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今天,打開手機,仿佛全世界都在傳和悼念楊絳先生逝世。我默默然:“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關于她的大名(楊絳),我想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知道一點,如愛讀書愛閱讀般的人更是不得不知了。很多人對于她的事跡及業績甚至能信手拈來……我著瞅一個又一個,一條又一條對于她去逝的留言與悼念,心,黯然:不管是大名人還是大明星,在我卑微的心里宛如都似心般卑微,除了感嘆、仰慕他們的偉大與智慧外,卻仿似忘了要去了解他們,學習他們的智慧與才干,于是乎,每一顆隕星的升起與隕落,在我的記憶里仿佛除了在各種途徑中匆匆一瞥外,關于他們的所有我只能站在門外望門興嘆。我,永遠只是一個站在知識與智慧和名人間的門外漢。
輕輕地打開百度: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鐘書夫人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由楊絳先生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原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時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于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1949年后,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絳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為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于1934年初發表于《大公報文藝副刊》。1940年代初,她連續創作了喜劇《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這兩部劇本寫作和上演于抗戰時期淪陷后的上海,當時引起很大反響。1980年代以來,是楊絳創作的“新時期”,她以散文和小說兩方面的創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干校六記》出版于1981年,暢銷于整個1980年代,在港澳臺均出版了繁體字單行本,并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小說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腦筋,系國內最早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文學作品),出版于1988年,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很大反響,作品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出版。
…… ……
一條一條,一篇一篇,關于楊絳先生的文字,使我這狹隘及懶惰之眼之心之耳嗡嗡作響。關于她,好似那是很遙遠、遙遠的一個小小而又小小的印記,第一次知道她,好像是讀書時代不知是學文學還是歷史知道有一個:錢鐘書,在老師的口中知道他的《圍城》,隨便也知道了他的夫人是楊絳。只知道,那時的我仿佛聽到她的名字時,只覺得她的名字好聽,可卻說不出理由,更不知道她的原名了…我想,如果當時聽到的是她的原名,是否在心里這個小小小小的印記也會被抹掉?
搖搖頭,從不懂放慢腳步,亦不懂追逐的我,一邊與心嘆息著一邊匆匆地瞥過一個個關于她的點滴,游走間只覺得自己的無識在各大高手中越發顯得格外刺眼,淺薄如我,狹隘如我,無知如我,渺小如我……想:全世界如我般見聞學識如此淺薄的人少之又少了吧?有人說:更好的懷念不如多讀一些她的書。我,呆呆地矗著:除了知道她的名字外,我甚至還沒來得及看過她一本書,一個字,一篇文章,就算是她先生錢鐘書的《圍城》也是只聽其內容而未見其真章,我愕然!為自己的懶惰與無視,也為自己對生活的淡漠與庸碌……愛讀書之人?什么時候,你能站在他們的門前走進去而不是徘徊于外?
聽說104歲的楊絳先生送給年輕人的9句話
1、“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我不就是嗎?
2、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3、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4、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欲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5、在這物欲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斗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6、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愿以償。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8、我是一位老人,凈說些老話。對于時代,我是落伍者,沒有什么良言貢獻給現代婚姻。只是在物質至上的時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輕的朋友,男女結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兩情相悅。門當戶對及其他,并不重要。
9、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慢慢漫漫,歲月蒼老了容顏,亦荒蕪了你心?如若歲月靜好,是否你便可追尋平庸,而不再認真?說好的幸福呢?是慵懶的隨性,是恣意的放縱?是破罐子破摔?還是強加的無奈?你說,你不要中庸,你不要碌碌無為,不要平淡如水,不要……可你何曾努力過,奮斗過,勤苦過?又何曾堅持過,堅強過,抗爭過?歲月似水,你除了隨波逐流外,你又做過什么?
把心捧起來吧,別讓歲月的風只是吹老了容顏,遲暮了齡年!