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心感又稱灼熱感,是指人體劍突或胸骨下的一種燒灼感或發熱感,病人常常描述為好象吃了辣椒喝了烈性酒一樣的灼熱感,有時為一種燒痛感。關于燒心一詞,不知是來自外文英譯還是古已有之。中國古人心胃不分,將胃部燒說成心燒也有可能;然而未見一古代醫書提出“燒心”一詞。《傷寒論》中將燒心描述為“心中痛熱”。由于文化的差別,中國人與外國人對燒心的理解及描述有時不同,中國人往往對燒心與反酸分別不清,因此臨床問診時,如果問“你有沒有燒心?”,中國患者往往回答不出。如果問“中有沒有火燒一樣的感覺?”,中國患者一般能答出。
? 燒心臨床多見于反流性食管炎,亦可見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主要由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內,刺激食管粘膜所致。當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障礙或食管蠕動功能異常時,酸性的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內而產生燒心癥狀。多發生在飯后。臥位或前躬位以及飽餐、飲酒和服用某些藥物可誘發或促使燒心癥狀加重。飲水、服抑酸藥物可使癥狀減輕或緩解。燒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需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內鏡檢查是首選的檢查手段,食道下段括約肌運動功能測定可以幫助診斷。燒心癥狀有時應注意與心絞痛鑒別。
? 如果是酸反流引起的燒心,西醫用抑酸藥或制酸藥,往往可以迅速緩解癥狀,但往往停藥即復發;另外臨床中也有部分患者療效不佳,且癥狀嚴重,甚至無法平臥、影響睡眠。中醫治療燒心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有臨床中總結出一個效方,暫且叫燒心湯吧,臨床總有效率達90%左右。臨床治療燒心,我往往第一步用燒心湯,如果不效者,第二步我用烏梅丸,往往有效。我稱此法為燒心二部曲。
? 寫出我的二部曲前,我還是分析一下中醫對此病的認識。燒心一癥中醫認為是肝火犯胃引起,那么什么又是肝火呢,當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時,我們往往說肝火旺。說明肝火與氣郁有關,中醫說的肝火與氣郁有關,說得通俗點與生悶氣有關。所說治療燒心中醫主要是疏肝理氣、清肝火化痰制酸護胃。我的燒心湯也是根據此原則創制。方子如下:
? 吳萸5 ? ? ?黃連10 ? ? 浙貝15 ? ? ?煅牡蠣30
? 海螵蛸20 ? 郁金15 ? ? 合歡皮10 ? ?夜效藤30
? 茵陳30 ? ? 佛手10 ? ? 砂仁10后下 ? 白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