸爸說,青島的四月天就是一個變化的孩子臉,真的忽高忽低的,記得前十天清明節左右,天氣熱的都有人穿了半袖T恤,可是前一些日子陰雨天綿綿細雨的樣子,有人穿上了羽絨服,所以我總結出一句話就是,在青島這個海邊城市,羽絨服的使用率那是相當的高,基本上一年只有夏季幾個月不需要。
問問爸爸媽媽想不想來這里住一陣子,畢竟有幾年的光景沒來了,自從媽媽幫我帶孩子,孩子大一點送去幼兒園,媽媽就回老家了,身體也隨著累壞,回家休養,大約已經快三年沒來了。每年過年我都是拖家帶口的,勇敢的闖入春運回家的大潮之中,像一個時代弄潮兒在春運中搏殺,一路波折回家團聚。爸爸媽媽說等五一之后天氣好起來,我們可能先回農村老家看看我三姨,然后小住幾天,然后在考慮是不是去我這里。
我心里十分明白,老人是想念孩子的,每天我都要給媽媽拍視頻,拍孩子上學吃飯的,拍回家放學吃飯的,拍穿新衣服的、拍外出游玩的等等,總之就是讓他們與孩子保持每天最親密的接觸,每次我讓孩子與姥姥說話,寶貝就是簡單的:姥姥!姥爺!就行了,僅僅是這樣我媽媽爸爸也很滿足,他們問我孩子是不是長個子了,是不是穿著新衣服上學,等等瑣碎的小事情,我都一一回答,雖然有時候覺得無聊的問題,但是現在面對媽媽爸爸的問題,都要認真的回答,因為老人的心思全部都在孩子身上。
與爸爸媽媽分隔時間久了,隨著我自己年紀增長,家庭孩子的照顧,與世界上各色人的接觸中,漸漸的我感到自己長大了,從前總是叫嚷著“不想長大不想長大”,“長大未成年”等等口號,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人總是在生活的海洋中一點點懂得,一點點歷練,一點點醒悟,一點點感恩,我們終有一天會明白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所以現在無論爸爸媽媽問什么話題,我都要不厭其煩的認真的好好回答,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按照他們接受的方式回答,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跟著爸爸媽媽頂嘴,惹他們生氣了。
今天是我結婚紀念日的日子,早上出門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估計我不說老公也不會記得,我的日子過的十分平淡但是我很幸福,因為他能理解我,能包容我所有的作為,我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自由的發展自己的想法,能夠自由為家人做美食,能夠有時間寫寫字,畢竟跟了他十多年,我感到自己的變化,而且是好的變化,這是生活帶給我的驚喜,也是這個男人帶給我的感知。
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喜歡并重視生活中的儀式感,我喜歡做出美味可口還要美觀的飯菜給家人,讓他們吃的安全又健康,每一餐只要我有時間,我就認真的策劃、挑選食材,創新花樣,給家人呈現一桌不同的驚奇。這就是我熱愛生活的方式,也是我表達愛的方式,并且我也在努力的傳導給別人,在下廚房的APP里,我經常把自己作品與大家分享,讓深深的愛家庭的氛圍傳播出去,這一切對美好生活的感知和感恩,這一切對生活美學、食物美學的領悟和表達,我想都是源于我的母親。
她雖然沒有我這么多造型各異的盤子碗,但是我媽媽做飯也十分講究,擇菜只選擇新鮮的,媽媽說要吃就吃點精華也好,不要吃了滿滿一肚子糟粕。媽媽做面食十分在行,而我總是學不會做面食,發饅頭了包餃子和包子之類的都是我的軟肋,我總是想嘗試北海道土司之類的面包(因為家人和我超級愛吃面包,外面賣的都是高糖高油脂,植物奶油等不健康),可是我試了幾次都不成功,而我媽媽發面就非常棒,她做出來的花卷、白白胖胖的饅頭,讓人垂涎欲滴,真的是口感細膩,質地柔滑,讓人不忍心吃下的感覺。媽媽心里很美,她總是不說話,但是心里勾算出一大桌子美食,一個一個擺上來,顏色美麗,造型各異,我絕對是遺傳媽媽這個特質了,這是媽媽對生活的熱愛,她雖然不會表達出來,但是我可以替媽媽說一句:我們都是熱愛生活的人!
想念是一點一滴的,不是很濃厚,不是很濃稠,也不是很稀釋,也不是很淡薄,對自己父母的關愛總是太少,尤其在他們漸漸變老的歲月中,我漸漸長大,但是他們還是一句一句不停的囑咐叮嚀,我們做孩子的隨著年歲長大,隨著自己有家庭,會慢慢體會到父母的用心。
成長是一場離別的愛,也是一場歸來的期待
成長是一次漫長的領悟,也是一次緩緩的釋放
這個世界首先要保護好自己,建設好身體,然后是關愛好家人,傳播出更多的愛,讓我們自己的家庭,匯集起更多更甜蜜的愛!加油,我的小家庭,加油,我親愛的爸媽,這個世界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
謝謝青春的歲月,謝謝美好的人生,謝謝和諧的年代,謝謝我還有爸爸媽媽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