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木
劉同寫了一本書,名字叫做《誰的青春不迷茫》。書的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二十幾歲的我們,從來就很迷茫,這,是常態。
我們之所以覺得迷茫,歸根結底無非兩個原因:想得太多和做的太少。
因為我們總是著急取得成功,甚至妄想在我們二十歲的時候,赤手空拳就能擁有別人經過不懈奮斗,四十歲才努力得來的名聲、地位以及財產等等,只能說,你姑且長得稱不上嚇人,但是你想的可真美啊!
那么說了那么多,究竟怎樣做我們才能不那么迷茫呢?其實真的很簡單,總的來說,就倆字兒“行動”。說的直白一點,就是讓自己有事可做。因為當你忙起來的時候,根本沒空去想其他那些亂七八糟或者說天馬行空、腦洞大開到銀河系之外的事情。
現在的我,其實也挺迷茫的,但是我再迷茫又有什么用呢?因為,我明白,就算迷茫,生活依舊會繼續,地球也會像以往所有的日子一樣自轉和公轉。以前的我,只會一直把迷茫掛在嘴邊,然后整天無所事事,任由自己頹靡在時光深處。現在的我,有了太多想要去做的事,想要去實現的夢想。想寫故事,想學會拉小提琴,想英語、日語、韓語······說得很溜,想說走就走、周游全世界,想不要被生活打敗,想要一次撕心裂肺最后白頭到老的愛情······于是,我開始每天去寫一些東西,哪怕只言片語,最后我相信,那些只言片語都會匯成一個又一個沁人心脾的故事;于是,我去買了小提琴和自學小提琴的書,去網上找各種小提琴教程,每天哪怕三十分鐘,最后我相信,那些每天的三十分鐘,終有一天會在舞臺上有十分鐘的閃耀;于是,我在網上書店選購了好多資料和教學視頻,我開始背單詞,練口語,看自己喜歡的動漫,看那些發人深省的韓劇,模仿他們的臺詞, 最后我相信,我的那些紙上得來終覺淺會變成滔滔不絕的口若懸河;于是,我開始做各種兼職賺錢并把錢存起來,我開始查旅游攻略,最后我相信,說不定我們會在某個陽光正好的午后邂逅于埃菲爾鐵塔之下,如果你真的碰到了我,請記得跟我說聲“好巧,你也在這里”,小木一定會回你一個溫暖的笑容,然后跟你說聲“好巧,我也在這里”;于是,我慢慢的實現我曾經許下的諾言,希望在某年某月某日的老友會的時候我能夠輕描淡寫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勞資終于對得起自己以前夸下的那些海口和吹過的那些牛逼了,哈哈哈······”然后,笑得前俯后仰,肆無忌憚;于是,我讓自己變得足夠的好,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會賺錢,我會燒好吃的菜,我會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再出門,我會自己扛著純凈水上樓并順利把它換到飲水機上,我會自己修壞掉的沖水馬桶······我在曼妙的時光里,靜靜地等待屬于我的那個對的人,他會讓我原諒之前生活對我的所有責難和冷落。
“行動”往往是可以量化的,你可以把一個大的目標分解成很多個小目標,然后小目標可以逐漸的細化到一個個小的點上,這些點就是你現在所擁有的那些東西,你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個終極目標可以是你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事,也可以是某個已經成功在你心里被奉為榜樣的成功人士。因為我們還年輕,所以就算錯那么幾次,也沒有關系。因為,從來沒有一種成功是一帆風順的。一帆風順從來都只是夢想,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撞得頭破血流才是真正的青春和現實。
所以,當你迷茫的時候,行動,往往是最好的良藥!
所以,無論我此時是多么的迷茫,最終我都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